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Cell Genomics | 同济大学刘琦教授团队开发面向TCR和T细胞转录谱多模态整合的免疫数字解码AI框架

Cell Genomics | 同济大学刘琦教授团队开发面向TCR和T细胞转录谱多模态整合的免疫数字解码AI框架

公众号新闻


适应性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机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解析T淋巴细胞的功能对于疾病诊治具有重要启示。随着单细胞转录组及T细胞受体(TCR)配对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得以从多模态的视角深入解析T细胞对病原体和重大疾病(如肿瘤)的复杂应答机制。如何整合免疫细胞的多模态组学数据以对于免疫系统进行数字化解码,是该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针对单细胞转录组和TCR配对数据,已有的多模态分析方法提供了更为全面的T细胞和TCR克隆型视图。然而,当前研究尚未为免疫系统全景化解析提供系统和可扩展的分析框架。同时,单细胞转录组和TCR配对测序的数据低质性(low-resource-data)也为免疫细胞多模态整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领域内亟待开发普适、有效的计算模型,对多模态场景下的免疫组学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表征,以一种统一的视角来解决诸多免疫数字解码相关的下游任务。


近日,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系、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刘琦教授课题组,严刚教授课题组Cell Genomic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Unified cross-modality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of T cell receptors and T cell transcriptomes by low-resource-awar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前沿、普适、低质数据适配(Low-resource-aware)的多模态整合AI框架——UniTCR,旨在推动T细胞转录组和TCR的跨模态整合分析,以进行组学驱动的免疫系统数字化解码和定量化解析。


T细胞转录组和TCR配对测序通常存在测序样本稀缺、数据模态缺失、数据噪音大等低质数据特点,为其有效整合和解析带来巨大挑战。面向上述挑战,UniTCR通过创新性地设计了双模态对比学习模块(Contrastive learning module)和单模态信息保持模块(Modality preservation module)(图1),从而在低质数据场景下,巧妙地将TCR序列与基因表达谱嵌入至同一隐空间,同时保留各自的模态属性。


其中,双模态对比学习模块通过将TCR序列和基因表达谱进行隐空间嵌入,生成融合了基因表达信息的TCR嵌入表征和融合了TCR信息的表达谱嵌入表征。而单模态信息保持模块则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各单一模态内部的模态属性,有效地防止了低质数据场景下的过拟合,提升了模型在数据低质场景下的泛化性能,从而可以实现低质数据场景下的TCR序列和基因表达谱的有效整合和表征,进而面向免疫数字解码的多个相关下游任务提出了一个统一、可拓展的AI解析策略。


图 1. UniTCR框架


该工作中,研究团队将UniTCR应用于四种典型的免疫数字解码场景:

(1)单模态分析:在保持各模态内在属性的前提下,UniTCR分别将TCR序列信息整合至基因表达谱表征中,以及将基因表达谱信息整合至TCR序列表征中,从而生成新的嵌入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于传统的单一模态的数据分析(例如基于T细胞转录组分析以及基于TCR序列的分析),UniTCR生成的嵌入表征可以用于识别更加精细尺度下的T细胞亚群和TCR克隆型,这些细胞亚群和克隆型均无法通过单一模态进行有效识别,从而进一步揭示了免疫细胞的功能异质性;

(2)多模态分析:UniTCR提出了一种免疫系统模态间隙(Modality gap)的定量指标,用于评估免疫细胞基因表达与TCR序列两个模态的错配程度,并首次提出利用该计算指标识别处于特殊功能状态的免疫细胞,克服了传统实验识别耗时费力的瓶颈;

(3)TCR-表位结合预测:通过利用UniTCR预训练得到的TCR编码器来构建TCR-表位结合预测模型,预测TCR与表位的特异性结合。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TCR-表位结合预测模型,UniTCR通过将表达谱信息融合至TCR表征中,可以显著提升TCR-表位特异性识别的性能;(4)TCR-表达谱跨模态生成:免疫组学的跨模态生成可以有效节省配对组学测序的成本,并为免疫系统的多模态解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学支撑。


