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散记(五)
我每次回国几乎都会和大学同学聚会一次。与别的班级不同,我们同学之间一直很亲,经常聚会,每次聚会结束时就开始约定下一次聚会的时间和地点。因为疫情,同学们有四年没聚会了,所以在我回去之前就一直张罗聚会的事。最后敲定在我回国期间在大连聚会,正好与母校的返校活动重合,到时大家也可顺便回校参加活动。
少年时总觉得生命长着呢,未来远着呢,可老了才发现,一辈子其实很短。且不说我那些中年夭折的发小和同学,即使活到我这个岁数,也觉得一晃就是一生。这次与大学同学聚会,最大的感触就是大家都老了。四年一眨眼的功夫,感觉大部分同学都突然衰老了。
不仅老了,身体也出现了各种毛病,没毛病的寥寥无几。两个同学得了帕金森,一个严重的无法参加聚会。一个得了严重抑郁症,原来只是他太太有抑郁症,没想到照顾他太太多年后,他自己也得了抑郁症。两个人可以说都算成功人士,我同学经商成功,财务自由了,他太太报社主编,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都已成婚。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和人生是很完美了,可老天爷就是不喜欢完美,非给你弄出点事来不可。
三个老高三的老大哥,两个十几年前就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最老的一个46年出生的老大哥一直身体不错,本来报名参加聚会的,可临来时突然发烧,以为得了新冠就没敢来。后来证明就是一场感冒,虚惊了一场。还有两个同学做了心脏瓣膜手术,一个得了青光眼,一个前年得了脑血栓,好在恢复的很好,基本不影响生活质量。我一个同乡同学则一直为哮喘折磨,以前身体很好,从不生病的他,三十多岁时患了一次感冒,结果诱发了哮喘。好多年都治不好,前些年偶然试用了葛洪药业的蛤蚧党参膏,哮喘缓解了不少,现在可以每天打乒乓球了。还有一个同学十几年前得了强直性脊髓炎,一直靠中医治疗。最奇葩的是一个同学阳了后,病毒攻击牙齿,连续掉了七颗牙,聚会时见我们都笑不露齿了。其它同学基本都是三高,只有几位女同学没什么毛病,但其中一位的老公因脑出血不久前去世了。
与同年级别的班比,我们班算是不错的了,只有一位同学去世,其它班都至少有两位同学离世了。这也许纯属偶然,也许和我们班同学在校期间就个个都是体育积极分子有关。关于我班同学的故事,我以后会慢慢写出来。
尽管身体都不好了,可同学们的精神气还在。该喝酒的还是照喝,不喝酒的也一样很嗨。说话都是在喊,几十人嚷成一团,高兴是高兴了,可嗓子受不了啦。我当天晚上就因为说话太多把嗓子弄哑了。我这些同学绝大多数一直在从事建筑行业,多年的工地磨砺,早就消磨掉了身上的学生气,一个个都变成了粗人。我们的班花,以前在学校时是文工团的歌手,在校时给我的印象总是一副娇羞的样子。毕业后第一次聚会,就发现她像换了个人,喝起酒来都是一口闷,说话也是豪声大气,直压须眉。做工程的人,天天在工地转悠,打交道的也是粗声大气的工人,不知不觉中就自动工农化了。我们班只有小端同学,永远是文质彬彬的样子,在工地干了一辈子,依然像在学校时那样烟酒不沾。小端是我们班的学霸,南京人,安静、聪慧,考试总是满分。毕业那年,学校想让他留校,他说啥不干,去了武汉三航局,做了一辈子施工。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交通部水运司的工程处处长叶慧来工地走访时曾对我们说:你们赶上了好时候,国家的建港事业刚刚开始,今后的项目会越来越大,如果你们坚持在这个行业里做,今后定会做出一番事业。他继续说道:老一辈建港人就没赶上好时候,一辈子都没遇到正经工程,多年来基本都是做码头的修修补补工作,几乎没建过什么大港。
叶慧的预言非常准,我们毕业这四十年正是中国交通建设大发展时期,我们班唯一一个一直坚持在工程第一线的同学,就是一步步随着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从技术员到技术主管,从技术主管到技术队长,到公司总工,总经理,又从总经理到局总工,主管技术的副局长。一辈子参与了无数大型交通工程,最后被国家授予了水运建筑大师的光荣称号,而且被母校授予有卓越贡献的校友称号,名字和照片以及业绩被陈列于校史馆。我觉得对他来说,真是名至实归。
根据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分层,成就感属于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范畴。我觉得做工程的人最容易获得成就感,每当一个工程技术难题被攻克后,或者一个工程完工后,就获得一次成就感。这种心理满足是生理需求层次的满足没法比的。
尽管赶上了好时候,工程公司的日子也不是一直好过。本世纪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公司都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那正是我同学当经理的时候,项目很多,但每个项目都没多少钱,为了员工能发出工资,几千万的项目也不得不接。港口工程的项目不够,就得接高速公路和铁道桥涵的项目。所以,那段时间,啥活都干过,可还是吃不饱。更要命的是工程尾款总被故意拖欠,弄得公司账面盈利,可手头没钱。尤其一些地方和私人业主的工程,没有痛痛快快付款的。有一段时间公司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好在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后,港建公司迎来了超景气的日子。从那之后,大项目不断,海外项目不断,公司的业务量节节攀升。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一个公司五千人,一年产值才两个亿。现在公司不到两千人,而每年工程产值达70-80亿,其中大约五分之一是海外项目。
因为交通基建行业的景气,一直做技术工作的同学都成了专家,经济上至少也算是中产阶级,很多都财务自由了。即使退休后,很多也被返聘回去,或者被民企聘去当顾问。我班一个女同学,退休后就被民企聘去当顾问,每月上不了几天班,也能领两万块薪酬。总之,一直在交建行业干的同学,没有差钱的。
我们这次聚会有一天的活动在母校里,活动内容还很紧凑。在校的小校友作为自愿者为我们这些老家伙热情服务,让我们很感动。我们毕业时没有学士服和学士帽一说,这次返校,学校特意借给我们每人一套学士服,供我们拍照过把瘾。:)
中午时,在学校食堂吃怀旧餐,每份二十元。虽然按现在的价格不算贵,可在我们那时,二十元就是一个月的伙食费了。如今学校的食堂简直就像美食街,各种风味,各种花样,是我们在校时无法想象的。下图就是我们的怀旧餐,其实我们在校时哪吃过这么好的饭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