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震荡,科技七巨头下行,是经济衰退的信号?
最近,全球股市尤其是科技板块剧烈波动,日本领衔全球股市暴跌,于是同期的日本央行加息、美国失业率上升,都引发关注——这些是引发股市波动的原因吗?又是否透露出经济衰退的信号?
二级市场投资人、播客「不止金钱」主播周玖洲给出了他的观点。周玖洲认为,简单以历史总结出的规律分析甚至预测市场表现,是刻舟求剑。股市震荡的背后,是多种因素的叠加。
以下为对话要点,文末还有完整音频,也可在各大音频、播客平台搜索「科技早知道」收听,不要错过。
声动活泼
眼下这一轮股市的恐慌是由什么引起的,是因为最近日本央行宣布加息吗?
周玖洲
大家太聚焦在这一轮加息了。其实在今年 3 月,日本央行已经有过一次加息,那次是日本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第一次把利率从 -0.1% 上调至 0-0.1%。到 7 月底,日本央行决定进一步把利率提高到 0.25%。所以这一轮加息并不是所谓的日本股市危机的开始。
声动活泼
怎么理解日本之前一直是负利率?为什么现在又要提高利率?
周玖洲
这涉及到一个比较经典的经济学理论——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大意是当一个经济体陷入危机,往经济体里注入再多的钱,都不会出现起色,老百姓不想消费,企业也不想投资。
过去 10 年,日本信奉「安倍经济学」。安倍经济学认为流动性陷阱不是因为钱注进去没用,而是因为注的钱还不够多,所以就把注入的钱翻一倍、两倍、三倍,让流动性泛滥,或许就能产生作用了。所以安倍经济学提出后,日本就进入比较经典的负利率阶段。
负利率就是钱放在银行里,不但没有利息,反而会被扣钱。这就刺激人们把钱拿去消费。
声动活泼
日本为何选择现在加息?是因为经济开始复苏了吗?
周玖洲
可以这样理解。任何央行的货币政策一定有一个政策目标,再根据距离目标多远调整货币政策。一般通胀和就业是央行普适性的目标。
对于日本央行而言,经济开始复苏,通缩结束,出现温和通胀,它最大的政策目标就实现了,之后政策应该做出调整,逐步提高利率。
声动活泼
看起来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为什么这次加息却导致了全球股市的恐慌?
周玖洲
我有点不一样的看法。倒回去看,日本央行第一次调整利率差不多在 5 个月以前。那时市场的预期是随着利率提高,股市可能会面临压力,日元可能会出现升值。但 3 月到 8 月之间,日本股市该涨还是继续涨。同时日元兑美元在快速贬值,在 4 月创下了当时的历史新低,又进一步贬值到 7 月。所以上一次日本央行加息后并没有出现符合大家预期的事,相反这一次发生的事是比较超出预期的。
而且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日本央行加息是星期三,日本股市的崩盘是星期五,中间隔了几天。所以很难直接说是因为央行的行为导致了日本股市大跌,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声动活泼
那星期五到底发生了什么?
周玖洲
周五发生的大崩盘,在几个市场表现非常明显。第一个是日本,当然背后有很多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外围市场的变化和日本央行加息,还在很大程度上和日元套利交易有关。这个套利交易是加杠杆的,杠杆已经到了边界,就会引发连锁效应。
那么周五最显著的一件事是美股发生了一次小的崩盘,而且崩在涨的最火热的 AI、半导体板块。英特尔这种当年的巨头出财报的时候,个股崩了近 30%。而除了英伟达之外,其他 AI、半导体个股也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回撤。
还有一个市场也很有代表性,就是台湾地区的股市,周五也崩得非常厉害。台湾市场上,台积电占权重非常大,还有很多其他半导体科技相关的股票,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半导体科技指数为代表的市场。
所以把图景放大看一下,日本崩盘的时候,跌得最狠的也是和半导体相关的股票,所以周五是整个科技板块的一次大回撤。有的市场因为科技板块占比非常大,所以下跌格外厉害,不管是美国的纳斯达克,还是台湾加权指数。
再回头看日本,日本本来不至于崩到 12% 那么多,但后视镜来看,因为日元很多套息交易是加了杠杆的行为,日本央行加息之后,很多套息交易变得更加脆弱,所以当某一次下跌触发到阈值时,整个交易就开始反转,导致它的下跌比别人都剧烈。
声动活泼
这一轮股市动荡就像一个完美风暴,因为同时美国也发布了 7 月的失业率,达到 4.3%。但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特别高的数字,放在历史上也是比较低的水平,作为对比,疫情期间美国的失业率一度逼近 15%。为什么如今失业率稍微有一点上扬的趋势,大家就担忧这个数字会继续上升,造成了市场的恐慌?
