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政治局会议:下半年,8大重点
内容来源: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ID:zhenghedao),笔记侠经授权转载。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授权。
责编 | 金木研 排版 | 二月 第 8444 篇深度好文:9514字 | 12 分钟阅读
商业思维
就在昨天,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按惯例,4、7、12月政治局会议是中央对下阶段经济运行的定调,以及宏观、产业等政策进行调整指导的窗口,是经济工作的风向标,对下阶段经济走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此外,7月底所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更具有全年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所定基调往往会持续到年底。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供强需弱”格局下,价格长期低位运行。
数据来看,2024年上半年,代表下游的消费者价格CPI同比上涨0.1%,代表中上游的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下降2.1%,低于全年预期目标。价格长期低位运行则不利于市场微观主体体感与预期修复。
下一阶段,如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政治局会议所释放的政策信号尤为重要。
此次政治局会议,对当下市场普遍关切的问题作出了全面回应,明确了下阶段八大经济工作任务:
1. 对内改革: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三);
2. 宏观政策: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一);
3. 需求侧: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一,与宏观政策同段落)。
4. 供给侧: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二)。
5. 对外开放: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三,与改革工作同段落)。
6. 防风险: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四)。
7. 乡村振兴: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六,与改革工作同段落)。
8. 民生工作: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排序第六)。
*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绿色发展工作排序第五,此次会议在民生工作段落提及,强调“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一、下半年经济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增活力、稳预期、强信心
在经济形势判断部分,首先,对上半年经济工作成绩充分肯定,成绩讲足。
会议认为,“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宏观调控,有效应对风险挑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其次,将当前经济运行困难讲透。会议认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相较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内部形势判断,新增提出“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
最后,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与总目标为:
1.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2.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目标部分新增提出),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4.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增提出);
5.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挖掘内需潜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新优势,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增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态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新增提出);
6.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新增提出)。
笔者认为,从下半年经济工作总基调与总目标来看,增活力、稳预期、强信心重要性凸显。
相较4月30日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总目标,新增强调“增强经营主体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增强社会信心”,以及明确下半年经济工作底线要求,“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二、对内改革:
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二十届三中全会已于本月胜利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决定》全文共15个部分60条,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皆为市场理解决策层未来5至10年施政方针与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时间设计到2029年。全会指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下半年首要工作任务则为落实《决定》提出的一批条件成熟改革举措。
政治局会议围绕改革工作强调:
1.要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及时推出一批条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
2.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破产退出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防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3.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改革创新和公平竞争中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关于公平竞争,《决定》在第6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指出,“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已于2024年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并于6月6日公布,8月1日起施行。
此条例共有27条,是为了规范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法律制定。
市场可重点关注,条例中第八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第九条“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下列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动的内容”等。
此外,第十条对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将带来根本性影响。第十条为“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含有下列影响生产经营成本的内容”,其中明确: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给予特定经营者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优惠。
《决定》在第6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也明确指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
笔者认为,在上述条例施行后,地方招商引资工作将聚焦于产业招商,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内涵相结合。
对市场主体而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仅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举措之一,需重点关注以下四大长期性机遇:
第一,有利于处于本地优势产业中的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各个地区会趋向形成以主体功能区为特征,不同区域中的优势产业会逐步升级;
第二,有利于行业头部品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下,一些地方保护形成的区域壁垒与市场分割会消失。各产业行业中,优秀公司的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第三,有利于线上数据型,线下物流型企业。线上数据和线下物流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设施”;
第四,有利于出口型企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会使得国内企业产品生产成本更低,性价比、质量更高,在国际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此外,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改革举措全面细致,如从“行业角度”来看,《决定》提出:
1.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
2.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3.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4.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5.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6.深化文娱领域综合治理。
7.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8.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9.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
10.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11.发展银发经济等。
从“规范”角度来看,《决定》提出:
1.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
2.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
3.完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基础制度。
4.鼓励和规范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
5.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6.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
7.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8.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
9.鼓励和规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10.完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约束机制。
11.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等。
三、宏观政策:
加强逆周期调节,
及早储备并适时推出增量政策
关于宏观政策,政治局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具体工作任务中,财政政策方面首先指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
(*“两新”与“两重”为今年以来政府部门扩内需的重要工作抓手。“两新”为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两重”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1.“两新”工作:支撑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
笔者认为,下半年在扩内需方面,“两新”工作将对基建投资形成重要补充。因当前地方政府受化债强约束及优质项目不足的影响,上半年专项债发行进度较慢(会议指出,“要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两新”工作将促进企业投资及居民消费,对基建投资形成扩内需的重要补充。
首先,“两新”工作兼具短期与长期市场机遇。2月23日,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强调,“实行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既利当前、更利长远”。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顶层方案文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下文简称《行动方案》),为“两新”工作的纲领文件。
《行动方案》中多项工作要求目标定至2027年,代表“两新”工作为未来3年的关键经济工作之一。如:
(1)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3)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等。
其次,政策力度强,国家标准提升引领,政策资金资源加力支持。《行动方案》中明确实施标准提升行动的“倒逼机制”。
其中包括四大方面:加快完善能耗、排放、技术标准;强化产品技术标准提升;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标准供给;强化重点领域国内国际标准衔接。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第8条改革举措中指出,“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关于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已于4月10日出台《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清单形式明确了今明两年标准提升的重点领域。其中,完成制修订294项重点国家标准,有74项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见下图)。
