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面前,情何以堪(一)?
丘吉尔曾引用过帕默斯顿的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利益是决定一切的最重要因素,因为曾经的敌人,由于共同的利益,又可以变成朋友,反之亦然。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无不受利益的左右和影响。友谊、爱情和亲情在利益面前,也是经不住考验。
风风的父亲,一生有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其中一位至交叫着W。W的母亲在风风记事起,在一离县城不远的乡村居住,常年瘫痪在床上。因为风风的母亲也曾经在乡村居住和生活很长时间,所以与W父母应该很熟。后来风风的父亲与W走动很频繁。风风记得小时候曾在W母亲大寿请客时,喝过酒,父亲还连夜与W返回县城,因为第二天都要上班。当时父亲与W关系很好,彼此多有帮助。那时父亲在银行工作,搞储蓄,经常外出工作,所以认识很多人,信息比较灵通、人脉比较广泛。那时父亲为很多朋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为W及其子女帮忙很多。风风估计这是W与风风的父亲来往的基础。
W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大厨,烹调手艺在县城也是有点名声。风风记得二姐结婚请客,就是请W做大厨。风风小时候就喜欢跟名厨学艺,所以风风寸步不离地看着W如何配菜、切肉、制汤、调汁和控制火候。当时婚宴必有一道扣肉,风风也是紧盯着W如何制作,不想漏过任何细节。当时风风小,虽然W不是很高兴风风在身旁偷学他的技艺,但是风风以烧火为名,一直不愿走开。加上风风年纪小,对W的手艺也没有构成任何威胁。不过风风对他的不乐意,印象很深,可见W是一个小心眼的人。
风风的父亲退休后,通过坚持锻炼身体,体质和精力都很好,所以跟风风的姐夫,以及二个退休的朋友,一起开了一个天津小笼包的小店。其中一个朋友就是W,当时W不太敢冒风险,觉得挣不到钱,怕折本。父亲就劝他试试看,投资也不大,失败了损失也不大等等。最后W被说通了,四个人就一起合伙开店做生意。风风的父亲参加工作前,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想通过做生意糊口甚至发财,结果是屡败屡试。后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协助驻扎在老家附近的野战军一起准备抗美援朝战争事宜,以及后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名工作人员,直到退休,一直没有机会做生意。退休后,又萌发做生意的念头,并付诸实施。可见风风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商人,只是人生境遇阴差阳错,一直未能如愿或者挣到钱。
四人组合的小店分工,风风的父亲负责帐务管理,包括小店收银、每个月收支账务制表、发工资、日常采购支付和钱物的存储和支取等钱物的帐面管理,风风的姐夫负责采购肉类和配料所需成分。W负责肉馅的调味和混合,这是小笼包子好吃与否最关键的地方,W调味时,从来不让风风的姐夫在身边偷学。不过他们经常在一起,所以风风的姐夫多少也知道怎么回事。而且所有的肉、配料和调味品都是风风的姐夫一手采购,肉馅的成分都是公开的,只是比例问题。另外一位父亲的朋友主要负责包子的手工活和蒸熟,生意忙时大家都要参与。
头一年生意非常火红,当时大家收入很高。节假日,生意太忙,风风虽然不大,也曾经去帮忙过。父亲除了退休金,还有生意的收入。在风风的记忆中,这是风风家经济条件最好的年头。后来风风上大学,父亲给予的经济上的帮助,很大部分来自父亲做生意得到的收入。父亲因为体力劳动相对比其他三个人少,所以主动提出拿大家工资的75%。父亲做人做事的方式,一直为风风的成长树立一座无形的丰碑,让风风一生都无法学完,更难于超越父亲的品德。
后来姐夫开始跟风风的父亲抱怨,肉馅内肉越来越少,顾客都说包子不好吃,回头客渐渐少了。父亲就问,每天采购的肉也不少,怎么会这样呢?并且嘱咐他先不要乱说,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后来父亲了解到,包子肉馅肉少配料多,味道远不如以前,隐约预感合作做生意前途不妙,但是劝女婿不要声张,好合好散。每天一大早,风风的姐夫把当天所需肉菜送到W处,W负责用绞肉机绞碎肥、瘦肉和肉皮,清洗配料中各种时鲜蔬菜瓜果,并切成细丁,和在一起制肉馅。有一次风风的姐夫因为有事找W又返回W处,发现刚买的肉少了很多。回来对风风的父亲说,W把一部分制馅用肉私吞了。面对这种散伙的举动,风风的父亲还是劝告女婿,不必声张,等W提出散伙,因为客人越来越少,散伙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当面指出W的行为,将来朋友就没得作了。
