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神游】海参崴
小R这个月【故国神游】真好,涵盖很广。因为“故国”,既是故乡故土祖国母国,也是失去的国土。
我想起了海参崴。
海参崴就是这样的故土,自1860年海参崴被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以来,中国的东北就没有了入海的港口。。。
是中国人永久的痛!它不是租借出去的,是割让的,就像孩子送了外人,随了外姓;就像身体的一个器官移植到别人身上,是你的,可又不是你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有机会拜访了这个城市:俄国人叫它符拉迪沃斯托克。
说来话长。
八十年代中期,黑龙江高校凭借自身俄语的优势,搞了一个黑龙江与俄罗斯的高校校长论坛,两年一次轮流做庄,刚刚在俄罗斯办了第一届,苏联解体,黑龙江跟俄罗斯就不是对等关系,就缩小成了黑龙江与俄罗斯远东高校的校长论坛。在哈尔滨举办时,正值俄罗斯经济崩溃,卢布贬值,什么都缺,俄罗斯校长们到哈尔滨就大肆采购,常常一半的校长不在会场上,所以第二次开会黑龙江就把会场改在长岭湖,那里山清水秀食宿都好,但是进城不方便,没有公交,总算把老毛子留在会场上。
轮到海参崴举办,他们似乎带有报复性地把会议安排在远离市区的海员俱乐部。中国校长想进城也是不容易。
海员俱乐部环境优雅,一幢幢两层或三层的俄式小楼赏心悦目。
第一次走进异常窄小的电梯,三四个人挤在一起,站定按钮,电梯先是“咣当”一声,接着“轰隆轰隆”怒吼着向二楼爬升,我站在电梯里惊魂未定,“咣当”一声又停住了。这有点意外又特别的“见面礼”,让我们想起六十年代的中国,算是领教了当时比中国发达的俄罗斯水平,原来是酱紫的呀!
海员俱乐部吃得还可以,虽然品种有限,但是奶油面包鸡蛋牛肉不缺,是哈尔滨人熟悉的俄餐,比韩国顿顿大白菜强。专门为中国客人们服务的是一个又高又胖的中年女人,有一对硕大而坚挺的乳房,每次上菜,她站在一个瘦小的校长旁边,校长的头上就盖着她的大乳房。绝对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会议日程会议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关键是后三天的进城参观。
海滨城市的街道依山傍水高高低低,海参崴的海洋大道也是从海边起,一直向上攀升,街道两旁建筑俨然俄罗斯风貌,只是路上的车很多不是伏尔加拉达而是日本车。翻译说,多是日本二手车,很便宜。离得太近走私太方便。
首先去了远东国立大学,也是这次会议的东道主,上张图,看看这人像谁
海边有沙俄时期的要塞旧址,站在高处,不胜感慨,海参崴的地理位置作为港口是多么优秀,曾经去过旅顺军港,当海军的朋友告诉我旅顺港为什么被称作“天然形胜”,可是像旅顺港这样的深水港湾海参崴有两个。
记不得叫什么纪念广场了,一艘在二战中屡立战功的潜水艇就摆在那里,印象深刻。
最后一天俄方租了一条游艇出海,围着太平洋舰队所在岛屿转了一圈,这应该算最高礼遇了,一般船只根本不允许靠近。
船上男人们喝高了,一位中国校长一手搂着俄方一位略通汉语的校长,一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说,这个地方,我们的!接着又用俄语重复一遍,周围的人片刻寂静,但是很快就被又唱又跳的声音盖过了。
那一刻居然成了海参崴之行难忘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