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芯片“卡脖子”到底卡哪了?前道设备没有友谊赛

芯片“卡脖子”到底卡哪了?前道设备没有友谊赛

卡脖子的,远远不是芯片本身。

    

来源 | 天鹰资本

作者 | 曹 畅 章金伟

出品 | 资人说(touzirenshuo)


2018年3月,特朗普高喊“中国偷走了数百万美国工作岗位”,一手挑起对华贸易战,自此先后加征三轮约3600亿美元高额关税。


尔后拜登政府上台,把中国定义成“最严峻的竞争者”,不久前又升格为“最严峻长期挑战”。


与此同时,台积电正持续被奉为“亚洲最受欢迎的朋友”,市值远超阿里腾讯高至4万多亿。


四年来,在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卡脖子”、“缺芯”一跃成年度热词。


“国产替代”是茶余饭后的佐餐主题。


不得不说,半导体是当之无愧的焦点。


虽然叠加2021年市场高基数,2022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速或有所下滑、消费级半导体估值遇冷。


但可观的是,高性能计算、汽车电子对芯片的需求量持续提升,对半导体产业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


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今时今日所说的“卡脖子”卡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至今我们还在“卡脖子”?


国产替代到底解决的是什么?


透过当下的全球晶圆厂扩产潮中,可以窥见端倪。


今年来中芯国际宣布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建立了3座12英寸晶圆厂。


华虹半导体、华润微、士兰微等IDM厂也均已开始加速12英寸厂的扩产。


最近,受国内晶圆厂逆周期扩建消息影响,A股半导体及元件板块异动拉升。


不止中国大陆,台积电宣布未来3年投资1000亿美金用于产能建设。


全球第三大硅晶圆厂环球晶宣布新建一座生产12英寸硅晶圆的工厂。英特尔宣布在美国、以色列、德国扩建晶圆厂。


三星也宣布投资170亿美金在美国建晶圆厂。


而晶圆厂制作出合格的晶圆,需要历经上千道工序。


这上千道工序大家可能不甚熟悉,但提到其中国产化率低至1%的光刻环节,你已能体会这些工序和其利用设备的重要性和艰难。


在这个产业发展时点,国内外半导体厂商密集扩产,身体力行证实产业重心前移的紧迫性。


其实卡脖子的,远远不是芯片本身。


01

“半导体文明”

制造工具与路径依赖


想搞清半导体怎么“卡脖子”的,首先要从搞清半导体材料制成芯片的过程开始。


半导体材料80%以硅为主。


厂商通过将高纯度的多晶硅溶解后掺杂,然后慢慢拉出,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硅,得到可精准控制导电性能的半导体材料——硅片。


我们常说的晶圆(硅晶片)是制造半导体芯片的载体,其原始材料是前述的半导体三代原材料。



半导体元器件是放置在硅片上的一个个立体结构。


半导体元器件主要包含二极管、晶体管、电容、电阻等,它们通过导线互联,绝缘层阻隔,组成具有特定功效的电子器件,按其功能可分类为:


分立器件、存储器、逻辑芯片、模拟芯片、传感器和光电器件。


除分立器件、部分光电子器件、部分传感器外,其他均可统称为集成电路(IC),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芯片(芯片由N多个半导体器件组成)。



一般大家说的芯片28nm、14nm、7nm、5nm,指的就是芯片的制程工艺(主要为前道工艺),是晶体管结构中的一道道栅极的线宽,也就是处理CPU和GPU表面晶体管电路的纳米数值。


宽度越窄,功耗越低;制程越小,尺寸越大。



从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来看,可以拆分三大环节:


单晶硅片制造流程、晶圆制造/前道工艺流程、封装测试/后道工艺流程。


晶圆前道制造的工艺,就包括氧化/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薄膜生长、清洗与抛光等多个“耳熟能详”的步骤。



