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人生(165)第一次喝椰子汁
闲话人生(165)第一次喝椰子汁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老伴的堂哥从广州出差到武汉,特地给我们带了一个椰子。我们看着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绿色的不规则球状的东西,非常好奇,“这是什么呀?”堂哥说:“海南特产椰子呀!它里面的汁非常好喝!”
堂哥与老伴多年未见,见面后就聊家族往事和近来的家事,边吃边聊,聊也聊不完,等他吃饭后走了,回头看着那个椰子,才想起来,没有问堂哥怎么打开椰子喝里面的汁。试着摇了摇,似乎感觉到里面有液体晃动。不知怎么打开就放着吧!也不知放了多久,椰子壳已经由绿色变成棕色了,再拿起来很轻很轻了,摇一摇,里面好像是空的,只好当垃圾扔了。
1989年暑假,海南省农垦总局教研室吴多雄主任,邀请我到海南,给他们系统的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讲习班讲课。于是,我们全家第一次到了海南。
记得我们乘坐武昌到湛江的绿皮火车,刚到湛江就听到台风警报,只好住在湛江酒店等候台风过去再去海口。看到街边树上挂着像篮球那么大的果子,完全不像以前见过一次的椰子,问宾馆服务员,原来那是“菠萝蜜”。服务员又告诉我们,他们院子里面那一排椰子树上的才是椰子。
三天台风过后,7月12日,我们去徐闻乘“琼州一号”渡轮,45分钟就过了琼州海峡,到达海口。从新港上岛,经滨海大道转龙昆南路,走海秀路到农垦总局第四招待所,沿途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几条路两边那迎风摇曳的高大的椰子树,原来椰子就长在那么高的树上啊!难怪椰子汁那么好喝呢!
第二天,学员报到,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李德雄老师陪同我们游览海口市容,参观“五公祠”。在五公祠门口路边地摊上,李老师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个椰子。就在那小摊边,只见摊主手拿一把锋利的砍刀,两三下就砍去蒂把那里的厚厚的椰子壳,露出三个圆圆的白色薄肉膜覆盖着的小洞口,用砍刀尖轻轻挑开一个口子,顺手拿一根塑料吸管,递给客人。前后就一二分钟,送走一位捧着椰子含着吸管的客人。想当年我们在武汉家里望“椰”兴叹,真可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功”啊!
我们一人捧着一个椰子,坐在空调中巴车上,一边品尝清甜可口的椰子汁,一边听李老师给我们科普椰子的知识:大家刚刚看到那个摊主砍掉椰子的蒂把之后,只用刀尖轻轻一挑,就有椰子汁出来了。你们看它旁边还有两个好像也是洞口,但是,那两个是“假眼”,只有现在插着吸管的才是“真眼”。啊!世界真奇妙,椰子里面居然还有真眼和假眼!
我听着听着,思想突然开了小差,想到我们中国发明的围棋规则不是也有真眼和假眼之别吗?又想到武汉围棋名人刘炳文先生在文革初期,为了保护如同他的生命一样的围棋,他找到一条只有他活学活用过的毛主席语录:“我们的主力部队到华北,要像下围棋一样,做几个‘眼’……”写上这条“最高指示”,贴在他的围棋盒子上面。那些“红卫兵”来抄家,看到最高指示,只有顶礼膜拜,哪敢去砸啊!
开完小差,立马回过神来。继续听李老师科普:
那个真眼其实就在蒂的下面,三个眼呈三角形排列,三个眼上都覆盖着那一层白色肉质的薄膜,等喝完椰子汁以后,我们请摊主砍开椰子,就可以看到正是那层薄肉膜包裹着椰子汁,那就是椰肉,刚摘下的嫰椰子的椰肉脆脆的清香可口。李老师说得大家馋涎欲滴了,先喝完的立即下车请摊主破开椰子,他那把砍刀可真快呀!一刀就把椰子分成两半了,只见摊主又用砍刀就地取材,用椰子壳砍了一把“锅铲”一样的小铲子,用它去铲那椰肉,一次性“餐具”卫生又环保,真是快而净!不得不惊叹,世间万物真的是“一物降一物”啊!
