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律所还需要国际化吗?
作者 | 智合研究院 陈元
来源 | 智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跨境法律纠纷难免发生。为更好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法律需求,国际化成为了法律服务发展一大趋势。2017年,中国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1](后文简称《意见》),对涉外法律服务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国内律所纷纷响应号召“走出去”。
然而近年,疫情反复不断、地缘政治矛盾凸显、逆全球化趋势盛行,不少原本打算走国际化道路的律所无奈受挫。前段时间,广东省一家律所的负责人曾在访谈中表示,律所原本计划开设巴黎办公室,手续已基本办妥,但因为这两年疫情影响,双方往来都成问题,合作进度不得不缓下来。
与此同时,中国法律行业的竞争并未因疫情暂停。随着律师、律所数量不断增长,蛋糕越分越小,疫情下本就不乐观的形势雪上加霜,“内卷”愈演愈烈——“0元中标”、“1元中标”等现象的出现,让不少律所苦不堪言。
国际局势动荡、国内竞争狂热,律所可能对国际化产生动摇:国内市场生存这么困难,还有必要做国际化吗?诚然,每家律所有各自的战略考量,虽不能一概而论,但可以参考全球头部律所的选择以资借鉴。
全球头部律所都坚持国际化吗?
上个月,2022年Global 200榜单公布吸引了业内关注,凯易(Kirkland & Ellis)以超过60亿美元的年度营收稳居榜首,其律师人均创收近200万美元,亦位列第一[2]。值得关注的是,WLRK(Wachtell, Lipton, Rosen & Katz)虽然年度营收排在55名,但其在权益合伙人平均利润(PPEP:profits per equity partner)数据上以840万美元超越凯易登顶。
凯易和WLRK均为上世纪创立的美国律所,尽管都是全球律所中的佼佼者,但两家律所在国际化上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凯易
业务主要覆盖交易、诉讼、知识产权、重组四大领域,其中私募股权、商事诉讼、银行金融三项业务的实力属全球顶级。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的律所,凯易在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共6个国家设立了19个办公室。
·WLRK
业务非常聚焦,除高端公司并购以外的业务一概不接。以《专业服务公司的管理》中提出的分类而言,WLRK提供典型的“专家型”服务[3]。尽管在全球始终只保持纽约1家办公室,但得益于合伙人极高专业能力创造的成功,其对人数、规模没有刻意追求。
国际化显然不是律所成功的唯一路径。从优势来说,国际化形成的全球网络,能够更好地适应跨国客户的需求,并且能在不同地区市场创造更多收入。同时,国际化也会遇到不少阻碍,管理难度大、沟通成本高、各地文化差异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随着近年“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服务于企业的“走出去、引进来”,国际化是中国律所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行业大势所驱。
中国律所的国际化模式
目前,中国律所的国际化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设立境外办公室、以瑞士法人结构(Swiss Verein Structure)加盟外所、建立与外所的战略联盟、加入国际律师联盟(Law Firm Network)、吸引国外当地小型律所加盟、吸收合并当地中小型律所、设立联营律所。本文主要介绍其中四种:
1.境外办公室
以“直投”模式在海外注册设立办公室,是最直接的国际化模式。国内如泰和泰,已通过该模式在华盛顿、悉尼、加德满都、曼谷等国外城市设立办公机构。
2.瑞士法人结构
瑞士法人结构下,加盟律所共享同一名称,但各自保持一定经营管理独立性。该模式由贝克·麦坚时于2004年首次采用,国内如金杜、大成均采用该模式。
3.国际律所联盟
国际律所联盟是由独立律师事务所,以扩大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资源为目的,组成的会员组织[5]。近年,越来越多律所选择加入国际律所联盟,其中君合等律所加入了多家联盟。
4.联营律所
联营,即两家律所合署办公,共享行政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6]。2014年上海自贸区首次试点该模式,奋迅与贝克·麦坚时随后设立第一家联营机构。此后,粤港澳大湾区、临港新区等多地也开始关注联营模式[7]。截至2021年底,已有23家港澳律所与内地律所建立合伙型联营律所,有8家外国律所在上海自贸区与中国律所实行联营[8]。
可见,国际化并非“大所”独有战略,尤其当下国家大力建设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推进法律服务业开放,律所不应错过自贸区、大湾区建设契机。
律所国际化积累与建设途径
受疫情限制,“走出去”设立境外办公室存在较大难度,但国际化的道路并未堵死。律所可通过以下举措,着手开展国际化积累与建设,以实现疫情后的弯道超车。
1.培养吸纳涉外人才
人才是律所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国际化的重要基础。近年,司法部高度重视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全国及各地律协积极举办“涉外律师领军人才提高班”。今年7月,首批港澳律师已获准在大湾区九市执业。上述皆为律所在培养、选取人才时可考虑的方式。同时,在吸纳人才时,律所可重点关注以下素质:
2.开拓涉外业务
涉外业务是律所走向国际的一条路径。尽管当下国际形势并不算乐观,不少业务受到影响,但环境也催生了值得关注的业务蓝海。2022年,国际知名法律评级机构钱伯斯在其《大中华区指南》中新增了2个业务领域——数据保护与隐私;海关、出口管制与经济制裁。对尚未明确国际化方向的律所而言,未尝不可先人一步挺进蓝海。
3.积极探索合作模式
得益于政策支持,身处自贸区的律所拥有得天独厚的国际化优势。截至2021年底,外国律所驻华代表机构的数量为208家,香港律所驻内地代表机构70家、台湾律所驻大陆代表机构14家,而港澳、外国律所代表机构与中国律所实现联营的合计仅31家。与我国律所在境外设立167家分支机构相比,联营模式还有很大探索空间。
结语
世界正处于快速变化的不稳定期,全球各地人民仍受疫情困扰,尽管律所国际化进程一定程度上受此阻碍,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优势与时下政策仍蕴含机遇。基于多年实践形成的国际化模式,律所可从涉外人才、涉外业务、合作联营等方面进行国际化积累,在国际化建设中赢得先机。
向上滑动阅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