已有研究表明,相同TCR克隆型的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相似。基于这一假设,研究团队首先利用先验神经网络将TCR表征映射至T细胞表达谱表征上,再利用基因表达谱解码器对T细胞表达谱表征进行解码,从而实现了TCR序列到基因表达谱的跨模态生成,并在多种场景下验证了预测表达谱的准确性,为免疫组学的跨模态生成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学策略。


综上所述,UniTCR提出了一种低质跨模态场景下的免疫组学有效整合和表征的AI框架,以赋能诸多免疫数字解码相关的下游任务分析,为我们从多组学和多模态视角系统理解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提供了一个统一的AI解析策略。


刘琦教授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组学数据的AI智能解析和精准干预,进行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和转化。该论文第一作者是同济大学高溢骋、董科竟博士,通讯作者是刘琦教授和严钢教授。本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人工智能专项基金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BT&IT专项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life.tongji.edu.cn/1a/d9/c12615a334553/page.htm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冰岛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雕塑公园PNAS | 1+1>2!科学家有望通过延长T细胞的存活来改善癌症免疫疗法的疗效陶凌教授团队研究亮相国际舞台,首次证实DCB后ACS患者采用逐级降阶DAPT策略不劣于标准DAPT丨EuroPCR 2024练字--继续写证道歌相隔3000英里,用苹果头显遥控机器人!UCSD、MIT华人团队开源TeleVision博士申请 | 南方科技大学张建国教授团队招收2024级计算机视觉方向博士生狗引儿【长篇】(三十四)NEJM发文:CAR-T细胞治疗后,继发性肿瘤和T细胞淋巴瘤的风险到底如何?!免疫疗法也有黄金时间窗!Cell | 揭示免疫系统的昼夜节律性对于肿瘤生长的重要性同济大学计算材料学课题组招聘能源材料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后(长期有效)重磅!一篇Science论文+一篇Cell论文首次在真核细胞中发现固氮细胞器梗图理解“天花板”!港中文终身教授贾佳亚团队推出多模态模型:GPT-4+DALL-E 3,王炸组合刷爆榜单零成本突破多模态大模型瓶颈!多所美国顶尖高校华人团队,联合推出自增强技术CSR四川大学王红宁教授团队在细菌胞外囊泡介导耐药基因转移和促进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湖南大学聂舟教授团队Nat Chem Bio | DNA功能化人工机械力受体用于细胞机械信号转导调控Cancer Cell|新研究揭示胰腺癌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的交谈引发癌症恶病质产生揭秘 AI 多模态融合的“智慧核心”:六校联合发布低质数据融合新篇章Nature重磅:只需一针,让免疫系统“返老还童”,新型抗衰老疗法恢复年轻的免疫特征北京内推 |​ 商汤研究院基础多模态大模型组招聘多模态方向算法实习生向同济大学提问德国总理的学生诚挚道歉Dev Cell|山东大学刘峰教授团队揭示转分化的炎性驱动力免疫与癌症的博弈!RNA | 科学家有望利用患者的活组织标本直接测定免疫细胞和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什么长得好看的人,连免疫功能都强大啊?研究发现:面部吸引力暗示着健康的免疫响应!上科大李健团队整合细胞表面展示、纯化和无细胞表达优势,组装多酶复合物,将(S)-1-苯基-1,2-乙二醇产量提高3倍年轻人职场打拼与友谊同济大学章小清/刘玲/房玉江团队Cell Metabolism发现胞内pH-Smad5信号通路控制胰岛素加工与分泌新机制我的岁月(二十六)CellAgent:LLM Agent 助力单细胞测序数据分析的重要突破丨AI 4 ScienceScience子刊 | 基于细胞核转移技术成功将皮肤细胞转化为能够产生可存活胚胎的卵子揭秘COVID-19新防线!Cell | 新研究确定了SARS-CoV-2及其变体的免疫逃避机制发文量飙升!2024已达4422篇!西安交大、同济大学都在冲!铁死亡,为什么这么牛?Cell重磅:我国学者发现,补充牛磺酸,可激活T细胞,增强癌症治疗效果同济大学研究新发现!来自石榴等水果和坚果的天然代谢产物Urolithin A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认知,恢复线粒体自噬和溶酶体功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发表的SCI论文,大数据分析简报(2024)活动回顾|“职”面未来,向前一步 职场校园行活动 同济大学站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