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还是大城市
前些日子回了一趟老家,一座常住人口不足 20 万的小城。更准确一点说,是一座「Ⅱ 型小城市」。我国 2014 年颁发过《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目前仍沿用这一标准。
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 万以下的城市。其中 20 万以(包含 20 万)上 50 万以下的城市为 Ⅰ 型小城市,20 万以下的城市为 Ⅱ 型小城市。
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 万以上 100 万以下的城市。
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其中 300 万以上 500 万以下的城市为 Ⅰ 型大城市,100 万以上 300 万以下的城市为 Ⅱ 型大城市。
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500 万以上 1000 万以下的城市。
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000 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我们日常说起大城市小城市,其实一般人不太了解这个界定规则,或者是了解得没那么细。比如,北上广深,头脑里的印象还认为是「大城市」,说起杭州,有些人认为杭州是中型城市。这都是多年以前的观念了。
按照当前划分标准,杭州其实属于「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874 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不到 1000 万。而深圳则是「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 1744 万。「特大」小于「超大」。
注意前提条件是用「城区常住人口」来划分的。城市是指经过批准的市建制的城市。然后区域的划分的一个前提是看人口密度。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看,杭州全市常住人口 1193.6 万人。但这个常住人口里,有些人是住在农村或是乡镇。由此可以粗略得出杭州市辖范围内的城市化比例是 73.2%。注意这个不是「城镇化率」。我国的统计数据一般看「城镇化率」,杭州市目前城镇化率是 83.6%。
前几年网络上有一股子风气是所谓的「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小城市去生活,据说可以过得更滋润,这两年也没人提了,可能在小城市生活也没那么美好。
为什么我最近关注这个话题,是因为刚好在路上看了几本有关城市的书。琢磨了一下长久以来不太明白的问题,算是有感而发。
关于城市的好与坏,不同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倒也没必要非要说服别人。有些人觉得大城市好,有些人觉得小城市安逸,自己喜欢就好。
如果没时间去把好几本书都看,但还想知道如何评估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我觉得或许可以先参考如下指标:
人口规模,以及常住人口的增速。
地理位置,是不是港口或是更靠近重要港口。
是否是交通枢纽,比如是否有机场,是否有高铁站。
自己所从事的产业归类,以及在城市经济总量中的规模和占比。如果自己从事第三产业,那要看自己所在城市第三产业的规模多大,占比多少。
指标性的服务业品牌。比如,在中型城市,有没有海底捞和网约车,在小城市,有没有星巴克。
比如可以预见的趋势,杭州市区人口肯定还会继续增长。有持续的大量流入人口,而流出人口相对较少。我国大多城市的人口模型,像蓄水池,有流入,有流出。流入多,流出少,蓄水池大,发展就会好。省会城市人口会长期流入,因为有全省其他城市和农村的「支流」汇入。
题图:高品图像 GaopinImages
留言说说看,你现在在哪一类城市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