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的风评为何急转直下?
作者:蔡垒磊
来源:请辩
文章已获授权
最近但凡有讲到董宇辉和俞敏洪的,我看底下大都在骂董宇辉,要么说他装逼,要么说他奸,要么说他没文化装有文化,甚至已经到了称他为“文化伪军”的地步。但一年前好像完全不是这样,大家都说他是直播间的清流,说他学识渊博,说话引经据典,也不引导消费,非常吸粉。
为什么?发生了什么?要理解这个,首先要理解人性,人性就是“我支持跟我更为相似的我的同类,因为他们好就代表我也有机会好,但如果他太好了,那我便要嫉妒他,因为他不再是我的同类,而且他比高高在上的那些人更可恨的是,他是利用了我的支持才做到的”。很多人对李佳琦的态度变化也是一个道理,真的是因为一句“哪李贵了”吗?本质上是各方面的证据越来越多地证明,李佳琦真的不再是那个可以被贴上“努力”标签的草根了,身份认同已经崩溃了,“哪李贵了”才能成为导火索——就身份认同先崩溃了以后,潜意识里觉得对方跟自己已经不是一路人了,所以才浑身都是G点,所以一说“哪里贵了”,立刻就能被捕捉到。
董宇辉也是一样,原先在跟俞敏洪的battle里,都认为是老俞作为老资本家在欺负初出茅庐的小董,小董看起来面相老实,肯定是被剥削得不要不要的——大家都是打工人,那肯定是老板有问题。但小作文事件一出,小孙直接曝出了小董大几千万的年收入,于是先前共情的顿时破防了——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更重要的是,原先认为“他的身份更贴近自己”所以支持他的人,认为他的飞黄腾达离不开自己的支持,于是就会“反戈”——这是“欠一张电影票”的反向效应。而老俞,则正是这种效应的受益者,因为在“原先就高自己一等的人,和刚刚甩下自己的人”之间,人们更容易接受前者有钱,于是俞敏洪又从万恶的资本家,变成了良心企业家,变成了有知遇之恩的伯乐。
之前的小孙也是一样,一开始对他的评价都是“恶人”,各种欺负小董,道歉还摔手机,但当他真的因为这件事被免职了以后,人们又开始去找他的履历,当发现他是新东方的大功臣,工作能力出色以后,人们开始找补,仿佛要为自己“逼死”了一个人来赎罪——人们有个朴素的愿望,就是不希望强者太强,哪怕他占理,人们也不希望他强,而当这个强者变成了弱者以后,人们就开始同情他,一方面不希望他太惨,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补。所以当发现小孙套现了2个亿以后,人们又开始骂他……很精分的一种状态,本质上就是看不得人好,但又见不得人惨。
这算是我们这里的老传统了,我们歌颂白衣天使,歌颂人民教师,歌颂人民警察,本质上就是觉得他们付出得多,对他们的感谢是一种找补,可一旦发现他们已经在收入上被补偿了,就开始心里不平衡,开始觉得对他们的感谢是没必要的,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金钱的补偿,那他们就谈不上高尚了,以往越是给过心理补偿的,越是对他们不满意——这也是一种找补。就像疫情期间,人人都歌颂张文宏,歌颂钟南山,但后来张文宏成了网红,钟南山被大家发现身家几十亿的时候,大家又开始往反向疯狂找补——就是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干了啥,只要你获得了很多现实利益,大家就会嫉妒你,你也不再有资格再获得人民群众的掌声。
人们对你这个人的预期,根据你的经历,你做的事,和你的形象,是有一个预期的,你是富二代,你挣了很多钱没人会说什么,但你是草根,你改变的幅度太大,就超过了人们对你预期的天花板想象——也就是当大家觉得“不应该”的时候,就会嫉妒你,就要打你。
所以如果你想不被你身边的人嫉妒怎么办?你得不停地证明自己“配得上”财富和地位,你得拿得出人们认可的那些事情上的成绩。你要是炒币赚来的,那你就是臭炒币的,你就是赌狗,但你要是拿炒币赚来的钱开18家茶饮店,再开18家水果连锁,那哪怕它们都是亏的,人们也觉得你这个人有钱得理所当然,因为你是个“实业家”,尽管这些花不了多少成本。
董宇辉的问题,在于富得快而不够久,富得不够“靠自己”,富得不够有说服力。如果董宇辉已经富了一段时间,如果董宇辉能干点其他事业包装一下自己,只要做了一些人们主观上觉得“应该赚钱”的事情,哪怕投的项目都亏了,做的事情都赔了,只要摊子铺得足够大,最后还剩下的钱,就能被人们认可,因为人们其实是算不清这中间的账,也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们只知道这人的生意做得很大,有几把刷子,靠自己而不是靠他们的支持也能赚到钱,那他有钱就是天经地义了,就服了,就不嫉妒了。
钱这个东西要洗,人设也要洗,董宇辉刚刚屌丝逆袭,要想有钱得不被妒忌,还差时间,和这一道工序。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