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人生中,你习惯当主角还是配角?多项研究表明:成为生活的主角可以提高你的幸福感,拥有较强自尊心的人或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
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你是选择当聚光灯下的主角,还是甘愿成为默默无闻的配角?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它关乎着个人的幸福感和身心健康。有人可能会认同“人生不得已才当主角,能够当配角就尽量当配角”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合理的、能避免压力和责任的方式;而另一些人则坚信应当成为自己人生的“大女主”或“大男主”,主动塑造自己的故事,追求更大的幸福和成就感。(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图片来源自:摄图网
“建模潦草、生命值很低、每天重复做同一件事、等到0点任务重置,我被确诊为NPC(非玩家角色,也可指配角)”,现在很多人喜欢这么调侃自己,同时也吐槽一下生活单调无趣。
什么是NPC的一天?那就是一个无限循环的圆——早上醒来→配合主角,完成日常任务(上班/上学)→晚上回家→再次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些关于自己是配角的说法,作为玩笑倒也不必太当真,但要是久而久之,真把自己当作一个生活中的配角,那么对于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有影响。
01. 你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正是解锁个人幸福的关键
不久前发表在《人格研究期刊》上的一篇题为“The autobiographical critic within: Perceiving oneself as a major character in one’s life story predicts well-being”的研究,揭示了人们如何看待自己在人生故事中的角色,对整体幸福感的重要影响。
一般认为人们都会把自己当作自己人生故事中的主角,也就是给自己大男/女主的设定。但该研究发现,有些人可能将自己视为自己人生故事中的配角甚至是打酱油的NPC。这种独特的自我认知视角被认为对个体的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三项研究,引入了一种新的自我评价方法,来调查人们如何将自己视为人生故事中的主角或配角。令人惊讶的是,研究结果发现,这种区别对幸福感有着显著的影响。那些认为自己在生命故事中扮演“重大角色”的人,更倾向于拥有较高的心理需求满足度、更强的自主性目标追求、更高的幸福感,甚至较低的自恋倾向。简而言之,感觉自己是故事的主角,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幸福感,还有助于构建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将焦点从人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转移到人们如何批判性地评估自己在这些叙述中的角色上。通过采用元认知的视角,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反思他们将自己视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角色,还是边缘的次要角色。
一般来说,在生活中把自己看作是主角还是配角跟自尊心有关,而自尊心强一些竟对身体也有好处。
02. 自尊心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此前,一篇发表在《大脑、行为和免疫-健康》期刊上的论文就深入探索了在人们使用社交媒体过程中,自尊心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系统性炎症这一关键健康指标的联系。系统性炎症作为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研究挑选了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年成年人样本群体,共计863人,并请他们完成了关于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自尊心高低、基本人口统计信息及健康行为模式的详尽问卷。随后,在两年后的回访中,研究人员采集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重点分析了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这两种关键的炎症生物标志物。
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使用与炎症标志物水平之间存在微妙的关联,而这种关联又深受个人自尊水平的调控。具体而言,当个体的自尊感较低时,其社交媒体使用与CRP及IL-6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显著增强,这说明,低自尊的人可能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所带来的炎症性健康风险的侵扰。
不过这关系、距离甚远的两者之间究竟还有些什么联系呢?正如俗话说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机里不明,肠道菌群。
03. 低自尊对生理健康的影响很复杂,涉及肠道微生物
在《遗传学前沿》上,一篇题为“Examining the immunoepigenetic-gut microbiome axis in the context of self-esteem among Native Hawaiians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ers”的研究就深入分析了自尊、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夏威夷瓦胡岛上的居民群体,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经过改良的罗森伯格自尊评估量表来评估自尊水平(特别考虑了文化适应性),这可以作为精神健康的一个指标。此外,研究还分析了参与者的2型糖尿病(T2DM)状况、全面检查了粪便样本以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检测了血液样本以进行免疫特征分析,以及分析了单核细胞DNA的甲基化。
研究发现,与正常自尊(NSE)的人相比,低自尊(LSE)的人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自尊的人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IL-8和TNF-α的浓度更高。宏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尊水平人群之间肠道细菌组成的显著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自尊评分有关。
这些发现强调了自尊、肠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探索这些联系,并开发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健康状况。
小结
在自己的生活中被戏称为NPC(非玩家角色),这看似一句轻松的调侃,实则往往蕴含着深深的无奈与自我认知的局限。它反映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或许感到自己如同游戏里的背景板,被动地接受着周遭环境的安排,而非主动塑造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但正如那句充满智慧的话语所言:“身份都是自己给的。”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指出了通往自我觉醒与转变的道路。
为了摆脱这种无奈,为了身心的健康与和谐,我们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在自己的生活舞台上,适当地策划并上演几场精彩的“逆袭”戏码。这意味着我们要勇敢地拿起生活的剧本,不再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主动成为自己故事的主角,以主角的视角去体验生活,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大男/女主剧本。这样的转变,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能极大地增强我们对生活的掌控感和满足感。
其实,上文中的研究结果很好理解,当我们以主角的身份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中,我们就更能以积极、主动的的心态去参与生活、迎接挑战。而更为重要的是,积极的心态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此外,我们体内那些微小的“盟友”——肠道菌群,它们也与我们的免疫系统紧密合作,共同维护着我们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因此,不妨试着从今天开始,给自己加个“主角光环”吧!或许你就会发现,你能掌控的实则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
参考文献:
1. Goffredi R, Sheldon K M (2024) The autobiographical critic within: Perceiving oneself as a major character in one’s life story predicts well-being,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Volume 111, August 2024, 104510.
2. Lee DS, Way BM. Social media use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Brain Behav Immun Health. 2021 Jul 21;16:100300. doi: 10.1016/j.bbih.2021.100300.
3. Becerra CY, Wells RK, Kunihiro BP, Lee RH, Umeda L, Allan NP, Rubas NC, McCracken TA, Nunokawa CKL, Lee M-H, Pidlaoan FGS, Phankitnirondorn K, Dye CK, Yamamoto BY, Peres R, Juarez R and Maunakea AK (2023) Examining the immunoepigenetic-gut microbiome axis in the context of self-esteem among Native Hawaiians and other Pacific Islanders. Front. Genet. 14:1125217. doi: 10.3389/fgene.2023.1125217
撰文 | linwen
编辑 | lcc
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本文仅用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微信:bioonSir 删除或修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网查询更多生物相关资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