当时没有很快散伙,是因为W的幼子和风风未出五福的一个姑姑的三闺女在谈恋爱。不知为啥,风风的这个表姐后来不想跟W的儿子谈了,也不跟风风的父亲说,也没有告诉她的母亲。一天,把一封分手信亲自交给W,望转交给他的三子。这件事情最后不欢而散,W恼羞成怒,跑到风风家里,和风风的姑姑大吵大闹了一个晚上。当这层关系破裂以后,W觉得没有任何顾及了。风风的姐夫没有听从风风的父亲劝告,有时会在店里抱怨包子质量直线下降,映射W手脚不干净,让风风的父亲很无奈。后来W提出散伙,并且W与风风的父亲二十几年的友谊碎了一地。从此W到死也没有跟父亲说过一句话,彻底成为路人。
风风觉得父亲在这件事情上低调处理得很恰当。由于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让最后的散伙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怨恨味道。W可能认为,风风的姐夫抱怨,是父亲背后指使的;他儿子没有能力吸引风风的表姐,也误认为跟风风的父亲有关联。这种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是W让人不齿的地方。W自己想散伙,就把散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事情其实很简单,W看到生意利润很高,就想散伙然后自己独家开店。在利益面前,W自然是一个视友情为廉价物的人。W的假公济私发生得很早,在风风的表姐与其三子谈恋爱之前。只是程度小一些,没有引起包子的口味明显的变化。后来胃口越来越大,直到明显引起产品的销售大幅度下降。如果风风的表姐与W三子成婚,估计W可能会收敛一些,但是绝对不会一直与风风的父亲合作下去。一是风风的父亲已经退休,周围的人脉也不行了,对W没有任何帮助。二是包子生意完全靠W的手艺,W不愿意让别人分一杯羹,也就是说利益面前,没有友情。三是自己的丑行被合伙人发现,恼羞成怒。后来W果然就自己独开了一家天津小笼包店面,生意如何,风风就不得而知。
这种现象是不是很W型呢?其实不是,在这个利益滚滚的人世间,到处都在发生W型的事情。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没有道理的。要想友谊天长地久,最好保持水的关系,就是无色无味。一旦有了色香味道,友情玩完是迟早的事情。
风风的父亲,一生有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其中一位至交叫着W。W的母亲在风风记事起,在一离县城不远的乡村居住,常年瘫痪在床上。因为风风的母亲也曾经在乡村居住和生活很长时间,所以与W父母应该很熟。后来风风的父亲与W走动很频繁。风风记得小时候曾在W母亲大寿请客时,喝过酒,父亲还连夜与W返回县城,因为第二天都要上班。当时父亲与W关系很好,彼此多有帮助。那时父亲在银行工作,搞储蓄,经常外出工作,所以认识很多人,信息比较灵通、人脉比较广泛。那时父亲为很多朋友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也为W及其子女帮忙很多。风风估计这是W与风风的父亲来往的基础。
W是一个事业单位的大厨,烹调手艺在县城也是有点名声。风风记得二姐结婚请客,就是请W做大厨。风风小时候就喜欢跟名厨学艺,所以风风寸步不离地看着W如何配菜、切肉、制汤、调汁和控制火候。当时婚宴必有一道扣肉,风风也是紧盯着W如何制作,不想漏过任何细节。当时风风小,虽然W不是很高兴风风在身旁偷学他的技艺,但是风风以烧火为名,一直不愿走开。加上风风年纪小,对W的手艺也没有构成任何威胁。不过风风对他的不乐意,印象很深,可见W是一个小心眼的人。
风风的父亲退休后,通过坚持锻炼身体,体质和精力都很好,所以跟风风的姐夫,以及二个退休的朋友,一起开了一个天津小笼包的小店。其中一个朋友就是W,当时W不太敢冒风险,觉得挣不到钱,怕折本。父亲就劝他试试看,投资也不大,失败了损失也不大等等。最后W被说通了,四个人就一起合伙开店做生意。风风的父亲参加工作前,也就是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想通过做生意糊口甚至发财,结果是屡败屡试。后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协助驻扎在老家附近的野战军一起准备抗美援朝战争事宜,以及后来成为中国人民银行一名工作人员,直到退休,一直没有机会做生意。退休后,又萌发做生意的念头,并付诸实施。可见风风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商人,只是人生境遇阴差阳错,一直未能如愿或者挣到钱。
