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二十七章:中华会馆中文学校成人班(上)

南澳散记 (增订本) :第二十七章:中华会馆中文学校成人班(上)

博客

南澳散记

(增订本)

 

徐家祯

 

第廿七章中华会馆中文学校成人班

 

(上)

 

 

         我跟南澳中华会馆的中文学校发生关系,是在一九八五年底,因为 虽然在这之前中华会馆也已经有了中文学校,但没有成人班,或许谁也不 想或没人想到要办成人班,于是我也就从来没跟那所学校有什么来往。

         当然,我对那所学校的情况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跟所有有中国人聚居的城市一样,阿德莱德的华人也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不少家长还希望子女们不要因生活在英语国家而忘记了自己的母语,于是在十多年前就开 始,借了一所小学的课堂,请了几位老师,每周六下午二点到四点在那儿 教小孩用汉语说话、识字,课后常设唱歌、舞蹈课。后来,有人要学中国 画,也开设了一个国画班。学生人数时多时少,多时可达上百名学生。中文学校的负责人是中华会馆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之一,每年随着中华会馆主 席、副主席、秘书和其他委员的改选而改选一次。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我在家里接到一位不认识的女士打来的电话,她自我介绍姓钟,是医生,新当选为中华会馆的委员,主管中文学校。她打电话给我的目的是因为有不少学生的家长也希望学中文, 她问我愿意不愿意去中文学校主持那个班级。我告诉她,如果有人有这样的要求,作为南澳华人社会的一分子,我当然愿意出力。于是约好她来我办公室讨论使用什么课本,因为在我办公室中收集着多种课本,可供选择。 事实上,办中文成人班,就是我跟钟医生认识的开始。在我们相识的三年 之中,我处处感受到钟医生是一位任劳任怨、愿意赔钱贴工夫热心华人社会公难得。如果没有钟医生的热心肠,说不定那个中文学校至今都没人会想到办个成人班,于是我也不会中文学校有什么关系, 当然也会去这篇散文的题材的是,我也不会识这么一位人 为、不计私利的好朋友了。(注 1)

         至今,我教这个成人班已经快整整三年了。中文学校因为我们这一成人班的成,接着办了个成人班。所,目前这所中文学校已有了三个不年级的成人班。经三年的共同,我们班已经成了一个友爱团结的集。班上的每个成员,不但是我的学生,而也成了我的朋友。三年中,班级成员常有所改,但新参加进来的成员上就会融合进成的中去,所,每次星期六下午的上课,是一次愉快的集会,不但下课时师生欢快地交谈,上课时也笑声

         记得三年前开始上课,我着书本跨进放着小学生用的桌椅 的课堂,只见满满一室着三十多名学生。有西方人,有东方;花白的老太太,有十多的中学生。教室的子不只能的教室。 一开始,我有点担心,因为程度不一、年岁差异兴趣的学生混杂一教室中,教师很难采取某一教法及进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满意。但是看 见、不、不同职业的学生都捧着课本认真听讲情 好学精神,我又产生了一定要教好他们的责任感。

         经过三年的选,不少学生因为种种因中了中文学:  调动工作去了国、新加坡; 上了学,未能再来上课等等。但 每年也有几位新学生参加进来,所至今那个班上有十五、六位学生经常来上课。一个班级成员的新陈代谢现象,是任一个班都存 在的,其是语班级。因为许多学生开始学时,往往没有预料到学会一门外国语会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及精力,于是于因为估计只得半途。在我班下的十五、六位学生之中,大部持了 三年,容易的事。他们之中,不许多有

         全班学生中,名澳学生之,其学生本上来自西亚和新加坡,而其中,医生又占很大比例有五位: 杨大夫何大 夫邓大夫梁大夫林太太林太太我之所她为“林大夫”,是因 为她医,跟她丈夫一样。后来,因为有了个小孩,就无法再外出 工作了,只能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孩子长说。林太太是这个成人 班的最早成员,也是的学生之一,于是,学生们她当作班长。每学开学,总见着收、为学生翻录录音带抄录学生名制订上 课日程表等等。三年之中,林太太缺一、二次而已。她经学一点中文,因也是班上基础最好的一位。

         其余四位是自己开的医生,或者正在医工作,所是名副其实的“大夫”杨大夫是个小个子,整整齐齐的,这可跟他在英 国书、工作了二十多年有关。杨大夫没有好的中文基础,但他学的认真劲可跟中、小学生媲美。课堂里我常可他的子上写满核 桃大的中文字的练习本。问到杨大夫,他总堆满脸尴尬笑容结结巴巴地吐出一串词语来,虽然常有语法错误词序,但他也不在有人话他。杨大夫是个虔诚,定期参加教活。他跟许多虔诚的教一样,希望有好的人参加他们的活,所,也常来我,母去做礼拜传道。我重他的信仰,但我对教有我自己的看法是为了重他的请,我和我母一、 次教堂,而我父亲则持不去; 杨大夫大约也没因而生

         杨大夫是个善良、和的好人,这从他对孩子的出。杨大夫以前有个五、六的孩子,一一女,眼睛乌黑皮肤 嫩光洁,可爱极了。那个女孩也在中华会馆的中文学校儿班学。每到课休息杨大夫就下秋千架平衡木旁,跟孩子们一年,杨太太又生了个孩,杨大夫兴极了,说,时在家要有,就跟三个小孩子儿。他那位跟他们的孩子一样白白胖胖满脸、说话来英文、国语和宁波腔的上而出的太太北 京烤鸭实在肥嫩香脆而不腻嘴与正统北京“全聚德下。 有一次,杨太太告诉我: 杨大夫有了三个小孩还,他说要呢! 到那时,我想杨大夫不用再带孩子来中华会馆的学校中文了,因为 他家已开一个中文班的人数! (注 2)

