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29.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如梦令(1)·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2)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3),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等。
2.疏:有“稀疏”和“疏狂”两个意思相反的解释。
3.卷帘人:一般认为是侍女,但也可理解为丈夫。
李清照(1084 — 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朝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章丘)人。李清照是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之一。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认为是对中国文化贡献最大的古代女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是当时知名文学家。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出嫁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一起从事书画金石的收集和研究。
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被历代词学家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清新典雅,善用白描,强调协律,在词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李清照的词以1127年金兵入据中原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多反映闲适的生活和对丈夫的思念等;后期作品则多悲叹身世飘零,情调感伤悲怆。
李清照的词现存世50多首,数量并不多,但佳作比例很大。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等,均已散佚。后人有李清照《漱玉词》的辑本,但不全。现今有王仲闻所著的《李清照集校注》。
诗词影响力总体评分: 6.
宋雨:李清照不仅是宋朝著名的词人。也普遍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对文化贡献最大的女性,尤其是她的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李清照存词数量并不多,《全宋词》收录了她的52首词,当代词学家王步高先生通过大量研究和检索,又补充了7首。但她的词精品很多,是公认的宋词大家。
唐风: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父母双方都有名门背景。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知名学者,也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李清照从小聪明伶俐,加之家庭环境宽松,所以很早就显露出诗文才华。
宋雨:在宋词大家中,李清照是唯一横跨北宋与南宋者。她的人生和文学创作被发生于1127年的“靖康之变”分为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在李清照33岁以前,她在北方过着比较优裕的生活,而且获得了那个时代女性较少拥有的甜蜜爱情。反映在她的词风上,则表现为轻灵、浪漫,直抒胸臆。
唐风:这个时期李清照的词题材并不宽广,主要反映大家闺秀的生活和对丈夫的思念等。但由于李清照对生活有独特的观察和感悟,加之超乎寻常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仍能写出多篇流传千古的佳作,包括《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点绛唇•蹴罢秋千》,《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当然还包括我们现在要赏析的这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雨:“如梦令”是一个短调的词牌名,原来叫“忆仙姿”,创调之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词,说的是桃园的神仙爱情故事(即与周邦彦的《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首句相同的传说。)后来苏轼觉得词牌名不雅,又因为李存勖“忆仙姿”中的叠字为“如梦,如梦”,于是将词牌名改为“如梦令”。
唐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一句反映了富家小姐的闲适生活。仲春的晚间还要喝点小酒。喝多了,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时仍有酒意。但在夜间,隐约听到风雨声。
宋雨:如今有人戏虐地说李清照是个“酒鬼”,这让一些李清照的崇拜者很生气,我看这倒也不必。其实大家都喜欢李清照。从她传世的数量不太多的词中,人们已经可以推断出她至少有十六次喝酒或醉酒的记录,这个比例十分惊人。若是依此比例,陆游要写三千首“酒诗”。在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划船时醉酒,结果“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对酒的钟爱贯穿一生,到了晚年,在著名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她又有“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这样的佳句。
唐风:清初韵学家沈谦有“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这句著名的评论,说的是李煜、李清照是堂堂正正的词宗级别的人物。我看可以加一句“男中李太白,女中李易安,极是诗酒本色”,既表明“无酒不成诗”,也反映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呵呵。
宋雨:我曾经觉得“雨疏风骤”这样的表达有点奇怪。雨不大,词人睡得又很沉,她夜间怎么能感觉的到呢。后来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查阅,发现“疏”字的解释大有学问。一派认为,“疏”就是稀疏的意思;而另一派却恰恰相反,他们认为“疏”在这里的意思是“疏狂”,是大雨瓢泼。
唐风:哈,这也是反映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啊。李清照写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意思,恐怕永远是悬案了。不过我本人倾向于“疏狂”的解释,因为本词最后显示风雨的结果是“绿肥红瘦”。风如果很大,不论雨大不大,花都会受损,“红瘦”没有问题。但如果雨小,植物的叶子就难以在一夜之内吸饱水,从而表现不出“绿肥”。因此下大雨似乎更符合实情。
宋雨:“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卷帘人”是谁呢?李清照用了个含蓄、朦胧的词来指代。一般认为这里“卷帘人”是指侍女。还有人猜测“卷帘人”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但彼时的李清照应该是还待字闺中。
唐风:“卷帘人”指侍女符合常理。但我认为赵明诚也不能被排除。他们俩是在1101年喜结连理,这个时间点确定。而据考证本词写于1100年左右。这个“左右”相差两三年并不出格,所以本词写于李清照新婚燕尔或婚后一两年也是可能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晚间就是夫妻两人对饮,这比少女一人独斟,或者跟老爹干几杯似乎更合情理。
宋雨:“试问”二字极为巧妙。作者内心不希望一夜的风雨让海棠花被摧折,料想窗外落红满地,于是不忍亲见,可又希望不那么严重,于是就几分犹豫地让他人转达消息。“试问”二字把词人的矛盾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然而未料想,她得到回答却是“海堂依旧”。对此,词人并不喜出望外,因为这个说法显然违反情理,因此她不相信,认为“卷帘人”不好好观察,敷衍了事。
唐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一句,是对侍女或夫君的反诘 — 一夜风雨过后,难道不该是绿叶繁茂,红花消损吗?这句有责备口吻的反问,不仅是对“卷帘人”粗心或漫不经心的回答不满意,而且暗示词人因春花消逝而产生的难以言状的不快和烦心。
宋雨:本词末尾“绿肥红瘦”四字,是传颂千年的神来之笔,获好评无数,如宋代陈郁《藏一话腴》中说“《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 清代黄苏《蓼园词选》评道“‘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借代本是常用的修辞手法,然而,“绿”和“红”都是形容词,用它们代替两个名称,极富于创造性,非一般人可为。而且,其象征意义,即春天正在消退,夏日正在来临,也是妙不可言。
唐风:作者借海棠花的凋零来寄托伤春也是独具匠心的。海棠是中国传统观赏花卉,仲春极盛,暮春凋谢。海棠花美丽娇艳却不吐芳香,自古深受人们的喜爱。以海棠为题材的古诗词,传世者数以百计。仅仅就宋代而言,除李清照外,几乎所有的宋词大家 — 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周邦彦、陆游、杨万里、姜夔等都写过咏海棠的诗词。
宋雨:这首《如梦令》短短33个字,篇幅很“瘦”,信息量却很“肥”,包含了人物、对话、昼夜、色彩等诸多层面。它语言浅白、寓意隽永,回味深长,是李清照早期词中的杰作。当代著名古典文学家周汝昌先生这样评论道:“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还有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电影艺术的条件才能胜任的一种“镜头”表现法,然而它却实实在在是九百年前的一位女词人自“编”自“演”的作品,不谓之奇迹,又将谓之何哉?”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老同学聚会“13点”公约】(旧文) 《唐宋韵》28. 《沁园春·梦孚若》刘克庄 【七律·赤子】 【谈抑郁症与抗抑郁治疗】 《唐宋韵》27. 《江城子·清明天气醉游郎》 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