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按人头发钱,保护孩子了……
今天聊聊和钱有关、娃有关的必备基础知识。
当然,和钱相关的,关注这个号
好多人问我孩子重疾险的事情……
啊,没问题,如果你家经济比较充裕,可以买的。
但是在买重疾险之前,这个国家发钱的、保护孩子的医疗险,我不允许你不知道!
和各种育儿基础ABC一样,属于必备知识。
国家为孩子们准备这么大的羊毛,也是有苦心的,毕竟那是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未来交社保的生力军),一定要保护好。
所以,孩子一落地,咱们就要把这根又粗又大的羊毛薅起来。
我思来想去,该给大家从哪里讲起,才能把这件事讲的明白呢?
还是得从根儿上讲起吧!
先说“娃”这种物种——
娃小时候爱生病、生病快、妈妈急哭。
看病要花钱。要花钱就最好有医保,不然一次支出一大笔。那算算从小到大,给医院的也不是个小数。
所以对孩子的医疗保险就特别重要。
我闺蜜,生了对双胞胎女儿,因为早产,频繁跑医院。挂急诊号,一挂挂一对,因为两娃互相传染
闺蜜月末一算花销,说幸亏有医保!
可是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国家对孩子的医疗保险,却是最近15年才有的事。
在2007年,国家出台了一个重(花)磅(钱)的政策:
决定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为啥说重磅呢??
因为这之前,国家建立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不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你也许会说,“居民”和“职工”仅仅两个字之差,差在哪了啊?是不是没啥大区别?
亲亲,这边我要科普下,可差太多了!主要就是差在“钱”上。
为啥?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都是打工人,这些人正当壮年,是要大笔往社保里面交钱的!现在交的多,拿么,则要等以后。
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意思是只要是城镇居民就行,实质是把不交社保的老人、学龄前儿童、小初中高大学生也都纳进来了。
在很多城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个更受大家欢迎的通俗名字:“一老一小保险”。
大家看到了,这些人要么就是已经老了的,要么就是还没开始赚钱的,总之,是对社保没啥贡献、却要财政帮忙的群体。
那为啥要把他们也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呢?
答案言简意赅:
有钱了!
2007年时,改革开放也三十多年了,国家的GDP也打着滚的往上翻,国力强大起来了。
有了钱,国家决定发挥把爱生病、身体变化快的孩子纳入医保范围,就是这个时候。
你要问,在这之前呢?孩子咋看病?
答案是:那时候国家没钱,只有享受公费医疗、劳保人员的孩子可以享受医保,其他大部分的孩子覆盖不到,只好自费。
唉,回想那些年,很多家庭一把辛酸泪,不知道影响了多少孩子的命运。
简而言之,2007年以后,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城乡居民医保真的是一大福利!
从此,孩子看病的门诊、住院费用,都可以覆盖一部分了。
但说实话,覆盖的多不多呢?
不多。偶尔也不够。
为啥?
想想,你用后脑勺就能想出来啊!
如果你还想不出来,那就读读这一句话,国家的苦心全在这句话里里——
“我国医保体系的几大特征,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
其中,“广覆盖、保基本”这两个词,是核心。
也就是说,当时国家设计医保制度的时候,核心目标就是覆盖大部分人,也就是广度,而不是深度。
而考虑到每个城市管辖范围有那么那么多孩子,每个家庭孩子只能雨露均沾,不可能报销太多。
拿北京的“一老一小”医保来说——
超过起付线,门诊大概能报销50%,住院能报销80%左右 。
但真要有事,肯定是不够的,因为封顶就25万,多出的就全部自费了。
但!这是普惠型的医保啊,人人有份,国家真是补贴了不少钱呢!
像毛豆他们在北京,每人每年交325元就可以参保,但是你知道财政为每个孩子补贴了多少吗?
是1645元/年。按人头补贴。
财政补贴的比个人交的多多了,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孩子的保护
不过,正因为财政补贴的多了,也导致孩子参加保险是有条件限制的,原因也很言简意赅:
钱不够
城乡居民医保,主要是地方财政出资补贴的,中央财政支付转移很少。
所以,当地方财政补贴不过来的时候,只好限制孩子的参保条件。
比如,北京这边规定的就挺严的——
孩子或者父母一方是北京户籍的可以参保;
或者父母一方有工作居住证的孩子才可以参保;
其余的,就不行了……
除了北京,还要好多大城市的医保政策也这么规定,非本地户籍的孩子不能参保,或者加了种种限制。
比如和父母的社保挂钩,比如杭州、武汉、深圳。
有没有清流呢?也有的。
苏州规定,只要能入托、入园、入学的娃儿,不分户籍和社保,都可以参加基本医保。
给苏州的格局点个赞!
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能放开孩子在本地参保。
那,如果条件不够,不能参加当地居民医保的孩子,咋办呢?
别急,也可以曲线救国——先去孩子的户籍地办一个当地的居民医保,再在你生活的城市办异地就医,就可以啦!
我很多在北京的朋友也没有户籍,都是这么弄的,只要有城镇户籍就可以。
总之,在给孩子买重疾险可以斟酌,但是给娃的基础医保一定别忽视,这是一根绝对不能放过的粗羊毛!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