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ports∣哈兽研翁长江团队发现波形蛋白负调控I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
近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基础免疫创新团队在天然免疫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Vimentin inhibits type I interferon production by disrupting the TBK1-IKKε-IRF3 axis”为题,于2022年10月11日在线发表在Cell子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上。该研究阐明了波形蛋白(Vimentin)负调控I型干扰素产生的分子机制。
I 型干扰素及其诱导的抗病毒反应是宿主抵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可以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诱导I型干扰素的产生,I型干扰素通过诱导干扰素刺激基因表达发挥广谱的抗病毒作用。波形蛋白是细胞的骨架蛋白,在许多病毒复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波形蛋白是否通过抑制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促进病毒复制仍然未知。
该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促进波形蛋白的表达,且波形蛋白的上调表达依赖于IFNAR1,揭示波形蛋白是一种新型干扰素刺激基因。
病毒感染诱导的波形蛋白上调表达依赖于IFNAR1
干扰素刺激产生的波形蛋白与干扰素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 TBK1 和 IKKε 相互作用以破坏 TBK1- IKKε-IRF3复合物的形成,从而抑制 IRF3 的磷酸化和核转位,最终抑制I 型干扰素产生,促进病毒复制。
波形蛋白抑制IRF3核转位
该研究结果首次证明波形蛋白是一种新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并阐明了波形蛋白通过抑制I 型干扰素产生促进DNA病毒和RNA病毒复制的新机制,在新型抗病毒药物设计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0156)、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Q2020C022)资助。博士研究生刘宏扬和硕士研究生叶光强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免疫创新团队黄丽和翁长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22.111469
微信学科群:神经科学群、医学、基础科学等纯科研交流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小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注:添加小编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喜欢本篇?让我们知道你“在看”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