大家吃完椰肉,那感觉真是一个爽啊!后来调到海南,暑天把嫰椰放到冰箱冷藏几个小时,再取出来,喝那椰子汁、吃那椰子肉,那岂止一个爽字!只要有了亲身体验,就终生难忘!
我们在海口讲完课后,吴主任带领我们一行十多人,让相关学科的教研员陪同,乘坐两辆进口面包车,从海南岛东线出发环岛游,到三亚后,再从西线回到海口
1989年,海南刚刚建省,百废待兴,没有高速公路,更没有高铁。我们沿着联接海南十九个县市、一百多个农场的“省道”前行,每到一个景点,吴主任和教研员都热情介绍其特点或相关典故。一日三餐,都安排在沿途各个农场招待所,真是餐餐山珍海味,天天穿行在绿色走廊之中,尽享旅游之乐!旅途中,每到一处,都在路边买当地刚从椰子树上摘下的椰子取汁解渴,这又让我们知道了原来椰子还有好多品种。在海南就有十几个品种,高种椰子可长到25米左右,矮种只有15米不到,高种又分为红椰、绿椰。记得我们是在琼海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馆时,买的是红椰,好像椰子汁的味道与第一次在海口喝的椰子汁也差不多。但当时要一元一个,比绿椰贵一倍。
我们在兴隆华侨农场喝早茶时,吃的那个椰片糕,香脆可口,离开时,特地去兴隆商店买了椰片糕、椰子糖等特产。
我们还在一个农场招待所吃过椰子汁煮的椰子饭,喝过椰子汁熬的鸡汤,那真的是清香可口呀!
要问我为什么在那个年代就能去海南,喝到新鲜的椰子汁,还吃到美味可口的椰子的衍生食品,一句话,如此口福,全是缘分!是我与已是耄耋之年的吴多雄主任的一面之缘!
“福缘善庆”,古之人不余欺也!
吴多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南省农垦总局的教研室主任。
1984年9月中旬一天的上午八点,上课前几分钟。湖北省语文教研室的谭爱旭老师,带了十几位老师来到我的教室门口。我正准备上第一节课,他对我说:“吴主任带他们海南农垦系统的老师,来我们湖北听课学习。省教育厅安排他们到华师一附中来,教导处说第一节课就听你的。”我马上表示热情欢迎,然后安排他们到教室后面就坐。
现在也记不清当时上课的内容是什么,反正我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不论谁来听课,我都按教学计划,该讲什么就讲什么。下课以后,听课的老师们非常兴奋,谢谢声不断。带队的吴主任对谭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说:“我们这样突然袭击式的推门听课,听到的、看到的都非常真实。李老师教态自然,讲课要点清晰,重点突出,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感谢李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很好的、非常真实的语文课。”吴主任握着我的手说:“请你在方便的时候,一定到我们海南来,给我们农垦系统的语文老师讲讲课吧!”
吴主任是海南灵山人,高高的个子,健壮的体魄,典型的海南人,说的是标准的海南普通话,为人特别厚道。他回海南后,让他们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李德雄老师经常与我联系,互相交换教学教研信息。每年快到放暑假之前就发邀请函,一定要请我去海南讲学。
非常遗憾。那几年,每年暑假,人民教育出版社都安排了全国性的实验教材改革工作会议,1985年在青岛,1986年在太原,1987年在上海,1988年在西安。每次会前要准备论文和总结材料,会议结束以后,回到湖北,四个参加实验的学校的执教老师,还要与省教研室教研员集体备课。从1983年到1988年,六年暑假,整个假期都在忙实验教材改革的事情。
1989年暑假,吴主任又一次邀请我们去海南讲学,并说,如果这次不来,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大家都知道那一年发生在北京的震撼全球的事件之后,所有全国性的会议都取消了,唯独海南还可以组织专业会议。于是,湖北省教研室的谭老师就组织我们语文、化学等学科的老师,去海南农垦总局系统讲学。
从踏上海南岛第一天起,就充分享受南国的椰风海韵,尽享椰味美食,留下一生美好的回忆,感谢吴多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