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21. 《过故人庄》孟浩然
《过(1)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2)具(3)鸡黍(4),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5),青山郭(6)外斜。
开轩(7)面场圃(8),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9)菊花。
1. 过:拜访,访问。
2. 故人:老朋友。
3. 具:准备,置办。
4. 黍(shu3):黄米饭。
5. 合:环抱。
6. 郭:本意是环绕外城的墙,此处指村庄的围墙。
7. 轩:此处指窗。另一个常见的意思是有围棚或帷幕的车。
8.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9. 就:靠近。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又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失望后,修道归隐终身。40岁时,孟浩然曾游长安,考进士不第。他曾在太学赋诗,一座倾服,名动京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他曾短暂加入张九龄的幕府。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病逝,享年51岁。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系统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后人为了突出他和王维两人对山水田园诗创作的的突出贡献,将这一时期的田园诗派称“王孟诗派”。孟浩然的诗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情怀,将对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意向。孟浩然的作品以五言短诗为主,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他的诗风清淡恬静,但偶尔也有浓墨重彩的表达。孟浩然与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等都是朋友,他们(还包括未见过孟浩然的杜甫)都对孟浩然的诗才和性情推崇备至。
《孟浩然集》为唐代王士源所编,共3卷,存诗218首。明代顾道洪刻本有补遗1卷,并附《襄阳外编》1卷。当代的版本有1975年台北学生书局出版的的游信利《孟浩然集笺注》,1988年巴蜀书社出版的李景白《孟浩然诗集校注》,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徐鹏《孟浩然集校注》和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等。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4
宋雨:我们先来逐句分析一下这首诗,然后再介绍相关背景。粗读诗词与细细品味真是很不一样。比如我早先曾经以为在《过故人庄》这个标题中,”过”就是“经过、路过”的意思 — 作者路过村庄时遇到了朋友,便被邀请到家里做客,主人用鸡和黍米招待他。
唐风:你的这个说法虽然不是绝对不可能,但不太合逻辑。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具”是准备的意思。鸡和黄米饭在当时对农家来说都是好东西,是招待贵客的。会面应该是之前约定的。从解字上讲,“过”字的确可以有“造访”的意思。
宋雨:是的,望文生义不可取。而且鉴于本诗的实际描述对象,“庄” 字理解为朋友家的农舍较为合适,比村庄要准确,当然更不是庄园。农家人是很热情好客的。陆游曾在《游山西村》中写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青:第二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字面上好理解,但也可以有稍稍不同的解释。那时诗人隐住在鹿门山,距离襄阳十几公里,所以可以理解为青山在城墙外, 为远景;村庄被绿树环绕,为近景。也可以理解为村子的墙外有青山。但我不相信当年的村子要建个围墙。另外关于你举的那句诗,老百姓“留客足鸡豚”,在陆游所在的南宋应该比较容易一些。宋朝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唐朝要高很多。
宋雨:“郭”字这里是为了与“村”字对仗,不一定就是“墙”。作者在去朋友家的路上,放眼望去村庄被绿树环绕,青山绵延,一派美好的自然风光,正是隐士的乐园。
唐风: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中的“轩”在这里的意思是窗户。苏轼的《江城子》就有“小轩窗,正梳妆”。这个字还有一个意思,即指那种有棚子并有帘幕或窗的载人马车,这种用法也是较为常见的。这一句里眼前的景物是打谷场和菜园,聊的是农家事(“桑麻”),这样的场景,确实是一幅美妙的诗酒田园画。
宋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主客相约,重阳节菊花开时还要再来拜访。这里的“就”(靠近)用得好。作者把自己放在菊花之中了,而不是仅仅是立于对面去观赏。“就菊花”三个字,可以是欣赏菊花,也可以理解为喝菊花酒。
唐风:我没有喝过菊花酒,日前去查了一下,了解到该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酿制而成的传统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
宋雨:这首诗描述的是普通的农村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然而在结构上作者其实是有讲究的,每一联阐述一层意思。本诗语言平白恬淡,却颇见功力。其语言少见刻意雕琢的痕迹,不卖弄辞藻和技巧,自然天成,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这首《过故人庄》是盛唐田园诗的佳作之一。
唐风:虽然不露雕琢的痕迹,但作者在细节上还是仔细考量的。比如说,“鸡黍”其实超越了食物本身的意义,它是有典故的。《论语·微子》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与孔子失散后,与一位“荷莜丈人”(用拐仗挑着油麦的老人)偶遇。这位老人“杀鸡为黍”招待子路。子路与老人道别后寻回了孔子,并把此事告诉他,孔子感叹道这是一位真正的隐者。
宋雨:另一点值得注意的就是“菊花”的意向。全诗以它结尾,不论是赏菊还是喝菊花酒,都是与菊花融为一体。说到菊花,人们必然联系到“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是陶渊明最喜欢的花,它象征着隐士的高洁与自得其乐。这也难怪,本诗是写于孟浩然的晚年,即46岁以后。孟浩然在求官失败之后,返回襄阳隐居数年,直至51岁去世。
唐风:孟浩然早年苦读,一身才华,非常盼望入仕。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直到开元十五年(727年),才第一次赶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不中)。那年孟浩然已经38岁了。七年以后,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还是毫无结果,黯然返回襄阳。从此他寄情于山水。《过故人庄》就是在那个时期写成的。
宋雨:孟浩然诗才突出,性格豪爽,人缘非常好。他是少数既能与朝中士大夫如王维、张九龄、王昌龄等交流,又能与民间狂人如李白交朋友的人。狂妄不羁的李白对他仰慕不已。“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的褒奖能出自李白之口,实属不易。
唐风:据说王昌龄的访问是孟浩然去世的直接原因。那时孟浩然正患“背疽”(一种化脓性感染),本该忌口。恰在此时,两年前被贬官的王昌龄得到赦免。他从岭南返回长安,途经襄阳时拜访孟浩然。老朋友见面格外高兴,于是就把郎中的交代抛到了脑后,他们一起喝酒,吃鱼虾。结果孟浩然的病情突然加重,不久就离世了。
宋雨:孟浩然在山水田园派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他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这还真不是把他们两人硬拉到一起。科举不中之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一年左右继续寻求入仕的机会。在这期间他与王维相识并成为莫逆之交。
唐风:在最终离开长安之际,他写了《留别王维》一诗:“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当路谁相假”的意思是说当权者谁肯提携。)而王维对好朋友也是有话直说,告诉孟浩然像他这样一个长期的隐居者,入朝为官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乡野田舍恐怕更适合他:“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宋雨:你听过一个孟浩然在王维家里的“转喉触讳”(一说话就触犯忌)的故事吗?是说唐玄宗有一天突然到王维家造访,结果孟浩然也惴惴不安地见到了皇上。玄宗问“卿将得诗来耶?”孟浩然就念了一首新进作的《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皇上一听“明主弃”三个字就不高兴了:“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 从此孟浩然的仕途算是彻底没有希望了。
唐风:唉,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孟浩然对仕途失败的不平与痛彻之感,应该丝毫不逊于李白和杜甫。我有时想,假如这几位伟大的诗人,他们的生活和仕途都一帆风顺,那么他们还能写出那么多伟大的作品吗?我认为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的升华,而痛苦、挫折、屈辱和失落是最能够带来升华的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对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唐宋韵》21. 《过故人庄》孟浩然 【汉俳 · 懒人三宝】 《唐宋韵》20. 《塞上曲二首 · 其二》戴叔伦 【西江月 · 穿蓝白旗袍的母亲与幼子】(化用网友散文诗,新韵) 【韩愈人生中不是生母却胜似母亲的两位女性】(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