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憋屈”的城市,明明底蕴深厚,如今却少有人问津
文 | 有书一木 · 主播 | 一凡
“青铜门下,十年之约!”
《盗墓笔记》中的一场小哥与吴邪的十年之约,引无数人对长白山心生向往。
其实,就算没有南派三叔对神山妙笔生花的描写,长白山于世人而言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也因此,长白山总是盛名在外,而地处长白山腹地的白山市却少有人提。
可实际上,白山是座山水清秀的宝藏小城:
她是前往长白山的必经之地,三江之水(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穿境而过,是人们心中最正宗的“白山黑水”。
她也是个卧虎藏龙的福地,满清王朝的龙兴之地;
她还是“东北三宝”的真正故乡,茂密的原始森林里“林深能见鹿”、湍急的松花江水中“木瓢能舀鱼”;
她更因丰富多样的美食让人去了就流连忘返。
总之,行走在白山,在茫茫云海与无际林海的飘渺仙境里,也许就找到了返璞归真的方式:
卸下琐碎日常,在静逸纯粹的空间里放空自己。
或许,这就是去白山的意义所在。
卧虎藏龙的吉祥福地
白山不大,却是个卧虎藏龙之地。
据史料记载,曾被称为靺鞨人的满洲人的祖先,在长白山、黑龙江之间的千里沃野上,建立起国号为“靺鞨”的地方政权。
毕竟茫茫雪原山高林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靺鞨人都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也因此,为了与文明接轨,一代代靺鞨人不懈努力着:
他们一边慢慢向平原地区迁徙,一边尽全力去学习平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
最终,得益于靺鞨国国王大祚荣(姓氏为大)的决定,才让靺鞨人“得偿所愿”。
他先安排族中子弟去到盛唐长安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增加部族在中原的知名度;
待到时机成熟,他又派出使者向唐朝表示归顺,更破釜沉舟将次子也送去长安深造。
感受到他的诚意,唐玄宗下诏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改国号“靺鞨”为“渤海”。
至此,一个隶属于中原王廷的新兴王国——渤海国出现了。
它的存在,表明在东北地区有了听从大唐号令的地方民族行政机构;
同时,它的存在也缓解了大唐在东北边境的军事压力。
而渤海国第一任国王大祚荣,就是白山人。
正因他的睿智果断,才让靺鞨人彻底告别了蒙昧,走向了开化。
而在他执政期间,渤海国俨然成为东北地区“中央王朝的翻版”:
皇宫仿照长安设计,官制模仿唐朝设置……
之后,在一代代渤海国王的治理下,渤海国河清海晏,渐渐壮大成公认的“海东盛国”。
时至今日,依旧矗立在白山市的长白灵光塔,以国内仅存的唐代渤海国建筑的身份,向世人讲述着那段从刀光剑影走向繁花似锦的时光。
之后,白山以安稳沉静的状态,度过了近千年的朝代更替。
直到明末,因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她才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
座落在白山市老龙头山脉的佟佳老营,是抚顺豪族佟家为采集长白山山货而设立的捕猎基地,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破茧成蝶的重生之地。
在长白山捕猎时,身受重伤的努尔哈赤被佟氏族人营救,并带回佟佳老营疗伤。
他的命运在此发生了逆转。
在这里的五年间,努尔哈赤接受着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熏陶,学会了“兵者,诡道”的处世之道,习得了一身盖世神功,更收获了纯真的恋情……
总之,佟家老营的五年,为努尔哈赤日后的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在佟氏家族的全力资助下,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创建八旗改建满洲,奠定了满清王朝的基业。
走进白山那些尘封的过往,才发现小小的她竟也有大大的精彩。
其实,这才是白山本来的面貌:一直很优秀,也一直很低调。
得天独厚的丰饶之都
老话说得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长白山广袤的森林,三江平原肥沃的黑土,使得白山的物产丰饶得从未让人失望过。
立春之后,冰雪消融,雪地里冒出来的山野菜,预示着凛冬已逝,春将来临:
三月的小根蒜和蒲公英,四月漫山遍野的刺嫩芽和大叶芹,五月是蕨菜的天下……
这样,种类繁多的美味山珍就随着不同的节气纷至而来了。
八月,山里的野山参该结果实了,意味着采参的时节到了。
号称“百药之王”的人参是自然界赐予长白山人最得天独厚的礼物。
而长白山地区最好的人参就产自白山市,正如行话所说:
“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白山。”
突然想起在很多武侠小说中,千年老参和天山雪莲都被定义为“疗伤治病的神药,起死回生的圣手”。
最经典的桥段便是《天龙八部》中,阿紫深受重伤命悬一线,萧峰去到长白山的深山老林中拼命采参。
也正是靠着这些被当饭吃的千年老参,阿紫才捡回了一条命。
只是,现实生活中能起死回生的千年老参已基本绝迹。
可白山的野山参却依然保持着有口皆碑的品质上乘,关键就在于“保护性开发”。
一棵品性优良的野山参,需要经过漫长的三、四十年光景才能长成材。
而随着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对野参的需求日益增长,野参的生长速度已完全跟不上人类采摘的速度。
于是,大山里的野参越来越少,甚至到了“极危”的生存状态。
鉴于此状,大部分采参人也开始了淳朴却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
看到有伤痕的幼参会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看到小参会将它掩盖好,采参的同时会将成熟的人参籽播种在土里……
总之,所有的行为只希望能将这些大自然的珍宝尽可能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终归,靠山吃山,就得护山!