         何大夫和何太太两是成人班的学生,他们合得很好。 使我吃惊的是,何太太兴趣爱好是收中国古董。我父亲古董内 行,虽然前也并且见多识广,但家。不,在南澳父亲这样的识,充充中国古董商不在话下,因为 使我这么对古董可说一研究的人,也考证。这 事虽跟中文班关系,但出来也

         有一次我去一位澳洲朋友家作,在他那儿我到了一位出生于澳而不中文的葡萄,是一位技术官员。他知道我在学教 中文,就问我考证,我一口答应了。来他有件 祖传,上有文字。他不知道是什么意,就到南澳州立馆去 他们,他们说那是本字,但说他敢肯定那是汉字。不一会儿, 来了。一,因为太大,他搬动便,已上是一个寿字,字清清楚楚盖慈禧皇御笔 红印,跟北京故宫着的寿字、字一一样。是一长的木板边包红纸,因年久远保护上已有破损蛀洞,但面红纸毛笔吉善四字却完整无缺一副对联 (春联) 的一木板背面行毛笔小字已,但 意仍能: “慈禧皇御笔......元旦......赏译宋次生......”很明显, 那也是慈禧的字,而是那年元旦赐员作为奖励的。次生是谁? 也不知它们如一家中。在我不解念念时,要我把最后三字次生”再念。他说: 这是他祖父的中文 名字。来他祖父世纪初清朝宫廷中任。于是,这容及大白了。请我的意用英文下,地同原物珍藏来。 (注3)

         何太太知道母要来南澳,就约我们去她常买古董的一家古董店古董请我们去他们家处的收藏品都很,虽然用中国的标准,有我们只能称之为是“旧而已。因为几十或上百年前, 中国几家家户户在用这东西前我上杭州老家物” 精比比是,有是我小时而已。但是,因为有间”自然人为三个破坏,所“旧”现在也已级成了物”身价,这也是现象(未完待续)

 

注 1:  钟医生可能是我在澳大利亚认识的最诚挚的朋友了,在《南澳散记》这本书中, 我常提到她。自从因为中华会馆中文班的事我们认识以后,她对我在各方面都 帮助最大。她不但是我的“家庭医生”,也是我的好朋友,与我父母关系也非常密切。钟医生的丈夫也是医生,两夫妻在阿德莱德有两个诊所,每天上下午, 他们俩轮流在两个诊所看病。他们有三个女儿,念书都非常聪明,我辅导过她们的中文,现在她们都成了医生或者律师。很可惜,因为她三个女儿毕业后都在悉尼工作和定居,所以,她也在十多年前与丈夫一起搬到悉尼去开业了。我 在阿德莱德就此少了一位最知心的朋友。不过,至今我们还时有联系。

注 2:  杨大夫父母在马来西亚非常有钱,年龄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把他送去英国留学,所以他完全不懂中文,连广东话都不懂。八十年代初,因为得到了阿德莱德皇家医院的职位,就来这里定居了。杨太太也是马来西亚华人,但她父亲以前是宁波移居上海的上海人,所以她会说一点宁波腔调的上海话。她是家庭妇女, 专管家务和孩子教育。杨大夫的专业是肿瘤科(Oncology),后来做到皇家医院的肿瘤科主任。大约七八年前,他退休了,就与太太一起回马来西亚长住去 了。杨大夫始终只有三个孩子,没有再生第!

注 3:  说到在南澳鉴定“文物”,我倒又想到另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大约上世纪90年代,一天在办公室里,我接到我们大学的隔壁邻居 —— 南澳州立博物馆打来的电话,问我能不能为他们鉴定一件早期中国移民的文物。我说:“文物我是外行,不过我可以看看,说不定我能为你们提供一点建议。”于是,我就去了州博物馆。负责亚洲文物的主管Richard拿出一张巴掌大的纸片来给我看,说他们肯定这是早期中国移民留下的字条,但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我拿来一看,纸片下部画了非常简陋、粗糙的人物头像,是戴了一顶高礼帽的男子侧面头像;纸片的上部歪歪斜斜写了十几个“字”,但是,这些字我一个都看不懂。看了半天,辨认出几个符号,像是汉字的边旁或部首,说它们像汉字,倒不如说它们更像是日本字。于是,我说:“我不认识上面写的符号。我觉得好像不是汉字而是日本字。”但是,那位负责人说:“我们肯定这张纸片是早期中国移民留下的。”正当我想give up (放弃)之时,忽然,我发觉,这些符号的确是“汉字”,但是个个都是错别字,没有一个是完整正确的汉字!当然,这是因为那时来澳洲淘金的移民都是不识字或者识字不多的农民!这些错别字不是完整的句子,只是几个词语而已。我现在只记得一个,是“医生”。我怀疑可能有人生了病,想求人去找医生,所以写了这张纸条。纸片下部画的那个人就是“医生”!这次,我总算不但成功地帮南澳州立博物馆“鉴定”了一件一百五十年的文物,还顺便做了一回大侦探。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Ohjuice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