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星!只因胡歌长太帅?骂这院线新片,是你根本没看懂…公众号新闻2024-06-11 05:06在北影节拿下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及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还没上映就收获业内超高口碑…这部国产电影于端午小长假期间上映,豆瓣评分7.9,成为端午档口碑最佳。但观众似乎并不完全认可。有人说:很生活化,很温情,看得人身心舒畅,映射了大多数人的人生…也有人说:伪写实,矫情式的轻盈,实则猛干鸡汤。而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价值,可能正在于这种撕裂:《走走停停》吴迪,一枚北漂。干电影编剧多年,年近四十,也没混出个名堂。女朋友跑了,工作没起色,吴迪决定回四川老家,先躺平一段时间。谁知他的回来,让全家人都不痛快。爸爸没好气地吐槽:是金子到哪里都是金子,是坨屎在哪里都是坨屎…儿子还辩解:我只是差一个机会…妈妈接着补刀:你差的是实力。连妹妹也阴阳怪气:男人没有自知之明,是多么可怕。好么,全家主打一个落井下石。但吴迪还是厚着脸皮,住在家里啃老,过上了游手好闲的生活。有一天,他在街头偶遇高中同学冯柳柳。冯柳柳是电视台记者,最近在拍人物纪录片。她觉得从大城市向家乡回流的吴迪,是绝佳的采访对象。她说服了吴迪成为她纪录片的主人公,并鼓励他追求梦想:把自己写的剧本拍成电影。不知道是过于闲得蛋疼,还是看到老同学有点人来疯,吴迪居然心动了,并立刻组建了一个草台班子…国产电影《走走停停》6月8日登陆中国内地院线。北影节大奖光环,加上胡歌、高圆圆、岳红、周野芒等众多知名演员加盟,让这部电影备受关注。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有点松散,节奏时快时慢,就像电影名称“走走停停”…电影优缺点都相当明显。先说优点。全员演技在线,笑点很多,不尴尬,我相信能让大部分人度过一段轻松的时光。光是这一点,就打败了很多院线电影。难得的是,这些笑点不低俗,基本都来自生活的荒诞,有自嘲,有解构。比如,吴迪的北漂生活有多糟糕呢?出租屋仿佛垃圾场,坏掉的冰箱里变成储物柜,电视机接触不良打不开,只能当镜子用…这,怎么不算是一种生活智慧呢…比如,吴迪接受同学的采访邀请,为了装逼,居然把自己上中学的奖杯奖状都拿了出来。是啊,上班之后你还有啥荣誉呢?(感觉有被冒犯到…)还有,人狠话不多的妹妹,想表达的都写在了T恤上,恍惚间,我差点以为走错《重启人生》片场。更难得的是,这个故事不套路,这种不套路,也揭示出某种现实。就连优秀的台剧《俗女养成记》,也不可免俗地为女主返乡安排了一个初恋,时隔多年还喜欢着她,想要娶她。但在这部电影里,没有强行搭配的CP,感情线不是没有,但始终淡淡的,更没有归来还是好哥们的兄弟情。这是一个残酷的真相,距离和时间会消耗掉友谊,人到中年,都疲于各自的人生,没有什么人在专门等你。还有,都说远香近臭,从大城市返乡的人,可能都感受过亲密相处三天后,与父母相看两厌的情况,甚至原生家庭里旧有的伤疤,都能被重新揭开,撒盐…但在这部影片里,你可以想见的,影视剧会套用的狗血桥段:催婚催生催工作,PUA,传播焦虑,都没有出现。毕竟,吴迪已经过了三十五岁,也没资格考公务员了。而家里每当要涉及到这些讨论(通常是爸爸率先提及),总能被轻松地消解掉。比如,爸爸说吴迪:你要是一毕业就踏踏实实上班,现在起码也是个管理层了。妹妹在旁边吐槽:我也开了七八年出租车了,也还是个开出租车的。爸爸说妹妹,怎么不找对象,整天打扮得像个男的,“有哪个女的能看上你”…嘴瓢了,爹味就没那么重了。我建议那些对“爹味”还没有认知的男导演们,都来学习一下本片是如何解构父亲的。一个看似在家里享有权威的父亲,其实全家没人在意他。玩电吹管得戴耳机,电源还常常被人拔了。他的生活因为儿子要拍片,一度被挤进一个狭窄的卫生间,连尿尿都要被凝视、群嘲。他的窘迫令人暗爽,也让人生出同情。人是复杂的,爹有味也有情,爹看似高高在上,也得四处求人,过得也挺憋屈。而生活是无常的,你想象中普通人按部就班的生活,其实一点也不普通,不顺利才是人生的常态,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了…整部电影,就是在反理所当然之中,各种神展开,生长出独特的气质。当然,电影也存在一些缺点。几个女性角色都着墨太少了。有艺术细胞的母亲一生没有机会追梦,本来应该多挖掘其内心,但只是点到为止。冯柳柳和妹妹也基本是工具人,几乎没有发挥的空间。强行让胡歌和周野芒两个上海演员强行说川渝话,多少有点为难他们,也让乌鸦这个本地人感觉很出戏。