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张雪峰?和加拿大朋友聊过,心有戚戚焉...
之前答应同学们写这次带娃去加拿大游学的感受,写着写着发现一篇文章不足以概括我的所有思考,索性就不强求了,准备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今天来聊聊,在加拿大,几个朋友不约而同提到,让我有些羡慕的“职业教育”。
其实这个问题,在高考出分的时候,就想和大家聊聊了。后来去了加拿大了解了那里的相关情况,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和感受,正好叠加在一起聊个痛快。
和我们相似,加拿大也有普职分流。
简单来说就是初中毕业时,学生要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选择自己到底是要继续读普通高中,还是进职业高中学点“手艺”。
“根据个人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这句话,在国内,重点更多是放在“能力”上,而且是考试能力。
毕竟我们的孩子是要中考的,考试成绩不好,没机会上高中。
反观加拿大,之前我和大家聊过,那里没有中考,所以初中生更有可能以兴趣为主,兼顾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图源:unsplash
初中生+职业规划?国内很多数家长肯定会觉得这俩词放在一起很不协调: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懂什么职业?
现实是,别说初中生,很多孩子直到高中毕业还是两眼一抹黑,大学就读什么院校、什么专业也要家长帮忙决定。
更多时候,家长也不懂,于是各种咨询网络上的KOL、问亲戚朋友,选择那些看似“有前途”“风口上”的专业,却不了解这些专业的具体内容。
家长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是“铁饭碗”和“工资高”。当然,这种的选择无可厚非,工作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收入、养活自己。
从另一个角度看,没有“钱途”的工作,根本原因是对社会价值不大、要被淘汰的工作。
但我教了这么多年书,看到太多学生在家长的安排下读了自己不喜欢、无感的专业,在学校迷茫度日:打卡点名混学分,一窝蜂考证考级,随大流考公考研。
只有少数孩子采取了行动,花了很大功夫或者代价,更换了专业。
很多孩子,直到大学毕业了,依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
这一次我在加拿大,看到了不一样的状态——加拿大孩子对职业的清晰认知,和国内同龄人有很大的不同。
图源:unsplash
我问过加拿大的朋友,那边有张雪峰类似的教育咨询师吗?朋友说,教育咨询师很多,但没见过像张雪峰这么热门、有影响力的。
大概率是因为,加拿大的孩子很小就会接受职业启蒙教育;初中阶段,学校会安排专业老师为学生介绍各种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帮助他们逐步明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
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贯穿了加拿大孩子的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正是因此,大部分孩子在进入高中之前,就已经对自己的职业道路有了清晰的认识。
学校之外,家长也会让孩子早早接触职业体验活动。
我们在Oakville的社区中心,看到不少高中生正在完成社会服务,教小朋友游泳、打篮球等等。在餐厅、咖啡馆,也遇到不少趁着暑假打工的学生。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踏入社会、体验职业生涯,为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准备。
朋友说起一个认识的学霸孩子,很小就萌生了学医的理想,到了中学,自己调查做研究、参与实习,在高中毕业之前,给自己选定了3个未来学医的方向。
不用父母费心,自己规划好了学业和职业生涯;重要的是,她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事业。
图源:动画《心灵奇旅》
反观我们,大部分孩子在高考之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也是没选择、没办法);高考之后,根据分数、选择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方向;然后两眼一抹黑进入大学,用短短4年的时间学习未来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
不否认,很多人后来确实喜欢自己的专业、也做得很成功。但,同时也有不少人无法胜任、更无法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很纠结、很折磨。还有一部分人,不痛不痒地凑合了很多年,直到熬到了退休。
我不否认“选对行”赚得一份体面收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吃饱穿暖早已不成问题。
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应该不囿于满足低层次生存、安全的需要,它应该也是孩子获得成就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简单来说,不是我希望,而是我们的孩子应该也能够从事一份他们擅长且喜欢的工作。
达成这个目标,孩子的职业规划很重要,且越早越好。
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目标明确,更易成功
职业规划的核心,在于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项非常著名的跟踪调查,其主题就是:目标对人生的影响。
图源:网络
在一群智力、学历和生长环境都差不多的年轻人中:
3%的年轻人有明确的长期目标;
10%的年轻人有清晰的短期目标;
60%的年轻人有较为模糊的目标;
剩下27%的年轻人则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
25年后,拥有明确长期目标的人,一直以来都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成为了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
拥有短期目标的人,大多数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短期目标,让自己的生活处在稳步上升的状态;
拥有较模糊目标的大多数人,生活安稳,处于社会的中下层;
而那些完全没有目标的人,则处在社会的底层,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生活。
这些智力、学历和生活环境都相似的年轻人,只是因为生活目标的有无、目标期限的长短不同、明确与否,人生境遇就大不相同。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目标思维,它是决定孩子人生走向的重要一环。缺乏明确目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会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在面对选择时感到无所适从。
而有明确的未来规划,孩子不仅不容易迷失,还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未来积累下更多的资本。
高考要怎么报志愿?这取决于孩子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想掌握什么样的技能,以后做哪方面相关的工作。
大学要抓成绩还是多参加社团活动?想想以后的职业能用到哪方面的能力,就知道该怎么决定了。
要不要考研?要走学术的道路吗?想想心仪行业的入职门槛,想想学术道路与自己个性的匹配度,孩子的心中自有答案。
