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女儿的成长之路
结束观看长篇大剧《大秦赋》后,我和太太选择了观看名博晓青极力推荐的《小舍得》,才看一半多就触景生情,因为剧中情节实在是令人百感交集,女儿那漫漫成长之路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今年一月,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寻找曹燕华》,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7962/202101/8342.html
文中提到,尽管我在法律上帮助曹老师打赢了官司,但她在我女儿教育成长方面给我的帮助更大。
那时自己还是毛头小伙,对于儿童教育一窍不通。她除了介绍我女儿进了卢湾区极好的幼儿园外,还建议我要花大力气去培养孩子的智力开发,并介绍我每星期去南市区少年宫谢老师那里学习儿童画。谢老师是非常敬业的著名老师,记得他第一次上课就要求我们家长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将来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有意义的。他说不要期望孩子们将来都成画家,但儿童能每次坚持两小时专心致志地画画,以后上学时也会安心听课,另外从小就画画(尤其是画素描),以后对孩子学习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都会有帮助。
受曹老师的启发,我还为女儿报了某教育机构的儿童英语,我至今还记得她人生英语第一课,学的单词是an apple、a pear,那时才四岁。这样每星期各一次的校外学习从女儿幼儿园中班就开始了,一年四季,每周两次,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都是骑着自行车带着女儿奔波于家与两个课堂之间,从不缺席。
说到孩子的课外学习,关键在于坚持,而大部分学生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半途而废,《小舍得》里欢欢的择数似乎就是这样。我女儿参加的两个学习项目一直坚持到初三中考前才结束,这就像一场马拉松,开始是万人赛跑,最后能够持之以恒到达终点,并获益匪浅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1992年春夏之际,由于上海建设地铁一号线陕西南路站,我们家好好的房子被动迁,全家搬到康健小区居住,女儿秋天刚入小学一年级就遇到巨大困难。为了坚持不放弃她课内外的学习,我每天大清早用自行车带她上公交车站,经过近一小时的车程,到达肇嘉浜路陕西南路口,然后再骑自行车送她去上学(两边各放一辆自行车),放学后她总是乖乖的坐在传达室,等我下班去接她,再循原路返回。遇到要上英语和画画课时,我们父女就只能在外面吃点便餐接着去上课。
一年级撑过去了,1993年夏天我用康健两套动迁房置换了市中心的一套(为了女儿学习放弃面积求地段),为她后续坚持课外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整整五年的小学生涯中,女儿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子悠妈妈说的那种“班级前三名,年级前十名”状态。
1997年,女儿进入五年级末期,上海小升初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为了减轻小学生负担,防止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取消了小升初考试,所有小学生均通过电脑派位就近升入初中。同时为了保持上海顶尖中学的竞争能力,市政府特批保留四所名校实行跨区择优录取招生。这四所学校分别为“华师大二附中、上海中学、上外附中和市三女中”。上海数以千计的小学平均每家只有2-3个推荐保送名额。这下学校可热闹了,各路神仙使尽全身力气,千军万马争相抢过独木桥,搞的校领导和教导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各种推荐方案五花八门,亚历山大之下,最后决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把各班优秀学生五年级的所有考试成绩加总,确定排名并公布于众,接受所有家长和学生的监督与评判。
平心而论,若按德智体全面发展评判,女儿基本没戏,因为她历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一直到大学毕业都没有当过任何班干部,只当过英语课代表:))。一星期后,公示结果揭晓:最终花落我家,女儿如愿进入以上四所名校中的一所。有意思的是一位家长是我们邻居,她儿子与我女儿成绩一直处于伯仲之间,她告诉我说,她真去找班主任仔细核对过分数,她儿子居然与我女儿总分仅差了0.5分而与上海名校擦肩而过,其中一次英语考试我女儿考的满分(120分),她儿子考了119.5分,这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一切尘埃落定后,学校硬要请我去家长会上介绍教育孩子的经验。我只能从命,我的发言题目恰恰就是子悠妈妈的口头禅“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进入名校初中后,由于要跨区上课,我又重新开始了每天骑自行车带女儿去上学的新长征,其间之艰辛,孩子她妈经常说的一句话可以概括“你以后长大了千万不能忘记,爸爸踏黄包车每天接送你上学哦”。
由于班上强手如云,女儿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大为提高,除了完成校内学业外,画画和英语仍然坚持了三年,一直到初三中考才罢手,只是从儿童画已进步到写生再到人体素描,从儿童英语进步到3L再到new concept,毫不夸张地说,这两门本领至今对她的专业也有帮助,在美国英语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了,但画画基本功对于一名专业设计师同样也是有意义的。
由于女儿自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进入名校后,我基本上无需再去操心过问她的学习成绩,她在班上也基本保持在中间偏上的成绩,所以中考又是直升本校高中。2001年中考结束后,她跟我提出想去国外看看,因为过去只是听我每次出国归来说起,西方发达国家如何如何,于是我安排她去悉尼舅舅家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两个月里舅舅陪她去了悉尼大学等高校参观),我感觉这次访问奠定了她的世界观,也产生了去国外留学深造的想法。
女儿高一时,由于交通规则不允许自行车带高中生了,我及时手把手教会了她骑自行车,可为了安全,每天早晨都是我陪着她骑自行车到地铁站,她坐地铁去学校,我去上班,下课后我们再按约定时间在地铁站回合,一起骑车回家,如此情形足足坚持了一年多,直到我拥有了私家车才彻底解放。
三年高中生涯很快结束,2004年高考结束第二天,女儿就要我陪她去学开车并考出了驾照。高考发榜,她顺利考进同济大学自己喜爱的专业。大一就以全班最高分顺利通过英语六级考试,为了出国深造,大三又在淮海路瑞金路口的“新东方”里学习雅思,最终考出了非常好的高分。有意思的是,学校为了鼓励学生考出好成绩,把她的学费全部作为奖励退还,并在校内上了光荣榜。大四上半学期,她就开始准备申请美国读研究生,从联系学校和导师到写简历,并请同济教授写推荐信,一切都是她自己搞定。2008年大年三十,她收到了第一个offer,来自于马里兰大学,记得我们一家吃了一个高高兴兴的年夜饭,春节后又陆续收到了另外四个美国大学的offer,最终她自己决定选择去伊利诺伊州那所名校攻读她喜爱的专业。
2008年7月的一天,骄阳似火,我和太太送女儿到了浦东机场,当她办完行李托运,拖着一个小小的拉杆箱,进入出境大厅前与我们挥手告别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淌下来,女儿孤身一人去举目无亲的美利坚闯荡,等待她的又是怎样的人生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