四人组合的小店分工,风风的父亲负责帐务管理,包括小店收银、每个月收支账务制表、发工资、日常采购支付和钱物的存储和支取等钱物的帐面管理,风风的姐夫负责采购肉类和配料所需成分。W负责肉馅的调味和混合,这是小笼包子好吃与否最关键的地方,W调味时,从来不让风风的姐夫在身边偷学。不过他们经常在一起,所以风风的姐夫多少也知道怎么回事。而且所有的肉、配料和调味品都是风风的姐夫一手采购,肉馅的成分都是公开的,只是比例问题。另外一位父亲的朋友主要负责包子的手工活和蒸熟,生意忙时大家都要参与。
头一年生意非常火红,当时大家收入很高。节假日,生意太忙,风风虽然不大,也曾经去帮忙过。父亲除了退休金,还有生意的收入。在风风的记忆中,这是风风家经济条件最好的年头。后来风风上大学,父亲给予的经济上的帮助,很大部分来自父亲做生意得到的收入。父亲因为体力劳动相对比其他三个人少,所以主动提出拿大家工资的75%。父亲做人做事的方式,一直为风风的成长树立一座无形的丰碑,让风风一生都无法学完,更难于超越父亲的品德。
后来姐夫开始跟风风的父亲抱怨,肉馅内肉越来越少,顾客都说包子不好吃,回头客渐渐少了。父亲就问,每天采购的肉也不少,怎么会这样呢?并且嘱咐他先不要乱说,观察一段时间再说。后来父亲了解到,包子肉馅肉少配料多,味道远不如以前,隐约预感合作做生意前途不妙,但是劝女婿不要声张,好合好散。每天一大早,风风的姐夫把当天所需肉菜送到W处,W负责用绞肉机绞碎肥、瘦肉和肉皮,清洗配料中各种时鲜蔬菜瓜果,并切成细丁,和在一起制肉馅。有一次风风的姐夫因为有事找W又返回W处,发现刚买的肉少了很多。回来对风风的父亲说,W把一部分制馅用肉私吞了。面对这种散伙的举动,风风的父亲还是劝告女婿,不必声张,等W提出散伙,因为客人越来越少,散伙只是时间问题。如果当面指出W的行为,将来朋友就没得作了。
当时没有很快散伙,是因为W的幼子和风风未出五福的一个姑姑的三闺女在谈恋爱。不知为啥,风风的这个表姐后来不想跟W的儿子谈了,也不跟风风的父亲说,也没有告诉她的母亲。一天,把一封分手信亲自交给W,望转交给他的三子。这件事情最后不欢而散,W恼羞成怒,跑到风风家里,和风风的姑姑大吵大闹了一个晚上。当这层关系破裂以后,W觉得没有任何顾及了。风风的姐夫没有听从风风的父亲劝告,有时会在店里抱怨包子质量直线下降,映射W手脚不干净,让风风的父亲很无奈。后来W提出散伙,并且W与风风的父亲二十几年的友谊碎了一地。从此W到死也没有跟父亲说过一句话,彻底成为路人。
风风觉得父亲在这件事情上低调处理得很恰当。由于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让最后的散伙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怨恨味道。W可能认为,风风的姐夫抱怨,是父亲背后指使的;他儿子没有能力吸引风风的表姐,也误认为跟风风的父亲有关联。这种毫无根据的捕风捉影,是W让人不齿的地方。W自己想散伙,就把散伙的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事情其实很简单,W看到生意利润很高,就想散伙然后自己独家开店。在利益面前,W自然是一个视友情为廉价物的人。W的假公济私发生得很早,在风风的表姐与其三子谈恋爱之前。只是程度小一些,没有引起包子的口味明显的变化。后来胃口越来越大,直到明显引起产品的销售大幅度下降。如果风风的表姐与W三子成婚,估计W可能会收敛一些,但是绝对不会一直与风风的父亲合作下去。一是风风的父亲已经退休,周围的人脉也不行了,对W没有任何帮助。二是包子生意完全靠W的手艺,W不愿意让别人分一杯羹,也就是说利益面前,没有友情。三是自己的丑行被合伙人发现,恼羞成怒。后来W果然就自己独开了一家天津小笼包店面,生意如何,风风就不得而知。
这种现象是不是很W型呢?其实不是,在这个利益滚滚的人世间,到处都在发生W型的事情。所以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是没有道理的。要想友谊天长地久,最好保持水的关系,就是无色无味。一旦有了色香味道,友情玩完是迟早的事情。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chunfeng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