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50
那个时候讲究的就是灭人欲,求主义。妻离子散被认为是在正当不过的事。夫妻分居两地就不说了,多少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大的?这种习惯甚至延续到最早的一批留学生还有不少人把孩子送回国给父母带。
虽然说血浓于水,但是距离不会产生美,只会使亲情变寡淡。
所以说条件允许,也即两代人家庭事业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父母子女只要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肯定离得越近越好。
那个时候讲究的就是灭人欲,求主义。妻离子散被认为是在正当不过的事。夫妻分居两地就不说了,多少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带大的?这种习惯甚至延续到最早的一批留学生还有不少人把孩子送回国给父母带。
虽然说血浓于水,但是距离不会产生美,只会使亲情变寡淡。
所以说条件允许,也即两代人家庭事业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父母子女只要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肯定离得越近越好。
我爹在修地球....
哭得稀里哗啦的,可我妈妈从来不哭,总是笑着送我走。后来女儿离家上大学,我也是去看她的时候高兴地就像赴约一样,回来前一晚开始也是哭得稀里哗啦的,我闺蜜跟我说要坚强些,否则给孩子压力,她会担心我,要让她放心我。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当年离家的时候为什么我妈妈从来不落泪?好长时间才能体会理解做父母的心!可我还是做不到离开孩子的时候笑着跟她说再见。。。
当权的要能知道我跟我哥户口在哪里, 我们两个娃都要跟着我爹去修地球, 明白了?
那个年头,对普通人来说,户口第一重要。。。
外祖父的田产家产全部都被分了,她们三姐妹不甘心在老家受欺负,就跑到天南海北。
她们刚刚跑出来,户口制度就开始实行;再迟一点,就窝在农村老家,也没有我的今天了……
我还说方言到18岁呢,你才讲到学龄儿童,肯定更忘记光了
她们迁出去需要开介绍信,乡政府盖章才有效。
但是乡政府管印章的人特别坏,死活不给盖章,她们三姐妹就让我妈天天都守在乡政府门口。有一天,那个家伙出去开会,我妈趁机溜进乡政府求另外一个人,说再留在家里就要饿死了。她当时又黑又瘦又小,那个人同情她,给盖了章。
我妈后来到了城市,也吃了很多苦。但是她说最绝望的时候,是介绍信盖不了章。
千分之一或是百分之一?
俺躲了。
一则,大家挤满车窗哭得稀里哗啦,还是给需要的人们多一点空间吧。
二则,俺心知此去必是马革裹尸还,不会竖着回来,叫爹妈送儿到此为止,免得过于伤心。
如果这也叫做亲情寡淡,俺也认廖。那个年代,就是这样滴。
谁知道,三年后虽然死过一回,诈尸又还阳,居然回上海探亲假,自己都不信,疑神疑鬼。
跟爹妈道歉说明里离开的时候没有在车窗道别的理由。
他们不计较,毕竟都是打过仗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滴,明白这个道理,活着回来就好。
以后皇上雄心勃发,还是会打仗滴。不过,轮不上五零后这些老头老太婆廖。
战争年代的亲情寡淡,后世小儿们应该有机会品尝品尝,尝过之后,甘苦自知,更不会对别人的指手画脚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