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牛队长
牛领导开创了我们当地华人医生协会。现在牛领导和牛领导家里的领导于医生要离开这个他们工作生活了二十年的小城市,去离儿子近一些的城市享受退休后的安逸生活,我们在这里致辞表彰欢送一下。
我一般称呼牛领导为老牛或者牛队长。在够级桌上牛领导是牛队长,于医生是于姐姐。
牛队长是性情中人,绝对是喜怒形于色的。无论是球场还是牌场,牛队长对输赢都是很上心的。既然对输赢很在乎,那么同伙是否错了,对手是否耍赖就会有需要坚持的看法。所以,在球场上和牌桌上经常看到这对恩爱的小夫妻吵得你死我活。 不过,离开了球场和牌桌,两人还是 恩爱一对,在饭桌上两人秀恩爱,牛队长不吃鱼肉,于姐姐不吃牛肉。不象我们其他吃货,都是不分物种,不分公母,一概通吃的。
羽毛球双打输了老牛会找一个更强大的搭档赢回来。如果还赢不了,那就只能找更弱的对手了。老牛之求胜心切由此可见一斑。但是打够级不一样,一般分完了拨,这一晚上就不换人了。打牌输了牛队长会眼中冒火头上冒青烟的。连输几把的时候,牛队长会抱怨联邦同伙不会合作,会抱怨牌不好,还会对敌人思考半天才出牌有意见,恶语相向。
牛队长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找了个机会在微信够级群里承认“不好意思,我打牌的时候就会原形毕露,跟个傻子似的,让师傅和妹妹们和弟弟见笑了。” 这个错也认得太轻描淡写了。吵的时候吵得六亲不认,凭什么让我们现在一笑了之?我要替于姐姐找个公道,我要站在于姐姐一边:“于姐姐不笑!于姐姐都被你气死了,笑不出来了。”没成想,于姐姐竟然说“看了这个我想不笑都忍不住。”
这我就难懂了,“都说了你不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你倒反而笑了。这不是打我脸吗?配合一下生个气呗,一般情况都是说谁胖谁就喘上了,对跟你站一边儿的人你得尽量配合。忍得住笑要忍,忍不住你就偷摸自己笑,别贴出来啊。”
于姐姐觉得忍住笑很难做到:“你要是这么说,我可是真想打你一下脸了!你是精神科医生,让人忍着不笑,这不是要把人憋出精神病吗?我病了,谁管老牛啊?难道说我俩都去看你不行?你要再治不好我们,我们可就赖在你那儿不走了,天天对着你笑。”
问题是,我说的事情不好笑,我是在很认真地帮于姐姐站边儿,没有逗乐。我是想让牛队长检讨得稍微更深刻一点点,别老气我们于姐姐了。多年以来,在球场和牌桌上,我就一直观察到老牛对于姐姐跟对朋友们不一样。老牛对朋友一般都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对于姐姐总是故意逗气,想方设法地惹于姐姐生气,一副“语不气人死不休”的架势。在我看来,这是常见的Teenager吸引注意力的方法。
Teenager的自我意识在逐渐形成,他们这段时间特别需要别人的关注。如果有积极的关注,比如夸奖或喜爱,那当然是最好。如果得不到积极的关注,那负面的关注也比没有关注强。这就是为什么有些teenager总是叛逆的原因。所以我诊断老牛没有精神病,只不过是心智还停留在teenager阶段,用来吸引女生的手段还停留在惹女生生气的层面。老牛倒是没有把于姐姐的头发拴在椅子上,也没有在于姐姐走过来时故意伸脚使个绊子,或者等到于姐姐要坐下去时突然把椅子抽走。不一定是老牛不想这么干,而是干不了。想栓头发手抖还没拴好就得被发现了,想使绊子还没伸脚自己先站不稳了,想抽椅子得注意别没使顺了劲儿把老腰闪了。
想吸引心上人的注意力靠动手动脚都不行了,那就只能动嘴了。所以,老牛在牌桌上专门坐在于姐姐上家,不让于姐姐顺牌,一边出牌一边嘴里还念念叨叨的:“这一对十你要不了吧,你不吃对儿,上把牌你一对八都要不了。说要不起!”活脱脱一副找揍的样子。有时候于姐姐真是气得抡起粉拳作势要揍,老牛赶紧得意地一缩头----吸引心上人注意的诡计得逞了。我们都说老牛皮痒找揍,于姐姐倒是有一句夸奖老牛的话经常挂在嘴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八个字正好验证了我对于老牛心智停留在teenager阶段的判断。
在我用我有限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分析老牛为什么总是喜欢故意惹于姐姐生气的时候,师傅插话了“两个人坐在河边办公桌前天天对着他笑,这个画面很美“ 天哪,师傅您这是啥审美啊,这描绘的是啥画面呀,怎么觉得跟“追捕”里的横路敬二似的。师傅您这是生怕天下不乱嘛。
这边师傅唯恐天下不乱的话音刚落,那边于姐姐紧接着继续搅局:“估计再笑上两天,河边也要得精神病了。”于姐姐啊,这你就太低估我了。咱是精神病克星。比你们影响力强大的人我见得多了,要是没点儿定力,早就医患换位了。
于姐姐终于下了狠心,决定跟我同归于尽,“看来我们还得病得再厉害点儿,把河边也折腾病了。”老牛这回不跟于姐姐唱反调,而是妇唱夫随,“我坚决要求和河边住同一个病房!”这两口子,为了把我拉下水,不惜自陷深渊,大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为了整人也是拼了。看来,这还真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个嬉笑怒骂老顽童,真是天生地造一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