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最值得一看的组图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你一定有所耳闻传奇夫妇David Doubilet和Jennifer Hayes,堪称《国家地理》的“水下眷侣”(他俩在水下干的这件事,惊艳全世界);但令人艳羡的摄影夫妇可远不止他们——匈牙利女摄影师Orsolya Haarberg曾搬到挪威,并遇到了她的丈夫Erlend Haarberg;从此以后,两人作为摄影师已一起工作十多年,共同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旅行、拍摄;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季,他们也能在帐篷里度过数周数月,成为《国家地理》的“北欧眷侣”——记录下难以想象的北欧荒野之壮丽:
2010年4月23日黎明前——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此前,冰岛艾雅法拉火山(Eyjafjallajökull)熔岩冲破冰盖引发融水洪水,摧毁了道路和农场,并将火山灰抛入平流层,致使空中交通停摆一周——图中一刻为夫妻二人共同见证,并刚好发表于整整10年前的《国家地理》5月刊。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冰岛南部的艾雅法拉火山
图源:www.haarbergphoto.com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瑞典北部的维托瓦雷山(Vietovare),夏季转暖,冰雪融化,汇入湖泊。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穆杜国家公园的寒冷一天,前景中阳光照射出一缕冰晶,这里布满沼泽与湿地,很难进行人工砍伐,因此保留了数量众多的百年松树。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6月的一天,凌晨3点,熹微阳光照在冰岛兰德曼纳劳卡(Landmannalaugar)的火山流纹岩上,Haarberg夫妇一同来到观景台目睹此刻,这种光景只持续了5分钟。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冰岛东部Litlanesfoss瀑布,瀑布高30米,从柱状节理的环绕中奔流而下,柱状节理是火山岩冷却后形成的。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瑞典北部的穆杜国家公园(Muddus),一个被森林环绕的湖泊反射出一大片天空。
摄影:ORSOLYA AND ERLEND HAARBERG
然而,今天这组作品却不是两人合作,
妻子Orsolaya Haarberg决定此次“单飞”,
本组作品不再如两人以往的风格——
空灵而壮丽;
Orsolaya注目于古老森林中的静穆古树,
除俄罗斯外,
欧洲只有约2%森林面积仍处于原始状态,
Orsolaya所想表达的也只有“原始”本身,
通篇冒着“仙气”,
不是“仙女”,想必很难拍出来。
※本文编选自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华夏地理》5月新刊
撰文、摄影:Orsolaya Haarberg
原始自然的宁静和纯粹吸引着我。身处其中,感知更敏感、注意力更集中。专注于周围的环境,内在的寂静帮我捕捉到一种归属感。尽管人类的干扰威胁反复出现,但几个世纪以来这里一直保持原貌。我收拾好相机设备涉入欧洲的古老森林,以记录这些独特的环境。
不利的天气条件以及多次前往最佳拍摄地点的路程使旅途充满挑战性。好在体验的乐趣总是占上风。在马德拉岛雾蒙蒙的月桂树林中穿行时,被有约800年历史的森林笼罩,树干成为了突发暴雨的庇护所,仿佛进入神圣之所。
意大利阿布鲁佐地区,山毛榉上装饰着丰富的地衣——这是古老森林的特征。
像落雪一样,挪威龙丹国家公园毛桦树下的地面遍布克拉多尼亚地衣。
瑞典北部的沼泽
在马德拉岛、加那利群岛和亚速尔群岛发现月桂树林,这是数百万年前繁荣的南欧森林延续至今的鲜活遗迹。
马德拉岛(北大西洋的一个葡萄牙群岛)的月桂树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部分原因是这些古树本身保有许多特有物种,包括70多种植物和长趾鸽。
漫步在瑞典北部欧洲赤松林和挪威南部的山林中,我获得了常在斯堪的纳维亚荒野中感受到的自由。生长在意大利陡峭的山坡上的山毛榉树使我对森林所拥有的力量感到敬畏。探索和拍摄这些仙境我倍感荣幸。
除俄罗斯外,欧洲只有约2%的森林面积仍处于原始状态,这些森林的未来还远未确定。于我而言,我希望它们仍能屹立数世纪而不倒。
瑞典穆杜国家公园一片白雪皑皑的森林中,阳光将云杉顶部照成红色,而阴影则为蓝色。
10月的积雪覆盖了瑞典穆杜斯国家公园错综复杂的沼泽,与森林混为一体。
瑞典斯道拉瀑布国家公园是欧洲最早的国家公园之一,成立于1909年。它为古老的欧洲赤松提供了避难所,这些森林几千年来一直是属于萨米人(Sami,斯堪的纳维亚原著民)
11月初,意大利阿布鲁佐地区,光秃秃的山毛榉像骷髅一样出现在红黄之间。
挪威的Rondane,山桦林和欧洲赤松沿斜坡坡度的突然变化明显区分。
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欧洲云杉在冬季覆雪。
挪威叙拉岛(Sula)落日余晖中的欧洲赤松
点击下图或文末“阅读原文”
预购美国《国家地理》中文版
《华夏地理》5月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