▲美国历年失业率,疫情期间最高,最近出现抬升趋势,今年 7 月达到 4.3%。|图源:Trading Economics
周玖洲
很多人是这么分析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字比预期的要差一点;二是触发了「萨姆规则」。萨姆规则简单来说,就是当失业率逐步上升到某一个程度时(失业率 3 个月平均值上升到过去 12 个月的最低值之上 0.5 个百分点),按照历史经验,美国的失业率会快速上升,经济大概率会陷入衰退。4.3% 这一失业率刚好触就碰到了这一规则的阈值,接下来可能就是 5%、6%、7%。
▲萨姆规则所说的就是,失业率长周期来看是围绕着某一个值在很低的区间波动;但触发到了阈值,就会一发不可收拾。|图源:华尔街见闻
但华尔街的交易员会坐在电脑前追着萨姆规则做交易吗?我很怀疑这一点。所以我不确定萨姆规则是导致眼下恐慌的原因,而更多的是一个后视镜的解释,是我们回头复盘 4.3% 为什么引起了恐慌时,发现有可能是因为触发了萨姆规则,美国有可能出现经济衰退。
现在美国的投资市场存在着一种「既要又要」的氛围,既要美联储降息,又要美国经济非常强劲。但怎么可能好事都占尽呢?美联储要降息肯定是因为经济出现了冷却,看到了经济恶化的潜在征兆,它才去降息。
我的理解是,周三确认了美联储降息的时候,大家是很开心的,「既要」拿到了,市场确实也涨了。可是当美国的投资人周五看到这个失业率数据,心里面咯噔一下,失业率又上升了,「又要」达不到了。这个时候就有点拧巴了,市场情绪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反转。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说回萨姆规则,历史上可能 10 次有 8 次都是对的,但这一次是不是也会有效呢?这里要打个问号。很多经济学的经验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是失效的。
比如,观察美国经济,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规律是:美国债券收益率出现倒挂,美国经济即将衰退。什么是收益率倒挂,比如有 10 年期和两年期两种债券,一般来讲 10 年债的利率比两年的高,因为投资时间更久,但当两年的收益率高于 10 年,那就出现了收益率倒挂。2022 年时,美国就出现了收益率到挂,很多分析提到美国经济要衰退,但现在依旧没有发生。
声动活泼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也可以分享一下,就是在历史上,当美国居民和非盈利组织,比如校办基金、养老金基金的投资中,股票比例过高时,就会产生泡沫。现在的情况是比 2000 年的泡沫时期还要高出一些,已经到达了 41.6% 的历史新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就是股市上的泡沫已经太多了,没有办法再追高了。你怎么看?
▲1960 年至 2024 年美国家庭和非营利组织的股票持有占其金融资产的比例。2024 年达到 41.6% 的新高。|图源:Visual Capitalist
周玖洲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个是配置的角度,这里提到的非盈利机构多是全球范围内的大型机构投资人,简单的理解,他们的投资分两部分,一部是股权,一部分是债权。
过去两年,以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债券市场下跌是非常厉害的,代表美国 20 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的 ETF 指数下跌已经超过了 30% 。同时美股在快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任何操作,也肯定是债券的占比下降,股票资产的占比上升。
第二点,美股市场是一个非常极端的市场,美股市场上的七巨头「Magnificent Seven (M7)」 占标普 500 的市值贡献非常高,已经在 30% 以上。这体现了所谓股权类资产里诞生出一批非常优质、坚挺,而且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股票。微软、英伟达和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的市值都达到了 3 万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国家 GDP 的体量。大家把钱投到这一批资产上,也是顺势而为的事。这和 1970 年、2000 年相比是很不同的。
总结一下,以我的理解,股票占投资资产比例高,有可能是一个警示信号,但不是一个可以拿来做判断的信号。
声动活泼
究竟怎么算经济衰退呢,是连续两个季度 GDP 下滑吗?如果依照这个定义,那可能还远远没有到。
周玖洲
其实经济衰退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你讲的是其中一个定义。不同的统计机构会加入自己的元素,比如就业率、失业率、家庭收入、劳动力收入、居民消费支出等。以 GDP 衡量是其中一个很简化的定义。美国 2023 年出现过,但现在也很难说是衰退。
声动活泼
我们看一下美股七大巨头,表现最好的是英伟达,从去年 1 月份到今年 6 月 19 日最高点,涨了 800%,增长最高;第二是 Meta;其他几家,亚马逊、Alphabet、微软、苹果、特斯拉,基本都挤在一起,不相上下。你怎么看他们的表现?
