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 (109)-婚姻与家庭-多子多福
13.8-婚姻与家庭一多子多福
亚昌是出身在一个较为传统的农民家庭里,从小受到封建思想的那种多子多福和大家庭的影响。他有六个兄弟姐妹,他爸爸尽管没有什么文化,但就一直认为,有人就有一切,人多力量大,只要肯干,就不怕没吃的。所以老爸老妈凭着一身力气,艰苦奋斗,把孩子养大成人。亚昌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也有点多子多福的思想。所以,在他有了大儿子一两岁时,就和太太商量是否能要第二个小孩。商量的集中点在两个方面:
首先,亚昌是位交换学者,是J-1签证的学生。接规定,他完成学习任务后是要回国服务的。如果有两个小孩,这与中国的一对夫妇一孩子的政策不符,回国后是否会被歧视。这是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搞得不好,不但得不到好的工作安排,还可能为将来的专业或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不利。
其次,是否有能力养育两孩子。在那时,亚昌是一名穷学生,他学的是植物科学,如果有机会留在美国的话,搞这样的学科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就是有工作了,也不一定能赚到多少工资等。
当时国内的形势是比较重视留学生回国的。为此,国家来取了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召唤留学生回国。所以,即使有两个小孩,对工作的分配影响可能不会太大,尽管风险是存在的。这是亚昌对那时形势的基本看法。亚昌夫妻对自己是否有养得起两个小孩的能力的问题,从来没有怀疑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后,亚昌夫妇还是决定追求第二个孩子。如果回国时真有影响,为了孩子,亚昌夫妇也就认了。
就在大儿子两周岁左右时,秀丽就怀上第二个宝宝,那是八八年夏末。也是亚昌的博士论文的冲击时候,同时还是寻找博士后工作的阶段。亚昌的学业,博士后研究和老二的出生好像都自然和不字然地联系在一起了。
关于博士后研究的工作,亚昌幸运地于八九年春就找好了。如此同时,亚昌的博士论文研究也已经基本结束,他全力准备论文的写作和博士论文答辩。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八九民运的发生,并且轰轰烈烈。亚昌夫妇和许多其他同学一样都十分关心这一事态的发展。按照预产推算,老二将于八九年六月出生。
在那时,亚昌只有部分的学生保险,小孩的保险非常有限。因此,亚昌为了在出生前,到新的工作单位上班,这样可以保证有全保。不像老大出生时,没有保险,许多出生的费用都是申请补助的。亚昌自己并没有花到很多钱,但靠补助和救济的形式,毕竟还不是件光亮的事情。所以亚昌在八九年一开始就把这个计划列入了日程。
八九民运的结果和对留美学生的影响,我们都已经了解了。亚昌夫妇关心的第一个问题从此已经不存在了。为了后代,他们已经决定暂时不回国。就在老二出生前的一两个星期,亚昌全家就搬家到了博士后研究的俄般那城市,刚刚安顿好家,他们就迎来了老二。老大和老二相隔不到三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间隔。照顾起来也会较为容易些。
有了两个孩子,就是一个不小的家庭了。亚昌夫妇的责任就大起来了。一方面他们希望能够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较为温暖的家,但另一方面又不具备条件: 一个博士后的工作,工资不多,只能住进学校外国留学生的公寓楼。其实这住宅条件并不差,有两室一厅,比国内单身宿舍到大了许多倍,好得太多了,并且,孩子又有许多的邻居们的孩子一起玩。当然要积蓄钱为孩子以后上学嘛就不行了。
为了在经济上有能力自主,亚昌需要一份正式工作。于93年1月终于有了正式工作,但由于不满足于给人打工的现状,亚昌创业了。这一举动,把全家的经济又带进了无法计划和毫无预测的实况。还好,在经过几年的艰苦历程,亚昌的公司已经有了起色,赚了些钱。他知道要养活一个家是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就在1998春,亚昌在与太太秀丽商量问:
“老婆,我们是不是还想要个孩子,如果是个女孩岂不是更好”。
“我们年纪已经大了,特别是我已经过了四十,要小孩可能会有危险”。太太说。
“岁数是大了一点,但不是许多人都在四十多岁生小孩的吗”。亚昌说。
“那我们就试着看吧”。太太同意。
从此,亚昌夫妇就开始了追求第三个孩子的计划了。真是可能因为年纪稍大了,並不是一下子就能十稳怀孕的。又过了不到一年,才怀上了宝宝,看来是多子多福了。老三于2000年出生了,没有千金也很好。三儿子的到来和健康成长,给亚昌全家带来了不少的快乐,当然也增添了不少的艰难。由于家庭父母都没法出来帮到任何的忙,加上亚昌也忙于自己公司事业,照顾全家孩子的事情,基本上就落在了太太秀丽的身上。
俗话说,能生得出孩子来,如果不能养好教育好,宁可别生。亚昌夫妇在这个问题上是尽力的。他们的孩子没有很突出,但还是不错的, 也就是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