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25讲 货币供需比率的变化引起货币购买力的波动:货币存量和货币需求公众号新闻2024-06-15 16:06第25讲 货币供需比率的变化引起货币购买力的波动:货币存量和货币需求文 | 张是之一、市场是动态的市场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供给和需求之间会相互作用,通过讨价还价来达到一个短暂的平衡。传统经济学会用一个供给曲线和一个需求曲线相交,来描述这个平衡状态。这个图虽然不够严谨准确,但可以帮助做个类比理解。当两条曲线相交,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上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平衡状态,纵轴所对应的就是成交价格,横轴所对应的就是成交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平衡点并不是像物理学那样,真的存在一个平衡点,因为每个人对商品的评价是主观的,所以这个平衡点本质上也是主观的。这个过程不仅适用于普通商品,也适用于货币。以前,人们认为货币需求是由两个客观因素决定的:一是在特定时间内想要购买的商品数量,二是货币在市面上流转的速度。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货币数量理论,用一个公式MV=PY来表示。其中M表示货币的总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商品价格水平,Y表示经济的总产出。这个公式表明货币的总量乘以它的流通速度等于商品价格水平乘以经济的总产出。但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门格尔(Menger)是第一个指出这个错误的人,他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我们不能从整个社会的层面来开始分析货币需求,因为真正需要货币的是作为个体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整体的社会。社会的货币需求实际上是所有个体货币需求的总和,这是奥地利学派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对于个体来说,他们对货币的需求,并不是简单地用交易总量除以货币流通速度就能算出来的。要了解一个人为什么需要一定数量的货币,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影响这个人接受和支付货币的各种因素。每个人都有对货币的需求,也都会持有一定存量的交易媒介,这个需求的具体数量,也都是基于他们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况,而不是单纯由客观的经济数字决定的。它会受到个人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社会环境等影响,简单来说,货币需求会因人而异,并且会随着时间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在决定每个人需要持有多少货币这个问题上,虽然有很多看似客观的因素,比如收入水平、物价、银行利率等,但这些因素实际上只是影响个人决策的动机。它们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实际上需要多少钱。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每个人对这些客观因素的主观评价和感受。换句话说,即使两个人在客观的经济状况上一模一样,比如他们有相同的收入和财产,但如果他们对持有货币的好处和风险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那么他们实际上会保留不同数量的货币。一个人可能觉得手头上多留现金更安全,因此会保留更多的现金;而另一个人可能认为投资或消费更有价值,所以会保留较少的现金,而把更多的资金用于其他用途。所以,每个人对货币的需求,最终还是由他们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偏好来决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人们在相似的条件下做出不同的选择。或者是,同一个人前后一分钟做出的选择也会不同。二、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