中秋过后,就该轮到质量最为上乘的白山元蘑上市了。
它是一种黄色体宽的蘑菇,在种类繁多的榛蘑品种中仅次于猴头蘑的上品。
白山人总爱用当季元蘑炖小鸡来待客。
那色泽艳丽的菜色里,鲜美可口的汤头里,满含着白山人对远方来客的情谊。
看来,“宝藏白山”并非浪得虚名。
每天数以万计的人参、木耳、蘑菇等山珍从这里走出,走进全国的千家万户。
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宝藏,让白山人始终愿意生活在这里,也自始至终热爱着这里。
这种对土地的眷恋,或许才是这座城市越来越迷人的缘由。
原滋原味的本色小城
在白山待久了,就会觉得这个城市足够至甄至纯。
这里不仅有无边林木,皑皑白雪所呈现出的绝美风景;
还有遍布小城,富含当地特色的各类美食……
而东北最大狩猎林场——露水河国际狩猎场,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更纯粹了。
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穿过长长白桦林栈道,藏匿于密林深处的碧泉河便赫然出现在眼前。
这条河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水温常年6-8℃,是条名副其实的的“不冻河”。
也正因如此,每到冬季,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林海雪原式”漂流,就从这里开始了。
穿上厚实的防水服,坐着皮划艇顺流而下,目光所及“不是仙境,胜似仙境”:
河道两岸的植被银装素裹,冰冷刺骨的河水却又清澈见底……
当林间温度低于零下20度后,如烟似雾的“雾凇景观”如约而至:
晶莹剔透的树挂倒映在水中,与天地相连的景象美轮美奂。
总之,2.3公里的“不冻河”漂流美丽又“冻人”,惊险且刺激。
完成漂流后,狩猎场里为数众多的温泉就是让人体验“冰火两重天”的不二之选了。
正如当地人所说:
“长白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冷不到泡在热池子里的人。”
是啊,严严冬日里,来自地下的那份暖意柔柔软软地将人围住。
不仅为你卸掉一身的寒意,还可为你营造出一份浪漫到头发丝儿的氛围。
玩累了,玩饿了,当然就该犒劳饥肠辘辘的肚腹了。
率先闯入眼帘的必是那道熏肉大饼。
金黄色的大饼层层分离,色泽鲜亮的熏肉包裹其中,再加上翠绿蔬果的爽口搭配,浓香的滋味、外酥内软的口感,一时间让人欲罢不能。
而当那道名噪一时的“清蒸白鱼”上桌后,再挑食的老饕也会为之双眼放光。
传说乾隆皇帝某次东巡吉林小白山时,恰逢生日之际。
苦于没有适合的食材用来制作,御厨只能就地取材,将在松花江上游水域中捕获的白鱼制作成肴,呈上御宴。
毕竟长白山水温冷、水质优、养分足,所产白鱼肉质肥美,甘甜、紧致。
“清蒸白鱼”上桌后,便以绝佳的口感博得康熙龙颜大悦。
其实,制作“清蒸白鱼”并不难,但选料毕竟讲究,最好是半斤左右的鲜活白鱼;
热油淋在白鱼身上,再添高汤或少量猪油上屉蒸20分钟;
关火后利用余温再蒸上几分钟,再浇上蒸鱼的原汁就可以出锅了。
看来,到了白山,总有种回归本真的奇妙感受:
一举一动,都能引来无限感触;一餐一食,也能包涵无尽情意。
而这种感受,源于喧嚣氛围下,诱惑当前时,白山人对幸福的理解:
幸福,不是拥有太多,而是原滋原味,刚刚好!
▽
有人说:
“来白山逗留一次,宛如重启了一次人生。”
重启人生可能夸张了,但在白山,你能感受到的是一种“不大不小,幸福刚好”的满足。
毕竟,这是一座年轻而不张扬、安逸而不凋敝的城市。
正如人们评价白山时说的:
“乍看平平无奇,只有走进了,方知内里乾坤无数。”
别犹豫了,就现在,去白山感受一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