还有,胡歌还是太帅了,长得好看没饭吃,这不科学啊!而且胡歌的大男主人设太强了,满脸写着聪明,这种人应该是弄潮儿,是“宝总”,是输了几百万也有信心赢回来的人…就是不太像一个失意者,最后只能用文艺腔来营造颓废感,掩盖没有班味的事实。这也注定了,电影始终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区间内探讨“躺平”,不敢触及更深的社会问题。是啊,家里有房,起码能给你腾出一张床,父母有退休金且身体健康,可供你啃,兄弟姐妹大度,不跟你计较…唯有如此,才能“躺”得下来。而吴迪的躺平更加奢侈,他的失意是因为追梦失败,不是毕业即失业,不是经历996摧残脱发发福浑身病痛,不是三十五岁被裁员…就算失意返乡,还能凑到人拍电影,电影多烧钱…我们都知道,现实比电影难得多。多少人根本躺不下来,因为一停下来,生活就散了…我知道有些人,这几年过上了打零工的生活,一份不够就多打两份,不挑不检,起早贪黑。有些人的午餐,不知道什么时候少了一个荤菜…根据智联招聘《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4届高校毕业生中,近九成已放弃“找好工作”的执念,抱着能就业就行的想法,也是仅有48%拿到了工作offer。这中间,普通本科(非双一流本科院校)院校的硕博毕业生就业offer获得率为33.2%,较去年下降17个百分点。而互联网上,时不时就流传着如同段子一般的故事:失业六个月,天天假装去上班…被裁员,四十几,几乎没面试机会…半失业,房贷压力大,孩子年底要出生,还没到三十头发都要白了…因为母亲病危,主动离职回家照顾,半年后母亲走了,再也没能找到跟以前一样待遇的工作…这些真实的人生,让电影喊出的声音显得无力。台词说:相较于寻找工作,我觉得寻找自我更重要。但是,得先活下去,保全了肉身,才能安放灵魂啊。台词说:成功不代表是金子,失败不代表是屎,别人说什么都由别人的,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就行。但现实是,你的收入要靠别人的评价,哪个上班的人不背KPI?不可否认,影片真实呈现了一部分人的心境,这些人大多还年轻,有父母托底,可以走走停停,但对于没有退路的人来说,讲“停下来”是奢侈的。胡歌是八零后,在电影里怎么看,都还是年轻人的样子,还特别有松弛感。现实中的中年人,据我观察,即使是不婚不育,也得担心工作朝不保夕,操心父母的身体,远没有这么轻松。对电影的观感分裂,也呈现出中年群体和年轻人的差异。电影中,吴迪的爸爸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少有能够成为自己的。其实这一点,七零后、八零后也深有感触,十几二十年前,我们刚工作那会儿,不上班的人绝对是异类。大家似乎都遵循着相似的轨迹,朝着相同的方向,努力前进。人生像一条笔直的高速,所有人都告诉你,一直努力向前,才能最快抵达目标。但很少有人说,不需要拼命追赶,那些岔路可能也有不为人知的美丽风景,那比目标本身更加珍贵。而更可能的是,生命本不是一条条的路,而是旷野,它如此辽阔,用尽五官身心也来不及欣赏,只是埋头赶路,是辜负了它。那些年,不是没有“走走停停”的声音,只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音量太小了,内卷、拿命换钱是主流,大家更愿意燃烧生命,去迅速地改善生活。只是近些年,当努力了也不见得有回报,当投出去200份简历也没有回音,当三十五岁失业再也找不到工作,当大城市再也容不下一个外来打工者…“我们可以停一停”的声音,响了起来,一呼百应。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从泡沫破裂,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大萧条时期,俗称:消失的三十年。但走到今天,日本社会的改变并不都是负面的,起码,疯狂内卷的公司文化少了,不少人放弃了城市紧张生活回到了乡下,男人开始休产假了,崇尚终身雇佣制的大公司里敢离职的人多了…每一个时代都有离谱的一面,也没有哪个时代是彻底糟糕的。如果这样的低谷,能唤起大家对工作、对生活本质的思考,遵从本心去选择想要的生活;能促使大家一起来改善工作环境,让更多的人不被困在无偿加班里,让更多的人在想要停一停的时候,不用那么纠结,因为社会保障是充足的,再就业时是不被歧视的…那么,我们为此付出的沉重代价,总算没有白费。只是,我没有那么乐观…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点亮“”,有时候,我们可以停一停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