美国斯蒂文·柯维博士提炼总结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中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说的就是目标思维。
早做职业规划,孩子就能早早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加专注,努力提升相关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这种持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有助于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以终为始,事半功倍啊~
图源:unsplash
做自己喜欢的职业
幸福感更高
我们都知道,社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
新技术、新行业正在不断涌现,很多我们小时候很吃香的职业,现在可能都不存在了。
图源:网络
很多人会因此质疑,孩子还在读书,这么早职业规划真的有意义吗?
当然有~
早期的职业规划,方向不必那么精准,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早一些对职业有认知。这样,他们就能早些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变化。
要知道,职业规划不仅是为了应对当下的职业选择,更是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
这时,“高工资”“铁饭碗”就不再是合适的选择标准了,孩子的热爱(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根据热爱选择职业,听起来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像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但实际上,这才是“捷径”。
为什么很多卷王卷得那么不快乐?为什么很多人视上班如上坟?
固然,是因为996、工作压力大,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更深层的原因是他们单纯把职业当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没有热爱,职业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他们的幸福感也就无法与工作挂钩。
在工作和生活对立的情况下,坚持工作(违背自我意识),工资还不高(回报与期待不符),可不是痛苦嘛!
图源:unsplash
稻盛和夫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
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这句话听起来有些像鸡汤,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那些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们的幸福感确实远高于那些仅仅为了生计而工作的人。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哪一种人呢?
曾经,我觉得“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幸运,“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是能力。但加拿大的职业启蒙教育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早做准备,让孩子从兴趣和热情出发,早些在职业选择中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能从小概率的幸运事件变成“可实现的未来”。
怎么帮孩子提前做职业规划?
最近,全网的“小孩哥”“小孩姐”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写这个话题时,我正好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小孩姐——
年仅11岁的她,靠自学烘焙,在暑假摆摊日赚好几百。
图源:网络
钱虽然不多,可这娃刚刚小学五年级,就已经专注烘焙了三四年,能做几十种甜品,这样的“成就”还是让网友感慨万分。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她对烘焙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
图源:网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现并培养他们的热爱是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美国自然博物学家兼电视台主持人大卫·爱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是一个把毕生精力投入大自然,并乐于与公众分享的人,90岁高龄时还活跃在科普一线。
在回答“您是怎样对大自然产生兴趣并想要记录下来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问)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直指“热爱”的本质。
“这么说吧,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对自然历史不感兴趣的孩子……孩子们都热爱大自然。他们了解大自然,被大自然深深吸引。
所以问题在于,你是如何失去这个爱好的?人们是如何失去对大自然的兴趣的?……当然,我从来不曾对大自然失去兴趣。”
图源:unsplash
所以,可以这样说,孩子并不是没有热爱的事物,只是他们缺少发现的机会,而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聊孩子沉迷小马宝莉卡。诚然,很多孩子是跟风心理,陷入了“盲盒”消费陷阱,但不能排除有的孩子是被卡片上的艺术细节吸引,心里有一颗尚在萌芽的艺术种子。
如果我们能引导孩子一边欣赏卡面,了解角色背后的故事,一边激发他们的想象创作力,让他们基于卡片上的角色创作自己的故事或画作,是不是就是一种“有效引导”?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从而发现自己的热爱:
看书、看纪录片、逛博物馆很好,看漫画、看动画也不错;外出旅行是涨见识,回老家的乡下上树捉蝉也是见世面。
此外,还有一点是我特别想要告诉大家的,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加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参与各种社会服务和兼职工作,而我们的很多“见世面”的活动反而与社会脱了节,知识点有余,社会经验不足。
这让我们的孩子的热爱离社会太远,所以会在职业选择上缺乏实际的参考和体验。
我的建议是,如果孩子还太小,可以找一些职业相关的绘本、纪录片来看,相关博物馆也可以逛一逛。
等到可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龄,再多去接触真正的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
帮孩子找到热爱的路上,家长的引导作用不可小觑,但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避免把我们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
人到中年,我们都有“意难平”,那是基于我们的人生总结出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会下意识想要教给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
这种做法,于情可以接受,但于理不合。
主观上,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倾听、理解和支持,不需要指手画脚和强行控制。
客观上,时代发展得那么快,我们的老经验行不行得通是个未知数,还是不要好为人师啦!
