Redian新闻
>
苏北,到底穷不穷?

苏北,到底穷不穷?

公众号新闻


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王药师 

◎来源 | 城市研究室(ID:gh_316bbfbace45)已获授权


“散装江苏”是近年来一大热门网络梗。

在“散装”的江苏省中,提起“苏北”,似乎总让人与“穷”这个字联系在一起。


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一直是持续不断的争论焦点,让苏北人觉得格外委屈。


确实,仅从GDP来看,苏北在全国不仅排名靠前,甚至碾压很多省会城市,实力更超越全国绝大多数地区。


因此有人说,苏北的“穷”,只是相比长三角区域内的上海和苏南,经济有些落后而已,实际并不“穷”。


事实真的如此吗?


苏北,到底在哪里?


我们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苏北”究竟是哪?


其实,“苏北”从来没有一个固定概念。


通常认为,苏北主要是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5个不靠江的城市。


如果以长江为界,过了江就算是苏北,那么长江以南的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和苏州这五个城市则可以算苏南。


而夹在南北之间的南通、泰州、扬州,就是苏中。


所以,我们今天谈的“苏北”,是指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这苏北五市。


苏北到底穷不穷,不妨先看下经济。


按照GDP总量来计算,2023年苏北五市GDP总值约为29717.47亿元,占全省比重23%;苏南五市GDP总值约为72864.1亿元,占全省比重约为60%。


相比之下,苏南和苏北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2023年江苏各市GDP


即便是公认的苏北“一哥”徐州,其8900.44亿元的成绩,相比苏州的2.47万亿元和南京的1.74万亿元,也相去甚远。


而GDP只有4363.6亿元的连云港,更是在“十三太保”中垫底。


然而放眼全国,徐州GDP总量却超过了海南、宁夏、青海、西藏。


徐州风光


虽然上述四个省份人口稀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但能以一市敌一省,苏北“一哥”这个排面还是赚足了。


而且,徐州人口还不到千万,却紧随于各省会和计划单列市,成为全国第35个可建设地铁的城市。


因此,这也成为苏北人民觉得苏北近年来逐渐发达的有力证据。


紧随徐州之后的盐城,也同样力压这四个省区,总量更比扬州和泰州两座苏中城市高。


盐城风光


再与国内百强城市相比,苏北五市GDP都在4000亿以上,单论经济体量足以与国内很多省会城市掰掰手腕。


前面提到的四个省份的省会就不说了,甘肃兰州(2023年GDP为3487.30亿元)、内蒙呼和浩特(2023年GDP为3801.55亿元)。


连新疆乌鲁木齐也只是刚超过4000亿 (2023年GDP为4168.46亿元)。


即使是在省内吊车尾的宿迁和连云港这对“难兄难弟”,虽然在省内灰不溜秋,可要放到全国范围看,几乎可以“平推”许多中西部省会。


哪怕是排名最后的连云港,可以直接碾压全国半数以上的城市。


事实上,2023年中国百强市排名中,江苏“十三太保”无论城市规模大小全部入选。


而经济总量一直力压江苏的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只有11座入选;江苏“好友”浙江,11个地级市也只有8个入选。


所以,苏北是穷是富,关键看跟谁比。


而且,苏北的GDP虽水平不及苏中、苏南,但部分城市增速飞快。


比如连云港实际增速达到两位数,刷GDP的利器石化产业发生爆炸式增长,实际增速为10%,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高达25%。


就连徐州、宿迁、淮安的实际增速都超过7%,超过江苏5.8%的平均增速。


不过,说苏北“穷”也是真的。


苏北到底有多“穷”?


不用和江苏以外的城市比,苏北的人均收入确实在省内不高。


2023年,江苏人均GDP排序为无锡(206358元)、苏州(190964元)、常州(188387元)、南京(183576元)、镇江(163481元)、扬州(162081元)、南通(152627元)、泰州(149262元)、盐城(110671元)、淮安(110222元)、徐州(98674元)、连云港(94861元)、宿迁(88315元)。


江苏各市人均GDP


其中,最高的无锡是最低宿迁的2.34倍。


如果将宿迁的人均GDP放到全国来看,估计要排到一百多名,甚至比安徽的滁州、铜陵都要低很多。


要知道,2023年全国人均GDP为89358元,宿迁要低了1000多元。


注意,这还是人均GDP,如果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北还要低。


2023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而苏北五市,除了盐城,四个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


淮安(39057.8元)、徐州(38089元)、连云港(35983元)、宿迁(32693元)。


2023年江苏各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顺便说下,2023年江苏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674元……


其中,人均收入最高的苏州为74076元,比最低的宿迁要高出4万多元。


为何苏北的经济总量高,可人均GDP相对较低呢?