与人类历史相似的是,工具的使用标志着一段“文明”的衍进。


这里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对应的机器设备进行单个或多个工序制造。


设备的制造能力反过来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半导体工艺水平。


以集成电路为例,半导体设备也可分为前道设备和后道设备。


据SEMI统计,前道设备占比超过了80%。


随着制程的不断迭代,28nm以下制程的工艺步骤激增至上千道,被称为先进制程,应用于高性能计算、车规级芯片。


这就导致需求倒推生产,对前道制造设备的精准度、良品度要求,也随之激增。



据统计,前道设备中薄膜沉积设备(使用占比18%)、光刻设备(24%)、刻蚀设备(10%)、过程控制设备(10%)、清洗设备(6%)、离子注入设备(2.5%)等在产线中,成本占比较高。


一个背景是,一条规划10万片产能的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投资需要近百亿美元,其中超过70%资金是用于购买设备材料。


综上可见,前道设备重要性高、成本高、工序复杂。


而目前中国大陆半导体前道设备整体自给率仅约15%,也就是被“卡脖子”风险最高的一个环节。


下图中统计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涂胶显影机国产化率为5%,光刻机仅为1%。


前道设备被外国企业拿捏得死死的,即便中国能设计出新型芯片,也没有机器可以造。


如果不快速推进国产替代,芯片设计和下游缺芯的企业只能干着急。


根据Wind数据,2021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026亿美元,2016-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CAGR为20.01%;


2021 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296亿美元,2016-2021年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 CAGR为35.60%。


据SEMI数据预测:


2022全球半导体设备总销售额有望达1175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半导体设备细分市场规模(单位:十亿美元)


然而对于晶圆制造厂而言,配合上游设备验证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合作研发、调试)、物力(拿出其他设备配合验证的机会成本损失、验证过程中的物料损失),以及采用新设备供应商面临的巨大潜在风险(批量晶圆报废的风险、向客户延迟交货的风险),很少有晶圆厂愿意承担以上的损失和风险去验证新供应商的设备。


这也就意味着:


首先这些设备不可能一下子过剩,其次行业内天然鼓励厂商路径依赖,因此半导体设备是个龙头极度垄断的行业。


前道设备厂商通常都具备先入优势、验证优势、资本优势,各细分领域CR3(Top 3厂商市占率)都超过80%。


而问题是半导体设备的生产本身也要芯片,因此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形成共识,就是把设备的芯片需求放到第一优先级,从而保障全球晶圆厂的产能。


我们已知半导体设备行业具有研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创业周期长等特点。


加之行业属性,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此前基本属于难投的环节,几乎无法在3-5年的短期内帮助LP赚得回报,甚至等待时间可长达十年以上。


02

制裁打压下的偷师

 拆开机器看看就行吗?


常常被拿出来讨论的国产替代,本质存在两方面价值:


拓新(掌握低自主化技术)、拔高(将中低端芯片生产技术优化提升,以生产高端芯片)。


难以否认,在被美国制裁强压下,我国半导体制造技术与顶尖的芯片制造工艺仍旧相距遥远。


但一批中国头部企业仍艰难进行着技术国产化突破,努力实现“软硬闭环”:


万业企业掌门人带领公司历时七年,攻克离子注入机等集成电路设备的产业化;


华海清科约在2014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 12 英寸 CMP 设备 Universal-300,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半导体 12 英寸 CMP 商业机型的厂商;


华为正建立首家晶圆厂,是国内目前唯一能够开发相干光DSP芯片组的企业;


中微公司的介质刻蚀已经进入台积电5nm产线;


北方华创的ICP刻蚀已进入中芯国际14nm产线验证阶段;


中科院旗下上海光机所对已有的OPC技术实现优化;


国产14纳米芯片预计明年量产

……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在海外并购之路历尽劫数的条件下,有人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像小时候拆玩具一样,拆开了再安装一遍。


那么,这样拆开重装就可以掌握真正的技术了吗?我们这就从技术角度展开看看。


半导体设备技术壁垒可分为三个层次:


(1)半导体设备是由成千上万的零部件组成的复杂系统,将成千上万的零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实现精细至nm级别的操作,是第一个难点。


