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中汲取教训公众号新闻2024-06-15 05:06日本政府财政刺激计划的资金大都投向了铁路、公路、桥梁等重复投资项目,因为日本的城市化发展较成熟,这些基础设施早已相当完善,再次投向这些领域是资金的浪费,并未给国民带来个人收入的提高。真正需要资金的日本民营企业却很少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恰恰是广大民营企业能够带来居民收入的提高——巴曙松巴曙松:著名经济学家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中汲取教训巴曙松 | 文业界常将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作为大陆房地产的借镜。泡沫的破灭曾对日本的开发商、家庭及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加之应对政策失当及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日本一度陷入“失落的十年”。时至今日,笔者认为反思日本房地产泡沫之路,对大陆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日式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城市化接近尾声,以及人口总量、结构的变化,难以为房地产需求继续提供实质性支撑。从城市化方面来考虑,日本城市人口早在1960年就已超过总人口的60%,到80年代末期泡沫破灭前,城市化高达80%,已接近尾声。根据美国地理学家诺瑟姆1975年提出的理论,城市人口占比在70%以后属于后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开始呈下降趋势,这直接导致日本房地产缺乏强有力的需求支撑。所以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很长的时期,由于需求增长有限,经济长期低迷。从人口结构来看,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到泡沫破灭前已非常突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日本在1970年老年人口已达到7.07%,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社会中年轻人比例在减少。而年轻人是日本社会主要的工资收入者和购房需求团体,所以在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的情况下,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年龄阶层又不断萎缩,双重因素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其二,货币政策从松到紧,使得企业借款成本上升,打击了企业借款炒房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企业抵押资产价值日益缩水,也使日本的银行不愿放贷给企业。这不但打击了企业借款炒房的热情,也造成企业正常经营借款的通道因银行惜贷而被封死,导致大批企业倒闭。资本市场方面,由于企业资产的缩水,其股票价格大跌,使得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下降,投资者纷纷抛售企业股票,企业试图增发新股进行融资的通道也被打断。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双重打击,使得企业没有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对土地的需求大幅萎缩。而土地的供给却在短期内猛增,供需瞬间发生逆转,直接导致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其三,应对政策的失当使得“泡沫综合症”的负面冲击持续存在。首先是货币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极为有限。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符合通货紧缩条件下货币政策的需要。但日本当时的情况正好处于“凯因斯陷阱”,即当市场利率变得很低时,人们宁愿持币在手也不愿投资,此时即使利率再降也不能刺激投资,因此货币政策趋于无效。而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理论,在此期间,日本频繁变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1995年以前,日本央行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控制市场上的货币量。从1996年开始,央行又转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影响货币量,用隔夜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利率的基准。到了2001年,央行再次使用再贴现率来调控流动性。央行不断变化的调控工具及货币政策,实际上并未使日本经济有所好转,可以说总体上货币政策对当时经济的刺激作用十分微弱。其次是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不佳。理论上,在日本当时总需求不振而名义利率已接近零的情况下,财政扩张政策是最好的刺激经济手段。然而日本的政府支出没有确实增加居民收入,且未充分考虑政策效果的时滞性和政策的稳定性,因而加重了经济的波动风险,使得本来最有效的财政政策并未给经济带来有效的刺激。一方面,日本政府财政刺激计划的资金大都投向了铁路、公路、桥梁等重复投资项目,因为日本的城市化发展较成熟,这些基础设施早已相当完善,再次投向这些领域是资金的浪费,并未给国民带来个人收入的提高。真正需要资金的日本民营企业却很少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而恰恰是广大民营企业能够带来居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日本未考虑到财政政策的时滞效应,导致政策运用适得其反。(来源:中关村产业升级研究院)点击底部“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际在职“MBA/EMBA/DBA”课程↓↓↓↓↓↓↓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