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右转的欧洲,对饱受左翼进步主义困扰的世界是件好事
来源:夜读社
作者:逆行斋主
一、欧洲正在向右转
一觉醒来,欧洲变天。
6月9日是星期日,为期四天的欧洲议会选举落下帷幕,预期中极右势力的崛起已在大多数国家成为现实。
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个主要欧盟国家,右翼政党都取得了胜利。
法国总统马克龙领导的复兴党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输给勒庞领导的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令马克龙颜面大失。马克龙6月9日表示,他将解散法国国民议会(法国下议院和最强大的立法机构),并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一场被外界视为高风险赌博的立法选举。
德国的另类选择党在该国位居第二,领先于总理朔尔茨的社民党。
欧洲其他各国情况大致相同:
极右翼政党在荷兰表现出色,稳居第二;
所在政党惨败,比利时首相德克罗辞职;
西班牙保守派“人民党”领先工人社会党;
奥地利极右翼自由党轻松领先;
斯洛伐克自由党“进步斯洛伐克”赢得27%的支持率,比2019年高出7个百分点。
中间偏右的欧洲人民党仍是欧洲议会最大党团势力。欧盟委员会主席、欧洲人民党主要候选人乌苏拉·冯德莱恩表示,欧洲人民党将打造一个“强大的欧洲”,并将防止欧盟出现极端行为。
总体来说,欧洲议会整体右转,欧洲政治氛围比起五年前明显右倾。
二、欧洲议会干什么的?
欧洲议会是唯一由欧洲公民选举产生的欧盟机构,但是它没有立法提案的主动权,不过它对欧盟执行机构——强大的欧盟委员会——具有真正的制衡力量。它还对欧盟委员会的任命拥有否决权。
欧洲议会可以对欧盟委员会就金融规则、农业、渔业、国防、安全、司法、移民和气候等广泛议题所提出的有关法律进行投票,可以对欧盟预算(包括向乌克兰提供援助)进行投票,这些对欧洲政策的实施都至关重要。
三、右翼势力崛起 背后有何原因?
欧洲急剧右转,这是一种反思,是对欧洲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失望
持续多年的非法移民危机、如何应对一个不甚友善的俄罗斯、持续至今的俄乌战争、来自中国和美国日益激烈的工业竞争、气候变迁等挑战,人们转向那些在此基础上有答案的政党。在一些选民看来,这些右翼政党站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表示要投票给这样的政党。许多选民受到高昂生活成本的打击,并对非法移民问题和绿色转型的成本感到担忧,对包括乌克兰战争在内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感到不安,从而远离左翼主流政党。
可以预料,这次选举结果将对欧盟从全球气候政策到国防,从移民到经济,以及与中国和美国的地缘政治关系等问题上都产生巨大影响,也许将从此诞生一个对世界来说不那么“友善”的欧洲,比如高关税、严移民。也就是说,钱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好挣了,人也不像以前那么好进了。
四、日益泛滥的左翼思潮
二战以后,欧美总的来说是左翼的天下。
五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六七十年代的反战运动……街头骚乱……火烧底特律……枪杀白人警察……嬉皮士运动……“要做爱要吸毒不要打仗”……胡士托音乐节……赴河内为北越劳军唾骂美军战俘的珍·芳达……以反美为时尚的文化界影视圈……直到八十年代,左翼的汹涌澎湃才总算消停了下来:那时终于出了真正的右翼标志性人物—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之后又是左翼的大泛滥,美国以克林顿、奥巴马为代表,欧洲则是施罗德、密特朗。而左翼提倡的自由、平等、人权、多元等价值观,则进化为白左的“政治正确”。
所谓政治正确,指那些无原则底线的包容、原谅他人,对任何人事物都抱有博爱之心,不讲求客观事实,一切行动准则都只围绕“爱”、“善”两字为中心,在言语、政策、行为上不能“冒犯”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对弱势群体“极其照顾”(特权),无视强势群体的正常需求,一味要求其忍让、包容、退让、付出等。
而白左在推广自己对自由平等的认知时,实际上是采取了强制的手法,从而实质上剥夺了他人的自由。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多元的政策带来了各类社会问题甚至灾难,诸如最为人诟病的移民政策。白左在社会层面推行大政府模式、高福利模式,形成了今天的“欧洲病夫”。高福利无异于一种毒品,社会大众普遍变成吃福利的懒人后,便瘾入骨髓,再也无法回头了。
五、美国总统大选的决定性作用
特朗普的横空出世,是对美国政治倾向的一次“矫正”。在特朗普看来,美国和欧洲的价值观已经被“政治正确”所绑架,已经被“政治正确”洗脑了,对“政治正确”的强调已经达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政治正确”已经成为虚伪的代名词,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判断。因此,必须大声对“政治正确”说不,特朗普是这样做的的第一个政治人物。特朗普执政的政策表明,美国正在从“政治正确”的绑架中开始解脱出来,开始回归基本的常识和价值观。所以,特朗普才会受到“自由派”媒体的诟病。
二战以后,所有自由阵营国家都在远眺着华盛顿的方向标。白宫换了个左翼总统,就集体左转,白宫换了右翼主人,就向右看齐。此次欧洲议会选举右翼大胜,与特朗普参加今年总统大选且势头看好关联极大。
所以,11月份的美国总统大选,才是决定世界未来走向的关键。
班农说过:凛冬将至,战争必临。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