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货币和信用理论》100讲:第16讲 货币价值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公众号新闻2024-05-08 14:05第16讲:货币价值理论中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文 | 张是之从本讲开始我们进入第二编“货币的价值”,第一章是“货币价值的概念”,其中有些概念因为历史原因,我们需要先澄清梳理一下,以免陷入混乱而绕不出来。一、厘清几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分析货币的价值,需要首先弄清楚几个术语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开始米塞斯提到的一个“客观交换价值”(objective exchange-value),再比如我们常说的主观价值(subjective value),主观估价(subjective estimates),后面还出现了主观使用价值(subjective use-value)和主观交换价值(subjective exchange-value)。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很容易带来混乱,这个混乱是从门格尔开始的,门格尔在分析货币的时候认为,货币价格直接由四个因素决定:用货币交易的非货币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以及货币本身的需求和供给。所有这四个因素共同决定了货币的具体购买力(PPM,Purchasing Power of Money),门格尔称之为货币的“外部交换价值”,也就是米塞斯这里的“客观交换价值”。但从分析角度看,可以把货币条件(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单独拿出来,把它们对货币购买力的影响称为“内部交换价值”。门格尔认为,这个“内部交换价值”甚至有可能被稳定,而稳定货币购买力的前提就是政府要进行全面的价格控制。关于混乱的源头和原因做一简单介绍,更重要的是,在我们理解的时候如何避免这种混乱。我的建议是,所有出现“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的地方,都直接用“货币购买力”来替换。因为在这一节第一句米塞斯就明确了,“货币的经济问题的核心因素是货币的客观交换价值,一般称为货币的购买力。”而对于后面出现的“主观使用价值”和“主观交换价值”,不用去抠字眼非要强行进行区分,只需要将其统一为“价值”即可。这既符合奥地利学派强调的主观价值论,所有价值都是主观的,也可以和其他财货的价值表述统一起来,都是主观价值。就这个问题,米塞斯也进行了说明,我把原文中的“主观使用价值”和“主观交换价值”替换为“主观价值”,并把“客观交换价值”替换为“购买力”,这样就容易理解了,于是原文变成:“就货币来说,其价值都来自于购买力,因为除了有可能以交换的方式获得其他经济商品外,货币没有任何效用。对于货币来说,不可能认为货币的功能可以和其购买力相分离。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商品是否也具有交换价值并不重要;但是,如果货币要具有使用价值,它就必须具有购买力。”这里原文中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仍然可能会引起混乱,这里其实可以做进一步简化处理,便于理解。也就是对商品而言,商品的价值,和能不能卖出去没关系;而货币要有价值,它就必须有购买力,也就能能用来买东西。否则,一个货币如果买不了东西,既没人要也很难将其称为货币。我们把这几个术语之间的关系厘清之后,再看米塞斯的相关分析就更好理解了。二、价值是主观的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