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戒手机”后,中产妈崩溃了……
智能手机和网瘾,是广大老母亲们的一块心病。
手机游戏、短视频、各种社交媒体……成年人都难逃电子屏幕的吸引力,年纪不大的娃一旦刷起来更是没个自控力。
现在正值暑假,孩子们大把空闲的时间,更是难以约束对手机和电子产品的痴迷。
这可不是中国家庭独有的问题,全球家长和学校都为此愁坏了。
这不,英国老牌的伊顿公学直接大笔一挥:不准学生再用智能机了,全都改用诺基亚“老人机”!
对付网瘾
精英名校也只能下狠手
放眼全球,伊顿公学都是数一数二的顶尖贵族中学,校友中有无数皇室成员、首相和社会名人。
但面对精英学生们沉迷智能手机的问题,伊顿公学的解决方法也只能“简单粗暴”。
从今年9月开始,伊顿公学将禁止新生携带智能手机入校,并且会给学生提供诺基亚的“砖头机”——只能使用电话、短信等基本功能。
这项规定适用于今年九月新入学的九年级新生。此前,伊顿也不允许低年级学生白天使用手机,入学三年内的学生都要在晚上上交电子设备。
在教学时间,学校会给学生们发iPad来辅助学习;如果有需要智能手机的孩子,也会由教职员工代为保管手机。
2018年时,伊顿就针对智能手机做出过规定,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还曾一度引起反对。
时至今日,除了伊顿外,出于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行为的担忧,还有不少精英中学都加强了智能机的使用管控。
艾琳恩学校让家长们不要给年纪小的孩子买智能手机;被泰晤士报评为“十年来最佳学校”的布莱顿学院也从今年9月起禁止七年级学生在校内使用可上网的手机;乔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目前就读的托马斯学校,也推出了类似的政策……
国内很多学校也和伊顿一样,对于智能机态度坚决。但在校时间有管控,回家后乃至假期时,不少孩子却一头扎进电子屏幕,头都不抬。
且不说精神层面的负面影响,视力上孩子也吃不消。
英国有一个两娃中产妈贝珊,下定决心要“治”好孩子们的手机瘾,使出了狠招——全家一起戒手机!
但过程却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陪娃戒手机
妈却先“疯”了
贝珊有两个中学阶段的女儿,她们的学校也宣布了新的手机政策——10年级前的孩子只能用非智能手机,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
贝珊决定让两个女儿“戒断”智能手机。
孩子们对此很不满意,甚至有理有据地反驳她:“手机可以用来坐公交,还有安全定位系统。而且,我们也只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
确实,如果家长一直盯着手机玩,却不让孩子碰手机,也站不住脚。一项研究表明,如果父母沉迷于手机,孩子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平均也会多40分钟。
贝珊和她的两个女儿
贝珊决定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彻底戒手机一星期。
第一天:
一睁开眼,贝珊就感觉自己“瘾上来了”。从醒来开始,她就一直想拿到自己的手机,看新闻、看社交媒体、看自己有没有新消息……最终贝珊让丈夫帮自己看了手机,知道自己有新消息后,她用电脑查看回复了消息,某种程度上算是“作弊”了。
第二天:
贝珊继续用电脑“作弊”,在笔记本电脑上看账户变动、新消息,「借用」丈夫的手机拍家庭聚会的大合影……
第三天:
一开始,贝珊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脱离了手机的束缚。但当她出门遛狗的时候,开始想用手机听音频节目。以往她出门时,还会时不时地拍照记录,上传到社交软件上。
但此时此刻,她只能告诉自己“活在当下”,不用总是在线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除了这些,贝珊还做了更多尝试。
吃晚饭的时候,她不再坐在电视前的沙发上,而是餐桌边;在家的时候尽量把手机放在厨房抽屉里,让手机不再“触手可得”。
贝珊与丈夫和女儿们一起消磨时光——没有手机
她还为自己和小女儿设定了每天一小时的社交媒体使用限制。到第三天时,小女儿已经可以只用45分钟了;而贝珊自己则用更多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
但以上这些措施,在大女儿身上都没用。大女儿有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智能手机几乎粘在她手上——而这实际上会让她的ADHD病症越发恶化,注意力进一步降低。
除此之外,智能手机还从其他途径伤害着孩子们。小女儿在社交平台Snapchat上遭受了来自同龄人数月的欺凌和垃圾信息轰炸。
这不仅关乎社交媒体的使用,也关乎父母如何处理问题。贝珊从女儿口中得知之后,和孩子一起拉黑了所有欺负她的人,尝试建立更健康的网络应用习惯。
无论是对于自身而言,还是对于孩子们而言,要“戒断”、或者只是“控制”智能手机,都是一场艰难的战役。
贝珊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奋斗着,与学校打配合,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焦虑的一代
被手机“引燃”
今年3月,乔纳森·海特的著作《焦虑的一代》 (The Anxious Generation)一出版就引发广泛关注。
大家普遍感觉到这一代年轻人精神状态更脆弱了,为什么?
在书中,乔纳森提出了“童年大重塑”假说。从2010-2015年间,美国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转向智能手机以及基于互联网的app,乔纳森指出,这导致了2010 年代初开始的青少年精神疾病浪潮。
他呼吁以后的父母鼓励孩子在童年时期以探索性游戏为主,而不是以手机为主,以避免重复这一代人的孤独和焦虑。
智能手机诱发了许多人的精神问题,更加重了这些精神问题。
自 2010 年以来,美国各个年龄段的焦虑症患病率都有所上升,其中“Z 世代 (1995 年后出生) ”的增长最为明显
以前面提到的ADHD为例,书中援引了荷兰一项调查,表明智能手机的确会加重ADHD的症状。
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焦虑、饮食失调、身体畸形问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和自闭症之间存在联系。
甚至,智能手机的使用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商和学习能力。
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专家表示,被允许带智能手机上学的孩子智商会较低。
认知神经科学教授马克·威廉姆斯博士表示:“在所有大量使用电子设备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孩子的智力水平相比十年前的同龄人,落后了大约一年半。
我们第一次在史上看到整体的智商下降。”
这些软件和应用设计之初就是要人们成瘾,要家长或孩子靠“自控力”来抵抗魔力,属实是有些为难人了。
在《数字未来育儿》一书中,作为社会心理学教授的作者索尼娅·利文斯通呼吁,要对大型科技公司进行监管和教育,而不是粗暴地禁止;也不要制定不切实际的规则,“青少年们会觉得,父母不遵守规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少考虑孩子花了多少时间在网上,多考虑如何才能最好地保护你的孩子免受风险并培养他们的适应力,因为有一天他们将不得不保护自己。关键在于你要确保,当网上发生不好的事情时,孩子们会告诉你,确保孩子对家长有信心,知道你不会惊慌失措、发疯并夺走他们的手机。”
让孩子戒手机、或者说控制好自己对手机的使用程度,到底该怎么做?
这些畅销书作者和教育专家们给出他们的答案。
—— “在家里找一个抽屉之类的地方,在特定时间保管手机,因为即便不用手机、但只要手机在视线范围内,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
——“父母和孩子共同制定好适合数字时代的家庭规则。孩子们想要灵活的规则,适时地用手机做想做的事,也希望得到父母的信任,以此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
——“把发绳绑在手机上。这样手机还是可以语音通话,但上下左右滑动和发短信会受到限制。这样一来会从视觉和物理上提醒我们:我真的需要这样做吗?”
——“切换到灰度模式,关闭手机的通知,把实用功能放在最前面,把非必要的内容归档在一起;对于必要的工作消息等内容设置好提醒。”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