从热爱出发
把兴趣、擅长和职业联系起来
不能好为人师,是不是意味着家长只能做后勤工作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我们需要帮他们将热爱与实际职业联系起来。
这样做,不仅能让孩子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还能使他们在职业规划中有的放矢,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首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之前提过的一个朋友,孩子很喜欢画画,她就帮孩子布置了专业的画室,请了专业的老师。
这些之外,她还找相关行业的朋友,跟孩子聊插画师、设计师等职业的工作内容和发展路径!
这是不是比一句“学画画能有什么前途!”好多了?
图源:unsplash
深入了解自己的兴趣背后的行业,在“前辈”的帮助下发现优势能力(也可以叫天赋)之后,孩子就可以在众多职业里找到与兴趣相关的职业,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未来。
再举几个例子。如果孩子既喜欢玩乐高又擅长数学思维,那就可以早一些引导他们了解软件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职业。
图源:unsplash
如果孩子写作文不费劲,创意天马行空,就算总是跑题,我们也可以帮娃了解作家、制作人、广告创意等职业,让他们看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把热爱与优势能力结合,能够走上一条怎样的道路。
图源:unsplash
设定小目标
一步一步明确职业方向
如果说“从事某项工作”是一个大目标,那么实现这个大目标的过程里,需要设定无数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我们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职业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设定和调整目标,他们可以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
那么,短期的小目标都有哪些呢?
还是举例说明:如果孩子对音乐感兴趣,那么比赛晋级和演出就是小目标;如果孩子喜欢动手捣鼓机械,那参加科学竞赛或科学实验项目就是小目标。
小目标是获得小成就感和小满足感的有效手段。一个个小的成功,最后会累积成更大的成功,增强他们对职业规划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动力走下去。
小目标之外,我们也可以帮孩子设定一些“中期目标”,作为职业规划的节点。
比如,大多数孩子小时候都立下过这样的豪言壮志“我长大要当科学家/飞行员/奥运会冠军/外交官/医生!”
在理想和梦想傻傻分不清楚的年纪,就需要中期目标来引导啦!
中期目标的作用就是告诉孩子,实现梦想的路上需要做些什么。
比如,成为医生,就要考进医学院;想做飞行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且不能近视;想做奥运会冠军?太好啦,那咱们就先选个项目,练起来吧……
有了这些中期目标,孩子的成长方向会更加明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多一些坚定,少一些迷茫。
最后,要想孩子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有明确的职业目标,需要家长持续的支持和指导,也需要我们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眼界,更大的心脏——
毕竟,大赛道还在那里,孩子要是走了一条不常见的小路,我们难免会焦虑。
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孩子的热爱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道理,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讲过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早一些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热爱,就能让他们更加从容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和职业,他们的未来会更加顺遂,也会更早学会享受人生的乐趣。
那种状态,就像《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中描述的那样:
“只有孩子自我认识的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思考、研究和自我提高,在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经过反复的筛选和淘汰之后,才能提炼出他们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标。
只有发自内心的理想之火在他们心中燃烧起来,成为他们如痴如醉的自我追求,才会成为巨大的内动力,推动他们去自我奋斗,获得成功。”
部分图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肯·罗宾逊:《发现你的天赋-天分与热情成就幸福人生》,湛庐文化,201503.
2.伊莎贝·尔迈尔斯:《天生不同-人格类型识别和潜能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11.
3.菲欧娜·默登:《心理学家教你职业规划》,果麦文化,202209.
4.布赖恩·费瑟斯通豪:《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湛庐文化,201801.
5.高燕定:《人生设计在童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
6.稻盛和夫:《干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09.
也许你还想看看
【与孩子一起爱上阅读】
喜欢记得点亮小红心
偶遇出租车司机疯狂输出育儿经,从不以为然到五体投地,我只用了一分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