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35讲 货币购买力的所谓地域性差异公众号新闻2024-08-09 16:08第35讲 货币购买力的所谓地域性差异文 | 张是之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认为,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方,货币的购买力可能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同一笔钱在不同市场能买到的东西可能不一样多。经常有人用统计数据来支持这种观点,认为这些数据证明了货币购买力的确存在地区差异。很少有经济学观点能像货币购买力差异的看法这样,在普通人心中根深蒂固。米塞斯举例说,旅行者们经常会把这种观点当作他们亲身经历的一个发现带回自己的家乡。比如20世纪初,一些访问奥地利的德国人可能会觉得德国的钱在奥地利更值钱。再比如黄金的购买力,在世界各地也各不相同,这一点在经济学文献中也被广泛接受。这个经验观察,可以说只看到了表象,而没有看到实质。这背后的原因是上一讲所讲的,即便是同样一瓶水,在泰山顶上和在城市的超市里,其价值和价格完全不同,不具备可比性,也无法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化。这里把泰山顶上和超市,换成两个国家,逻辑同样成立。因为即便是同样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在两个不同的国家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场景,价格只能反映产品本身的价值变化,并不能直接说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米塞斯指出了这个常见的误解,也就是把商品的价格差异直接等同于货币购买力的地区性差异。经济商品的性质和价值不仅仅由其物理属性决定,还包括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过去对经济商品的分析可能过于简化,没有充分考虑位置等实际因素,导致了概念上的混淆。不同地区的货币购买力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并不仅仅是由商品的绝对价格决定的。即使是同一类商品,如果它们在不同地区,它们也不应被视为同一种商品。比如,德国的小麦和俄国的小麦,虽然都是小麦,但并不能因此就简单视为同一种商品,并以此来衡量货币购买力。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