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今年8岁,是小少女了。
社交需求更多了,交了很多好朋友,经常相约玩耍,互相送礼物等等。
最近,小D就亲身示范了一次让我惊讶的送礼。
不夸张地说,我几年来,一直觉得,我在每天的生活里,尤其是每天的“复盘时刻”,都能教会小D一些策略、方法或者强化我们的家规,这也让我很笃定地知道,复盘就是教育,而且真的小D都有收获。
但这次送礼,却狠狠打了我的脸,让我又惊又喜地发现,亲子关系里,家长不一定就是老师,孩子更不一定只能做学生。
前一天晚上,小D就兴奋得不得了,乐颠颠为第二天做准备,宣布要送份礼物给好朋友K。我还挺高兴,小D主动想到带份小礼物,看来这个小不点真的长大了,学会惦记别人了。但当小D拿着要送出去的礼物来到我面前,我完全愣住了。她拿着一只毛都已经撸秃了的彩虹熊玩偶,我用力回想了一下,这熊,都玩了快1年半了。当然,秉承着我一贯的育儿宗旨,不打扰他人,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当下不干预孩子的决定,可以做事后复盘。所以我把巨大的疑惑压了压,试图不动声色地引导一下:你看看啊,我们有几个新买的玩具,要不要选一个?或者明天我们去商店买一件,时间也是来得及的。不!我就要送这个!小D语气坚定,不容一点质疑。既然如此,我就接受了。那天晚上小D睡了后,我和先生聊了起来。拿自己不要的、那么旧的礼物送人,这门槛也太精了吧(上海方言),这是我们的结论。第二天坐车出发,路上我又试图引导小D换个礼物送(老母亲真的忍不住)。但循循善诱半天,小D仍然坚持要送那个破旧的彩虹熊玩偶。在那一刻,我心里几乎已经认定,小D就是门槛精,不舍得给别人新的玩具,想把旧的东西给别人。老母亲心里的小本本赶紧打开,狠狠记下一笔,做人不能那么“小气”,回头这个复盘要大说特说的。没想到,一到露营地,两个小朋友相见的过程无比美好,小D兴高采烈送出彩虹熊,k兴高采烈地收下,我还偷看了一下对方父母,没发现他们脸上有介意的神色,我担心的尴尬场面,竟然都没有发生。一放松,才有机会反思,我并没有好好问小D必须送这个熊的原因,就自己认定小D精明,这是在贴标签啊。回程路上,我问,你为什么非要送这个又破又旧的小熊给你最要好的朋友啊。
因为这个小熊是我最喜欢的啊,我要把我最喜欢的东西送给我最喜欢的人!小D想都没想就回答了,而这句话一出,车里的空气凝固了,我的脸火辣辣了,先生明显也被触动到了。是啊,这个小熊很旧,毛都撸秃了,就是因为它一直陪伴着小D。在我们眼里的“她把不要的送给别人”,在她心目中是把最喜欢的东西,送给了最喜欢的朋友。我和先生第一眼,就只看见了“破旧”,进而用大人专属的价值观,判断这是小D“太精明”,所以我们的引导都是围绕“可以不送这个,送别的”展开,却从未第一时间问她“送这份礼物的原因”。小朋友如果不喜欢,或者对方家长介意,觉得她很小气怎么办啊?小D,你知道吗,你决定送给K你的彩虹熊的时候,妈妈有点担心。
妈妈觉得这是你玩过的,而且挺旧了的,万一K不喜欢呢?
我的大部分复盘都是从和小D分享我的感受出发,而不是直接教育“妈妈觉得你应该怎样”。
正在吃零食的小D头也没抬就说,那送新的她就一定喜欢吗?我被问住了,准确地说,我都从未思考过这个逻辑,只是默认了“新的礼物是更好的”。我理了理思路接着说,那倒也不是,送新的礼物,也不能保证别人就喜欢。但至少表达了我们的心意,是认真挑选过的啊。听完我说的这些,小D抬起了头,瞪大了眼睛很认真地对我说,那这个也是我认真挑选过的啊,我有告诉K,这是我最好的好朋友,我现在送给她,这样我的好朋友陪伴你,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我很认真地代入,如果有人送我礼物的时候,像小D这样,如此郑重对我说这番话,就算是一件旧玩具,我也一定会觉得收到了珍贵的心意,珍贵的礼物。
但老母亲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感动,也为自己的狭隘而羞愧;另一方面,我觉得小D之所以这么想,也只不过是社会经验少。
于是,我继续说,那小D,不是每个人都是你这么想的。万一有人觉得,你送的礼物是旧的,不喜欢,甚至嫌弃呢?我内心的独白是,这下可是引导对了吧,我这个女儿有时是真有点“缺心眼”。你们真别说,她还真回答我说,没关系啊,如果她不喜欢,那我就自己留着,不送了呗。我被她这个答案噎住了,下意识回答,那不是很尴尬,送出去的礼物被拒绝。可是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别人的拒绝而尴尬呢?结果小D不紧不慢来了这样一句。小D说得都对,我以前和她聊过,不用太在乎别人的拒绝,但在“送礼”这个语境下,我又觉得不太对,总感觉小D的这些想法有点“低情商”。
听你这么说,好像的确不需要尴尬。但妈妈每次挑选礼物的时候,总是希望别人是开心,是需要这份礼物的。这次我开始分享我的想法,希望可以给小D另外一个视角。可是,我又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我不可能知道别人喜欢不喜欢,收到礼物开心不开心的吧。那你为什么要送礼啊?送礼不就是希望对方高兴吗?我脱口而出。不是啊,送礼是因为我开心啊,我给K准备礼物的时候,我已经很开心。我送出去的时候也开心。小D说这段话的时候,又一次抬起头,瞪大眼睛很认真地对着我说。这个小姑娘估计根本想不到,在刚刚短短10分钟的对话中,我的心情几次起伏波动,深受震动。我沉默了好久,看着小D开心吃着零食哼着歌,好一会我才去把她搂住。小D,妈妈想和你说两件事。第一件事是要和你道歉,一开始你说要送彩虹熊给K,妈妈还误会你了,以为那是你不要的东西送给别人。第二件事是要和你说谢谢,因为你提醒了妈妈送礼的真正原因,那是因为我们做这件事开心,当然对方如果也开心,那就是双倍开心。但如果我们送礼只想到对方,而忽略自己感受,这也是不对的。小D其实并没有那么认真对待我的这段话,“咯咯咯”傻笑着挤在了我怀里。我知道,这个故事对于“到底该怎么教娃送礼”毫无借鉴作用,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孩子不懂的人情世故。我选择写下来和你们分享,也不是要讨论“送礼”本身。我们可以学习“像孩子那样生活”,这是一种开放的心态,就是尽量少去关注“应该发生什么”,而是多去关注“当下发生了什么”。小D选礼物的时候就是在选礼物,她不会去脑补对方会怎么想。但当我提出对方不喜欢的假设时,她也有足够的能量来应对。而我们却经常花费太多的精力和心力去猜测还未发生的事情,导致真正的事情出现时,我们已经无法好好应对,无法享受当下。虽然我承认自己无法事事都做到这样,但我认识到这也是一种活法。原来,父母并不总是比孩子更加智慧,孩子也是我们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