在资金支持方面,目前已安排约8500亿元用于“两新”工作,其中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计划在8月底前全部下达。
在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后,7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便重点研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
在资金支持方面,会议指出,“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进一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
①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3000亿元左右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措施》)指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其中,1500亿元左右支持资金按照总体9:1的原则实行央地共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95%。故地方需要增加支持资金166.7亿元左右。
② 财政贴息200亿元
《措施》指出,“提高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比例。发挥再贷款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中央财政贴息从1个百分点提高到1.5个百分点,贴息期限2年,贴息总规模200亿元”。
③ 央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5000亿元左右
4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5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
④ 其他资金支持
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5月末财政部已通知下达2024年财政贴息和奖补资金64.4亿元专门用于汽车以旧换新;设备更新方面,下达5亿元支持老旧农机报废。
整体来看,已有8500亿元左右真金白银将用于支持“两新”工作,且执行效率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下一步,国家发改委还会和有关部门一起,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工作进程,组织新一批设备更新项目申报审核,计划在8月底前,把3000亿元左右资金全部下达”。
2.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撑政府部门基建投资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除支持近期国常会明确的“两新”工作外,此前已明确支持“两重”建设。
5月13日,国务院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指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同时作出以下重点要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期消息,截至7月,2023年增发国债1.5万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实地督导检查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在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笔者认为,从工作节奏来看,因2023年国债1.5万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发行并用好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将成为下半年工作重心。
具体项目将于三、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逐步形成实物工作量,对下半年拉动基建投资扩内需形成有效支撑。
此外,政治局会议在宏观政策方面还指出:
1.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三保”底线。
2.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3.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要切实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5.要继续发挥好经济大省挑大梁作用。
其中,“经济大省挑大梁”上次提出为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隔半年再次提出,明确经济大省要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更多贡献。
四、扩内需:
提振消费为重点,服务消费为抓手
关于扩内需工作,政治局会议围绕私人部门居民消费与民企投资作出以下工作部署:
1.消费端: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意愿,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
2.投资端: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扩大有效投资。
相较4月30日政治局会议对扩内需工作安排,新增明确消费为扩内需的重点,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增加居民收入,以及服务消费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明确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业消费。
五、供给侧:传统产业升级,
支持瞪羚、独角兽企业,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关于供给侧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政治局会议将其提至总目标部分,凸显其重要性,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作出以下工作部署:
首先,关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第8条“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明确了以下关键改革举措:
1.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2.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市场需重点关注《决定》所指出的,“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此次政治会议也再次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
当前锂电、光伏等新兴产业已存在“内卷式”恶性竞争,无序发展的市场失灵现象。而对存在内卷式竞争的新兴产业,政府相关部门则会加力维护市场秩序。
《决定》在第二部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对于锂电:6月19日,工信部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提出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对于光伏:7月9日,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其中提到,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关于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便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工作抓手。
最后,相较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新增提出,“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预计下阶段将有政策及资金资源支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
六、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推出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
关于对外开放重点工作,政治局会议作出以下工作部署:
1.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促进利用外资企稳回升。
2.要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3.要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首先,关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第24条“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指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
上述行动方案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纲领文件,文件围绕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举措。
在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方面,文件提出:
1.积极推进高标准经贸协议谈判及实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推进国内相关领域改革等;
2.加大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力度:率先建设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并适时在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梯次对接;支持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立足国情,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
此外,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提出,“鼓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深入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等。
其次,相较4月30日政治局会议新增提出,“推出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举措”,服务业扩大开放将为下阶段利用外资重点工作抓手。
七、防风险:
重点为房地产、地方债务、资本市场
关于房地产,政治局会议指出,“要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新政策,坚持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积极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笔者认为,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仍待政策加力。2024年上半年,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的水平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10.1%,仍为当前经济最大拖累项。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第44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明确以下改革举措:
1.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
3.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4.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5.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等。
可见,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关键。其中,“租”的重点为保障性住房,“购”的重点则为改善性住房。
市场可重点关注“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以及“改革商品房预售制度”。
关于化解地方债,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第17条“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中指出,“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加快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关于资本市场,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统筹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提振投资者信心,提升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此外,除上述风险外,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分析当前形势和任务时还对以下风险作出工作部署:
1.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3.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八、乡村振兴及民生工作:
抓好农业生产,强化就业优先,
做好防汛抗洪救灾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政治局会议作出以下工作部署:
1.要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2.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
关于乡村振兴工作,政治局会议作出以下工作部署:
1.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2.要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3.要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期间能源电力供应,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解决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
4.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此外,会议强调,“要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谋划工作”。
二十届三中全会已明确未来5年改革举措,7月30日政治局会议已部署下阶段经济工作任务。
面向未来,唯有以后天的视角思考明天的格局,以明天的格局做出今天的决策,实然主义、实事求是谋发展,才能不迷茫,抓住长期的确定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