半导体设备(光刻机-ASML)内部结构复杂


(2)保障设备在nm级别的操作基础上的超高良率,是半导体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第二个难点,也是半导体企业对设备厂验收主要考察的核心点。


制造一块28nm芯片通常需要上百台设备紧密配合,历经400-500道工序,若单工序良率仅能做到99%,则历经500道工序最终良率不足1%;


设备厂需要提升至小数点后两位的水平,才能使良率达到95%以上。


这也直接导致中国晶圆厂艰难生产的现状,需要保证整个生产链条的极高生产良率,就要整个生产链条共同实现升级后的国产化。


 设备的良率缺陷会在数百道生产工序中巨幅累积放大


(3)保障设备在实现以上两个要求的基础上长时间稳定的运行,是半导体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第三个难点。


与上述同理,一条芯片产线上百台设备,每一台设备稳定运行时间的微小降低,将在整个体系内被巨额放大。


若发生设备宕机造成该批假设1000片晶圆的报废,在28nm及以下的制程级别对应的损失超过300万美元,近2000万人民币。


正是由于设备本身和产线构成的复杂性,单设备的良率、稳定性会在整个体系内产生累积效应的影响,同时可能带来巨额的潜在损失,因此晶圆制造厂商对于上游设备的验证、验收有严苛的标准和流程。


(4)除此之外,由于半导体对杂质、良品度要求高,但使用过程中易发热,晶圆厂商通常还会要求设备厂提供的设备,要能在使用过程中防止腔体内的金属分子“串线”污染,防止易氧化的材料过热氧化,是又一重难关。


综合来看,“拆开重装”只是迈出了极微小的第一步。


背后研发经历的艰辛和煎熬,只有企业才能个中体会。


好消息是,半导体行业具有周期性+过去两年芯片产能波动,行业快速发展促使着我们国产化率不断提升。


从年度数据来看,2021年各晶圆厂中标设备国产率达27.4%,较2020年16.8%有明显提升。


2022 年 4 月主流晶圆厂开标的108台设备中,源自中国大陆厂家制造的设备共计67台,占比达 62%;


2022年1-4月开标的401台设备中,源自中国大陆厂家制造的设备共计97台,占比达24.2%。


虽然较2021年有所降低,但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厂商采购节奏有关,预计全年的设备国产率仍将有望超过2021年。



03

迸发的机遇


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美元强势背景下,中国半导体企业还有哪些机会?


(1)宏观环境角度


中美贸易战,让国产替代成为刚需。这就推动着晶圆厂扩建、产业链国产化成为必然。


就像疫情加速各行业数字化、移动办公,已成为后疫情时代普遍的生活工作方式一个道理。


而中国的产品,也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定制化升级。


(2)供给端角度


半导体前道设备涉及到的细分品类非常之多,而且即便同一种品类的设备,针对的下游工艺不同,技术要求会不同,其对设备的需求量也不同。


(3)需求终端角度


5G、超算、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逐步普及,将成为当前新一轮周期的产品需求驱动力。


(4)产业模式角度


由于美国技术先进,可以做到产业平台化发展,设备厂均为平台型发展思路,多型号设备可供客户任意选择。


中国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很难通过工艺变革超车,必须先做好满足客户需求这一步,保证重要客户成为第一个“安全登月”的人。


(5)产业链上


封装测试等环节,融资成本低、扩产过热、政策扶持、市场热情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导致这些环节多数不具备技术含量的企业,估值减退、融资遇冷。