▲美股七巨头 2024 年的股票表现。|图源:Morningstar
周玖洲
之前 M7 内部的分化是非常严重的,真正引领的主要还是英伟达。不过英伟达今年达到历史上的高位后,很多人说英伟达的市值要到 5 万亿、6 万亿,甚至 10 万亿,基本上那时情绪宣泄过后,英伟达的股价就阶段性见顶了。
Meta 的上涨是因为过去经历过一轮比较惨痛的下行周期,随着公司重整旗鼓,加上对 AI 技术的应用,所以涨幅排到了第二。
今年年初有一个词叫 Dreadful Two,「可怕二人组」,说的就是苹果和特斯拉,它们一直是表现比较差的状态。反过来说它们的含 AI 量,主要是大模型,相对比较低一点。
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已经陆续出来。从 7 月以来,除了 Meta 的财报超出大家预期,有一个反弹,M7 整体处于下行趋势,分化不再那么明显,开始收敛。所以可以看出,美股上涨时,M7 是最大的驱动力。但一旦市场出现下跌,他们也是下跌最大的驱动力。到了最近,M7 的下跌开始扩散,很多中小股也在下跌。不过经过一轮快速下跌,收敛到一定幅度后,下跌也就不是那么剧烈了。
声动活泼
也许一个原因是,AI 的概念还没有被转化成为实际的营收,所以到了 2024 年第二季度,已经没有办法再支撑股票高歌猛进了。现在很多美国主流媒体在关注 Palantir,一家做网络安全的公司,它也采用了很多 AI 技术,这个季度股票表现很好。你关注过这家公司吗?
周玖洲
是的。这家公司在军事上运用很广泛,比如在这次俄乌冲突中,就让乌军的定位很精准。Palantir 在数据的分析收集和 AI 应用上,都领先对手一大截。所以它背后的采购商,除了美国政府,还有美国军方,商业企业的订单也在增长。
但 Palantir 跟七巨头还远不能相提并论,首先市值体量差距非常大,同时它的市场非常小众,而 M7 对我们的影响是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的。
▲Palantir 专注在大数据分析领域,体量相对较小|图源:Palantir
回到是不是 AI 无法继续支撑股价上涨的问题上。其实过去一段时间,AI 带来的效益也不是推动股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驱动因素还是对未来乐观的预期,是未来 AI 可能产生的收益。这些预期需要一个季度的时间去验证。现在大家验证的时候发现,Meta 的表现还不错,所以 Meta 的股价表现比较好,其他几家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就出现一波回撤。那再等到下一个季度,这些公司在 AI 的实际的应用上又往前走一步的时候,它的股价或盈利预期有可能再一次向上修正。
声动活泼
巴菲特最近把手上的苹果股票卖掉了一半,手上的现金达到了历史上的新高。他现在手上持有的股票整体价值是 6000 多亿美元,现金有 2769 亿美元。所以他现金非常多,可以随时入场,也可以保持流动性,是一个防守性的现状。你觉得呢?
▲巴菲特自 2014 年以来的持有的各项资产的数额曲线。|图源:Simply Wall St.
周玖洲
是的。巴菲特卖掉的苹果是第一大重仓股,卖掉之后现金储备肯定会快速上升。事实上,巴菲特每年都会卖一些,又会买一些,因为他买的比卖的少,所以手上的现金越来越多,几乎每年都在创历史新高,这本身说明不了什么。
今年一季度的时候,巴菲特已经卖了手上 13% 的苹果股票,就是防御姿态了。
通常卖一支股票或者减持一类资产,有两个出发点。第一个是钱赚够了,达到了目标预期;第二个就是防风险。巴菲特是有明显的心理阈值的,到了什么阶段一定不会参与,到了某一个阶段一定会大胆参与。所以如果市场超出他心理预期的阈值,防风险会成为主要的考量。
声动活泼
美股在下跌了几天之后,又有一部分的反弹。你怎么看第三、第四季度的表现呢?
周玖洲
以我个人的经验,历史的大顶永远都没法预测出来,都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走出来的。甚至有可能美股在这一波回调之后还会创新高,因为有很多外部因素支撑美股继续往上走。讲个刻舟求剑的事,今年是大选年,大选年的美股表现都是很好的,没有人会在大选年希望美股崩盘。
同样对于 M7,有低预期的公司,也有高预期的公司,但是整体上你挑不出任何一家公司现在遇到了重大的危机,也挑不出任何一家公司的估值极度泡沫化,绝大部分估值还在 20 倍到 30 倍这个区间里。
唯一的风险在于二季度以后,AI 带来的增量没那么明显,那它的盈利会持续低于预期,这时美股就会出现回调,但也无法预测。目前大多数人相信美股公司的盈利还会保持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也是大家现在敢于冲进去抄底的原因,不过要注意相应的风险防护。
声动活泼
普通人可以怎么做?
周玖洲
我觉得不值得为宏观上的巨大波动太忧虑。我们已经身在其中,而且也深刻感受到冲击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保持好自己的收支平衡,慢慢度过这一切。
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但它并不能作为预测未来的金科玉律。震荡之中,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你对近期的股市有何观察和见解?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交流。我们也会为大家带来宏观市场的持续观察。
声明: 以上内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以上内容整理自
声动活泼旗下播客「科技早知道」
想更多了解宏观市场
欢迎点击收听
也可在各大音频、播客平台搜索本期节目
监制/徐涛
编审/东君
设计/Mori
编辑、排版/Xinghan
运营/George
更多有趣问题
欢迎来声动活泼找答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