以前一直有人拿苏北人口多来对此解释,毕竟过去对“贫困地区”的概念,总是与“人口基数高”联系在一起的。


那不妨看下苏北和苏南地区的人口。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苏南地区3801.36万人,苏北地区2993.52万人……


显然,“人口多”并不是苏北地区人均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比苏南地区“城富民更富”,苏北地区整体上是“城富民穷”。


由于经济相比苏南、苏中地区发展迟缓,民营经济普遍孱弱,老百姓收入基本都来自工资收入。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苏北五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同时也有消费经济并不强的内生因素。


虽然苏北这些年吸引了大批苏南及外地企业投资,为当地贡献了不少税收。可这些财政收入主要用在了城市建设,并没有直接提升当地工资水平。


有人可能好奇,城市基建热火朝天,理论上应该带动所在地区的整体就业和消费才对,为何对苏北没有作用呢?


道理很简单,苏北由于消费与就业环境都被富庶的苏南虹吸,使得本地人无论买东西还是看病、求学都往苏南跑,打工更是首选离家更近的苏南城市。


南京站总是人山人海


这也是苏北即便开通了地铁,修建了高架,到处也是高楼林立,可为啥人越来越少的原因。


因为现代城市服务业没能跟上,企业又难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收入,人们自然会以脚投票。


可以说,无论是对比富裕的苏南、苏中地区,苏北哪怕再穷的城市,城市基建并不差,也看不出“穷”的模样。


苏北地区的“穷”,主要还是城市产业单薄、收入低微,才让人均收入落后苏南地区一大截,给人造成“穷地方”的印象。


既然说到这里,就要真正点出苏北经济不如苏南发达的核心原因。


苏北地区的第一产业占比非常高!


苏北究竟为何“穷”?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因此苏北地区主要产业是粮食生产。


我们还是以数字来说话:


在全国范围内,2023年第一产业(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7.12%。这个比例可以视为全国城市第一产业占比的平均水平参考值。


江苏第一产业占比大约是4.3%。


而苏北五市,第一产业占比基本在10%左右。


全国范围内的粮食大省,只有山东和安徽第一产业占比超过了7%。


具体来看,2023年江苏全年粮食总产为759.5亿斤。


其中盐城为143亿斤、徐州为101.01亿斤、淮安为98.96亿斤、宿迁为82.5亿斤、连云港73.714亿斤,包揽了省内粮食产量前五。


显而易见,苏北五市的粮食总产,几乎占了全省60%以上。


这意味着,苏南5市+苏中3市的粮食总产加起来也只有约40%,离苏北还远得很。


难怪苏北GDP上不去,因为要保证农业生产。


苏北不是不知道种地没有搞二、三产经济效益高……可没办法啊,苏北是国家多年的粮食种植保障基地,许多土地只能用于农业。


苏北农业风光


而且,生产出的很大一部分粮食及副食供应,都是优先保障上海等城市。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上海经济水平高,消费得起。


一边要保障农业生产,一边要加快产业布局和建设,这对原本就没有多少产业基础的苏北来说,确实有点难。


虽然苏北五市的城镇化建设是在加快,可在当下缺少政策倾斜、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中,想杀出一条血路,难上加难。


苏北的“穷”似乎找到了原因,可说“苏北穷”的人又在哪?


在“散装江苏”内部,即使争吵再激烈,也没人刻意去抬高苏南,贬低苏北。


可能除了上海,没有人会刻意提出“苏北”这个概念。


很长一段时间,“苏北”对于上海人来说,等同于一切“外地”概念,也就是上海人俗称的“乡下”。


这主要是因为由于战乱和黄河泛滥,20世纪初,大批苏北地区难民逃到上海讨生活。


20世纪初,在上海乞讨的苏北难民


这群遭遇不幸的人们,在上海无亲无故、无依无靠,只能租住在廉价的棚屋或是搭棚栖居,从事最底层的工作。


上海曾经的“三湾一弄”,是著名的贫民窟,主要住的就是苏北和安徽移民。


而他们本该值得同情的经历,却也成了后来上海人对于苏北刻板印象乃至偏见的源头。


因为除了“穷”,苏北话听上去也似乎“土里土气”。


上海旧时的电影、滑稽戏,没少“编排”苏北话。


195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三毛学生意》中,主角三毛就是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少年。


影片中,三毛登场的第一句台词,就是:哎哟喂,乖乖啊!


