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职”面未来,向前一步 职场校园行活动 同济大学站
职场很像一场风险投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使投资人。5月29日,“职”面未来,向前一步 职场校园行活动来到最后一站:同济大学。本场活动的话题围绕如何用“投资”思维规划自己的职业,在未来职场道路上走得更顺利坚定,求职就业能更加稳、准、狠展开。
|活动主题|
如何从大学时代构建职业竞争力,求职先人一步
首先,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董变林致辞。她指出当今年轻人在择业和就业中确实会遇到许多困惑,而其中许多是与跨界、跨行业问题相关的。解决之法在于持续地学习和自我更新,这也是今天活动希望促成的。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 董变林
CFA Institute 中国区总经理张一而后致辞。他提到,关于年轻人面对未来步入职场后的诸多不确定性,今天的活动希望能为大家解答“做什么”与“怎么做”,并建议年轻人接触更多信息,摆脱固有思维,从而发掘新的思考角度。
CFA Institute 中国区总经理 张一
接下来,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分享了多年来对职场趋势的洞察。站在今天,回望过去,理解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同阶段大学生择业观念的变化,会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直面未来。从就业方向上,毕业生理想的就业单位,从全球500强,到国企和公务员,到互联网大厂,到如今国企热度再次持续上升。这些年,除了“求稳”外,自由职业和慢就业比例同样上升,整体呈现多元的趋势。从地域上来说,从过去的留在北上广深就是最好的选择,到如今逐渐向新一线、二三线城市扩散。毕业生的选择也趋于多元化,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工作环境成为更加重要的因素,他们也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此外,AI行业、出海人才、“新制造业”和养老行业都是近年来年轻人就业可期的未来方向。
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 赵嘉
另一方面,跨学科优势在未来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于年轻人的择业问题,赵嘉给出了两个认知维度的模型:对社会的认知,包括社会发展、行业潜力、工种判断三个层级;对自我的认知,则包括能力、兴趣、性格三个层面。而理想的职业规划,正是在两个维度的交汇点上。
大学生到职场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分享嘉宾: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前总经理 赵志勇
“人生就是一场盛大的遇见和错过,每一场都绝非偶然”结合自己的切身经验,赵志勇给了同学们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明确,人生是为一件大事而来,而人的力量有限,活出生命的意义要从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等方面认识自己,要具备BANI时代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努力去学,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初心,坚信不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学习是不行的,既要有碎片式的学习更要有系统深入的学习,要坚持学习文史哲,不断扩大见知所闻,不断发掘各领域中“暗知识”;用心去做,要具有对抗熵增的底层思维,拥有成长思维,打破舒适区,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持续积累经验,才能从容应对工作和生活;融会贯通,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特别要重视“思”和“信”的要素,这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关键环节,是把拥有知识变成提升认知的重要通道。最后他强调,大家不要给自己限制,要持续地追求更高的目标,希望大家在持续地努力之余,也要重视身心健康,寻找一个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群工作部总经理、
人力资源部前总经理 赵志勇
如何打破信息差、不同专业如何定位自身发展
分享嘉宾: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B站百大up主“取景框看世界”
“取景框看世界”集中就“如何打破信息差”和“如何规划职业发展”两个同学们普遍关心的主题,做了心得分享。
他指出,信息差实质是资源差。如今的社会网络信息爆炸,但对个人来说如何获取有效实用的信息,仍是难题。针对个人来说,打破信息差就需要培养信息素养。针对此,他提出四点良方:其一,从未来规划出发,以终为始;其二,挖掘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摒弃无关信息;其三:有效判断信息质量,先以官方权威为信源,面对五花八门的自媒体账号,要有自己的核心思考和价值判断;其四,从实践出发,形成个人信息库。
随后,他又从学科专业角度为同学们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对人文社科同学来说,着眼社会,尽早参与实习以认识和调整工作期望至关重要;经管类同学在此基础上,则要重视对社会和行业运作逻辑的宏观把握,从而实现对自己职业见解的增益;理工科同学应当着重于通用技能基础如编程技能的掌握;对于医科同学来说,职业道路相对清晰,坚持为上。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B站百大up主 “取景框看世界”
在大学阶段该如何投资自己?
