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第十章:我与笔友的故事 (前言)
《山居续忆》
第十章
我与笔友的故事(注 1)
徐家祯
笔友寄给我的明信片和邮票
前言
在现在的电子网络时代,年轻人只知道“网友”,可能从来没有听见过“笔 友”这个词。事实上,用微软的中文软件打字,词汇联想时出现的也只有“网友”, 没有“笔友”。可见,“笔友”一词已经陈旧、过时,因而,也应该淘汰了。
不过,既然“笔友”这样东西曾在历史上出现过、存在过,那么,就有谈 论的必要。至少,对于不知道“笔友”是怎么一回事的年轻人,看了我的文章也 会增长一些历史知识。正如同我看一篇讲过去父母包办、媒妁介绍的婚姻文章 时,对旧时的婚姻情况会增长知识一样。
现在的年轻人要认识朋友,只要打开电脑,连到网上,于是介绍朋友的 网页比比皆是。只要找了一个网友,用 msn 也好,QQ 也好,Yahoo Messenger 也好,立时就可以网上谈话,甚至通过 webcam 视频,马上可以网上见面。即 使真要面见,也不是难事:在同一城市的网友,当天可以约见;即使在外省或 者外国的网友,在这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现代社会,要见个面也绝对不是不可 能的事情。当然,虽然整个交友过程只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在全世界无 论何处的朋友马上就可以认识,方便是方便,快捷是快捷,不过,网页上经常 提醒年轻人:不要在网上告诉别人你的手机号!不要把你的银行账号和信用卡 号告诉别人!跟网友见面要警惕!等等。可见,网上交友也有一定的危险性。
以前交“笔友”,尤其是国外的“笔友”,除了通过亲戚、朋友、同学、老 师介绍,唯一的途径是通过画报和杂志。这些画报和杂志上往往有一个读者来 信栏,帮助各国青年认识国外的笔友。于是,信件来往、交换照片、寄赠礼物, 一来一去的邮件,少则两三个星期,多则两三个月。至于要跟“笔友”见面,对 于大陆中国人来说,那很可能是一辈子都办不到的事呢!既然交的“笔友”可能 一辈子都见不了面,那么还会有任何危险性吗?当然!不过,那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种危险。弄得不好,也会无中生有地招来牢狱之灾、甚至身败名裂、家破 人亡的灾祸!
我与笔友的故事覆盖了三十年之久,起起伏伏,几次“柳暗花明又一村”, 像精心设计的虚构小说一样,其实却句句都是实话。
注 1: 此文发表于我在墨尔本《海潮报》上所开的“东城随笔”专栏上,从 1989 年 8 月 3 日至 9 月 21 日,分八期连载。收入本书时有所改动,并加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