《三毛学生意》剧照


还有上海的滑稽戏,“苏北话”更是经常拿来调侃的内容。


上海广播剧曾有一个节目《滑稽王小毛》,堪称“塑料苏北话”在上海的标杆。


剧中的“王小毛”,人设就是一个顶替母亲,从苏北来到上海的苏北年轻人。


原因简单,当年混迹上海大街小巷的剃头匠、裁缝工、水果小贩、保姆等,大部分都是苏北人。


因此,苏北话在上海人眼里,就成了不上台面的“乡下话”。


《老房有喜》剧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更决定人们对于方言的认知。


比如宁波、苏州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上海人很多籍贯又是宁波,苏州。


因此,这两地方言在外地人听来同样“怪里怪气”,可却没有被上海人视为“乡下话”。


可如果没有苏北这些“乡下人”种出的粮食,摘下的果蔬输送到上海,饿着肚子的上海人可能也没空说这些“闲话”了。


……


必须要解释下,这都是老黄历了。


今天的上海人,其实很少再刻意以“苏北”来划分地域,或者当作贫富的评判依据。


毕竟,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祖上曾经富过或穷过,都不重要。


今天的日子过得好不好,生活质量高不高,才是人们最关心的。



2024年充满不确定,智谷尽全力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加入智谷圈,每周的万字调研和研究,浓缩出高标准的内部研判。


除了每周一篇大事研判,还有资料汇总的圈子,以及每个月一场的闭门直播。想要提升财富认知,从每周一份研判开始。


目前已经涨价到299元/年,我给老读者申请了50个优惠名额,能以199元拍下一年的研判圈,赶紧扫码加入,在圈内等你。

50个优惠名额,赶紧加入
付款后停顿3秒,添加您的专属通信官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国外赚钱国外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从华人富豪,到锒铛入狱的穷光蛋,在美国,到底怎么才能保护自己的小钱钱?苏北官员在深圳,想投出下一个合肥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40万包过!“水院士”为何层出不穷?意大利阿西西(Assisi), 古朴建筑被刷屏的橄榄油咖啡,到底是什么来头?未来2年,我们都将变穷?被苏东坡、陆游吹爆了的它,到底有多可爱?花4000多进数学竞赛的信息圈,到底值不值?喂不饱的白眼狼最委屈的世界美食之都,在苏北万亿茅台,到底能不能学?闷声干大事的国货防晒,到底有多卷?国内两个同名的5A景区,一南一北,门票却相差29倍是有钱不报,还是真穷?!加拿大最新数据显示华人贫困率竟高达15.6%...哥大的统计项目真的很“水”吗?拿到名校的“水硕”,到底要不要去?普林斯顿教授谈美国问题:穷人为什么会越来越穷?警惕!揭秘危害华社多种诈骗手法:身份盗窃、手机卡盗号、杀猪盘层出不穷男人和女人,到底谁谋杀了婚姻? | 李婧专栏父母清北,爷爷奶奶北师小红楼教授,姥姥姥爷清华教授,但负负得正,儿子啥都起不了|清华附William妈妈突然!谭秦东宣布不再当医生,到底发生了什么?爱在伦敦藝術家的城市—舊金山遊記之二被吃穷?疯传加美海鲜名餐厅考虑申请破产马里兰州进入紧急状态!10万吨货轮失控撞桥墩,整座大桥竟散架落水,到底是什么原因东北,有些地方先支棱起来了Oversize的衣服,到底都是谁在买啊?广东梅州一国道突发山体滑坡,紧急封闭!暴雨从南方下到东北,还有雷暴大风,“五一”返程请注意我,北漂十年逃回东北,写散文歌颂黑土地,网友叫我“女版董宇辉”长篇奇幻浪漫小说《双灵星》第十七章:静心寺几十块的卫衣和几百块的卫衣,到底差在哪里?深圳华强北,被最能省钱的年轻人逛疯了苏北官员,想投出下一个合肥这群苏北人,卖美甲,开宾利拖家带口去欧洲,到底难不难?中央转移支付破10万亿!四川、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拿得最多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