分享嘉宾:CFA持证人
围绕“大学时代的自我投资”话题,嘉宾从三方面切入分析:在硬知识储备上,非金融专业的同学如果想进入行业,CFA考试是很好的系统化抓手,金融专业同学则要重视其他行业知识的获取,以适应新时代下金融行业的模式体征;软实力上,沟通能力、共情能力、亲和力等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维度;而在人脉资源方面,社交场合能够提供一个相对放松的进行人际沟通与交互的机会,从而达到扩充人脉、获取信息的目的。他还指出,发展个人爱好是积累人脉的好方法,在群体性活动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互动交流机会。
圆桌讨论: 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金融”/“投资”思维构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随后,由CFA Institute中国区机构与大学合作高级经理陈世杰主持, 第一财经杂志总编辑赵嘉,CFA Institute中国区总经理张一,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副教授陈迅,CFA持证人,B站up主“取景框看世界”几位嘉宾展开了圆桌会谈。
● 陈世杰:投资有长期和短期,各位嘉宾在目前的职业发展阶段,已经是招聘者的角色,需要去选拔人才,在日常的工作中也会给不同的人群提供职业发展的帮助。相信大家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能发现,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提前、越来越激烈。请各位嘉宾分享一下,怎么看待长期和短期的关系,以及对目前在校同学的一些相关建议,谢谢!
● 赵嘉:在这一代大学生中,长期和短期的矛盾比我们的时代要激烈得多。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如何将短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变成长期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比如说,在争取高GPA中的体验、付出、收获,可以变成简历中的有价值的东西。对于我们招聘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一段经历带给你什么,度过了什么挑战、怎样应对压力,等等。现在的简历往往太“漂亮”了,几百份都是相似的,而我们希望从中看出你的闪光点。
● 陈迅:长期和短期好像是一对矛盾,但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其实就未必是一个矛盾了。比如今天的活动,看似短期上同学们花费时间来到这里,但每个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收获,这是因为将自己的主观因素、不同的能量投入其中,收获也会不一样。这就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将长期和短期的矛盾化解了。
我觉得同学们脚踏实地,把眼前一分一秒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做就好了,当然,你还是需要有愿景的。特别卓越优秀的人一定有长期的愿景在驱动他,从自身的动力出发,去做他觉得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 张一:我觉得短期、长期这两个并不矛盾。以投资行业为例,投资周期很长,但其中也有短期交易。而两者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参与者和投资人能够收到符合他风险偏好的预期回报。
以我个人的理解,短期是取舍,长期是坚持。短期来看,我们需要知道如何更好地把时间投入到重要的事情中,长期来看,投入的事情需要符合长期目标。以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大学最后一年的时间,因为实习几乎没有待在学校,但我能够保证考试和毕业论文通过。那时候我就面临着二选一,在学校上课,还是抓住实习的机会,最终为了长期的发展,我选择了后者。所以说,我们需要在短期做出正确的选择,以获得长期的回报。
● “取景框看世界”:在我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大家问我最多的是,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个赚钱的行业?其实,短期行业的风口,它的机会和倾向都是会变的。在变动中如何实现长期的价值,就需要大家打好基本功,包括软技能和硬技能。软技能就是你待人接物、与人沟通、获取信息的能力,硬技能就是必备的工具,包括软件工具。打好这些个人能力的基础,才能够帮助你在趋势和行业飞快变化的环境中,顺利地完成生涯和职业的转型。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觉得这是更为重要的。
● CFA持证人:我在招聘的过程中也会有这样的苦恼,所有的简历都是千篇一律,我根本不知道招的是什么样的人。我在这里给大家的建议是,不要去抄简历。因为伪装一些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选择了不合适的行业,这也是一种成本的浪费。所以,在简历中真实地反映自己,关注自己所要应聘的岗位需要哪些特质,并且真实地反馈给用人单位,这是最优的选择。
另外,我觉得真正值得长期投资的还有健康,有一个口号叫“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只要你足够健康、生命足够长,很多事业其实都更有发展的机会。
● 陈世杰:大家最后指向的其实都是长期积累、锤炼、打造真实的自我。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中肯的分享,希望能给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带来启发。
至此,“职”面未来,向前一步 职场校园行活动三场圆满结束!通过走进校园,让同学们和行业大咖面对面交流、分享,我们希望为面临职场选择的年轻人提供新的视角和观察,帮助他们早日明确、规划好自己的方向。未来,我们也盼望着更多探讨和交流的发生,让校园和职场之间的通道,成为一条充满知识与成长的坦途。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