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词在网上引起不少网友共鸣,那就是“生日羞耻症”。简单点来说,就是有人给自己庆生时会感到尴尬不自在和不好意思,但内心还是希望有人帮自己庆生,害怕没人关注,但又害怕被人过分关注,处于一种拧巴的状态。没人祝福会难受,有人祝福会尴尬,对生日就是一整个又爱又恨。之前,大家一直以为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事情,但词条上了热搜后才发现,原来不少人都有“生日羞耻”。“没人记得会有点失落,被人记得了有点开心又有点不知所措。” "过生日的时候,压力真大,总怕别人忘了或者过分关注。"
“生日羞耻症”尤以社恐人士居多,因为害怕自己成为人群焦点。尤其是在海底捞过生日。全网都有的一个共识,是社恐人士千万别去海底捞过生日,短短几分钟的“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足以让他们留下终身难忘的社死经历。听说,每个海底捞都有无数社死的生日人,那场面足以让他们直接脚趾抠出三室两厅。还有社恐噩梦的“这个月我生日……我们单位有过集体生日的传统……我从4月就开始焦虑了……每个人还要发言。”
有的人是因为没有庆生的习惯,也有人是因为害怕无人为自己庆祝,尤其是当看见别人生日时众星捧月,而自己这边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时,心理的落差感和失落感别提多难受了,也似乎在提醒自己的人生挺失败的。也有不少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对生日没有期待感了,还有年龄增长的焦虑,于是安慰自己只要不过生日,就可以骗骗自己永远年轻。生日羞耻感的产生还源于我们从小形成的价值观和家庭环境。比如,生日羞耻症的产生也有不对自己产生期待的因素在。不爱自己,不认可自己的存在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有这种心态,有部分的原因是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也被亲近的人打击过贬低过,于是不懂得如何真正去爱自己。一个没有被好好爱过,被好好期待过的孩子,很大程度也不会去爱自己,他们的爱是匮乏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会敏感多疑、脆弱自卑以及有很强的不配得感。加上我们从小到大可能被灌输的价值观是,只有优秀的人才值得被人夸赞,只有优秀的人的才值得过生日,那当我们的行为或者我们自身没有达到世俗定的标准和期望,或者我们自身无法对自己满意时,我们就容易产生不配的念头,也就有了羞耻感。那除了“生日羞耻症”,当代年轻人也渐渐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着各种“羞耻症”。我们比较常见的,是“美丽羞耻症”,或者说“精致羞耻症”,买了好看的衣服却不敢穿出门,很想精致打扮自己却又害怕被旁人盯着评价;还有学生党和工作党的“努力羞耻症”,不敢表现出努力的样子,害怕被人说卷,也害怕这么努力最后却没有成果;还有“拒绝羞耻症”,面对外人一些不合理或自己不喜欢的要求时想拒绝却又不敢拒绝,害怕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休息羞耻症”,想休息却又害怕停下来,也害怕被人总在偷懒躺平,有的人就连生病休息都会不好意思等等。无时无刻都在因各种原因羞耻,有的人要么正羞耻,要么就正在羞耻的路上,不得不感叹当代年轻人羞耻的一生。调侃归调侃,深究背后原因,其实是他们被各种社会世俗标准要求束缚了。杨天真曾经说过:“所有羞耻的产生其实是社会共识与个人意志之间发生了冲突,而个体无法对抗社会共识带来的压力。”简单来说,社会共识就是主流的社会看法和评价标准,比如有车有房有高薪工作就是成功人士等等。但是,如果此刻你的个人意志并不如此认为,你只想躺平,那么外界,可能是你的亲人就会觉得你不思进取,年纪轻轻就毫无斗志,他们的看法可能多少会对你产生影响,于是,你就会有焦虑、压力和羞耻。最近,我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是一位妈妈在教孩子辨认事实和观点。妈妈手里拿着橘子,问孩子:“这是观点还是事实?”孩子说是事实。妈妈接着说:“我手里的橘子比你的菠萝蜜好吃,这是事实还是观点?”孩子说,这是观点。妈妈接着总结,橘子比菠萝蜜好吃只是妈妈个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事实。学校里有同学说你的鞋子、书包不好看,那只是他们个人的观点,并不能代表事实。所以,有车有房有高薪工作是成功的人生,这只是一种观点,并不代表事实。你认为躺平有口饭吃就是成功,也是一种观点。这两种观点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自洽与否。你足够自洽,心也足够坚定,能够不被外界的评价标准捆绑,那么,你就可以心安自在。但是,反之,你就很容易被影响,也就会因太在意他们的看法而开始内耗焦虑,也就有了躺平羞耻感。诸如此类的社会标准会让我们希望自己是在舒适范围内生活,比如美丽羞耻症,你想穿吊带,但是自己并没有世俗审美标准那样的瘦胳膊,你害怕穿出去后有不好的评价,所以出门的时候还是选择了T恤。很多时候,适度在意别人的看法可以令我们有所反思,但过度在意则会令我们逐渐失去自我意志。你本意是想穿吊带,但因外界看法一直压抑自己,时间一久,你就会产生自己配不上这个衣服的想法。但是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只要你喜欢,只要是在自己接受范围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你完全可以大胆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羞耻源于太过在意他人的目光和看法,把自己客体化了,把自己放在了被评价的位置上了,但其实生活里没那么多观众,很多时候,我们在意的,外界并没有对此有太多关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聚光灯”效应,是说人们总是会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中心,认为当自己出丑时所有人都会注意到自己,但其实可能别人并没有那么在意你。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别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因为根本没人看你。而即便当下有人注意到你了,相信我,很快他们就会忘记的。现代社会里有太多新鲜事等着他们了,他们的注意力不会在你身上停留很久的。很多时候我们都羡慕外国人的自由松弛,羡慕他们不被世俗审美标准捆绑,他们的松弛源于更关注自我,更重视自我需求的实现。而现在我们之所以感到各种羞耻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在意自己的需求,无法把自我需求和社会共识进行和解,于是就有了拧巴的精神状态了。要记住,我们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不要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接纳自己,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不要因外界的评判标准而感到自卑,勇敢自在去做自己,如此才能真正拥有从内而外的松弛感。感谢您读到最后,点个“赞”+“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看。参考资料
科普中国《当代女性陷入“精致羞耻症”,为何如此难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