如今产业链重心前移,前道设备已从幕后跻身台前。


媒体认为新设备技术供应商要另辟蹊径找领域,抓住这波晶圆厂扩产潮,秉承技术落地第一和满足客户第一,一旦导入便有希望成为该细分领域的小龙头。


中国半导体产业重心已明显前移。


半导体投资也由看产品策略、定义能力、团队背景的“上半场”,转为注重技术落地第一的“下半场”。


如今半导体投资, 我们更关注实际性能表现能否满足客户需求,这也是后入局的前道设备厂商、晶圆厂的突破口。


媒体视角下,我们时常将自己定位为服务平台。


因为秉持着,用产业投资的思路推动产业生态发展,对投资人的要求更看重懂产业、懂技术。


如今我们也已做到能和各领域企业产生共情,成为一荣俱荣的双赢伙伴。


在半导体产业上游,我们布局了中欣晶圆,是中国大陆能够独立完成12英寸单晶硅棒研发及生产的少数企业之一。


中欣晶圆主营业务为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 4 英寸、5 英寸、6 英寸、8 英寸、12 英寸抛光片以及 12 英寸外延片,并从事半导体硅片受托加工和出售单晶硅棒业务。


小尺寸硅片主要在精度要求比较低的产品里用到,而大尺寸硅片的作用不止于此。


有了它,无人飞机才能飞,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才可以准确升空、飞行、定位,并自动向地面发回各种信息。


此外,天鹰还布局了大型晶圆厂,并围绕该晶圆厂的先进制程与特色工艺,深度参与产业生态建设,加速布局前道设备和高端材料。


在投资上我们更重视先行实践和能力储备。


中国制造已经实现了向中国智造的转型,我们希望可以为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建立优势,用资本的助力提供适当的土壤和契机。



合 作 对 接

寻求报道、商务合作、投融资对接媒体互推、开白、投稿、爆料等……

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备注「商务合作」详细沟通。



超 级 社 群


【投资人说】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超级创业者社群、超级读者群、超级媒体群等,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


关注【投资人说】微信公众号,发送信息「进群」,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共同进步。

视 频 推 荐


旗 下 媒 体


发现在看了吗,戳下看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历时27年,这个团队专业从事卡脖子技术攻关,迄今为止孵化出一个独角兽军团AI加速卡面临“禁售”,国内医疗AI们会被卡脖子吗?中国药企跨境收购受阻背后 美生物技术法案能“卡脖子”吗Costco 的红油抄手,Aldi的美味青口和几款小菜美国毒贩因"脖子太粗"爆火,他找来个长脖子男,组了个说唱组合???日本设备巨头:地球上每一个芯片都经过我们的设备最近我去了趟鄂尔多斯,发现了中国唯一不会被卡脖子的产业卡脖子不算:都扎脑浆了我们的鸡,也被卡脖子了黑马成员企业「汇芯半导体」获A+轮投资,聚焦功率半导体“卡脖子”技术对中国半导体“卡脖子”,美国从芯片供应链开始下手对中国半导体「卡脖子」,美国从芯片供应链开始下手美国芯片法案升级,针对性极强!被掐脖子的中国芯片出路在哪?技术被“卡脖子”,中国企业需要站出来!最近做的家常饭产值已达4000亿的中国游戏业,会被游戏引擎“卡脖子”么?被全网吹捧的“卡塔尔王子”,背后也不过是一场骗局…从芯片“冷战”,看技术的进化拒绝被西方卡脖子,俄罗斯自研的PC芯片能流畅玩2077了?涨不动了?硅片“双寡头”货价企稳突破卡脖子!己二腈国产化“破冰”,尼龙66放量在即【一路有你】《想某人》2019为突破“卡脖子”难题,中国作出新部署资金热情高涨!6只硬科技ETF同日上市,剑指"卡脖子"难题,这些板块大反弹中国芯片被卡脖子? 别慌, 英国最大半导体企业已被中资收购, 未来会更硬!中国新造车,为啥没被卡脖子?亚洲的芯片“焦虑”“锂佩克”要来了,中国电动车会被卡脖子吗?现代中国,在不断突破“卡脖子”中诞生盘点全球4大极光胜地:冰岛、阿拉斯加、黄刀、白马,你要打卡哪一个?一个隐秘的“卡脖子”行业教育随笔(105)高考文言文备考之六芯片“大动作”!三星布局1.4nm芯片西雅图华人超市见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