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在美国遭遇警察(1)

在美国遭遇警察(1)

博客

在美国遭遇警察(1)

 

只因近日美国的“警民关系”一时闹的沸沸扬扬,情不自禁地又想起在美国我们和警察的几次遭遇。

我曾经写过前两次的遭遇,没想到之后居然又接二连三与之遭遇,看来,我和丈夫在美国还挺有“警察缘”的。

立此存照,管咋的,这也是美国丰富多彩的“警民关系”中一个小小的浪花啊!

 

也许国人对警察更惧三分,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孩提时代一哭闹,大人就会用警察来吓唬,所以自小就从骨子里害怕警察,认为警察就是监督、制裁人的。不过,像我们这些良民,一般来说也没什么和警察打交道的地方,对他们敬而远之就是了。

但是自从开车以后,和警察的关系就拉近了,也就开始真的害怕警察了,其实也不是怕扣分、罚款,仍是内心深处对警察的恐惧。

还好,在北京开车的岁月里,由于我们的遵纪守法以及我们的机智勇敢,竟然极少遭遇警察。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北京路面上的电子眼多了,车辆违章、缴纳罚款都是在网上完成,当然就更没什么机会和警察叔叔打交道了。

 

在美国,我们可是压根儿就没想到过会和警察打交道。

1993年,我第一次到美国探望正在读研究生的大女儿,看到女儿用奖学金不但把自己养的水灵灵的,而且还买了一辆小跑车(当然是二手车),看着小丫头开起车来神灵活现的样子,心中煞是羡慕,没想到,我在汽车厂制造厂工作二十年都没有开车的欲望在这一刻竟然被激活了。

女儿看着我眼巴巴的样子,笑眯眯地对我说:

“美国的车和国内不一样,这儿都是自动档的,好开着呢!哪天我教你,保你一学就会!”

终于盼到了那一天,趁着天黑,女儿让我坐上驾驶员的位置,开始在一条空旷的路上练习开车,刚刚开始,司机的座位还没坐热乎呢,一向胆大的女儿突然略微紧张地说:

“妈妈,那边有辆警车,该不会是盯上咱们了吧?你赶紧下来,咱们回家!”

我脑海中迅速闪过“无证驾驶”、“犯法”、“美国警察”一系列的词句。于是,娘俩开始紧张地往回家奔。女儿开车,我盯着后面,果然有辆警车不紧不慢地一直跟着我们,女儿在家门口停下车来,抓住我飞奔进了房门,到了室内不敢开灯,我俩紧张地趴在窗户边,看着那辆直奔而来的警车,大气不敢出,生怕警察会进来抓人。

然而,那辆警车却没有减速,从女儿住所门前正常行驶而过。我们娘俩长吁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地上,相视而笑。自此再不敢“无证驾驶”、“挑衅”美国警察了。

 

第二年,我和丈夫果断地拿下了北京驾照,那年头国内开的还多是手动档车,不管怎样我们终于摆脱了“无证驾驶”的危险。但是,我们持中国驾照在美国能否开车? 遭遇警察怎么办?每当我们到美国的时候,这两个问题就纠结着我们。

2002年,我们的外孙女就要诞生了,女儿临产前我来到了波士顿女儿家。之前在北京听公安交通管理局的人说过,中国驾照在美国有些州被认可,即使不被认可,也可以马马虎虎开三个月车,所谓“马马虎虎”,就是美国警察看到你有中国驾照也许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们一没有国际驾照(中国没有参加此公约),二没有美国驾照(在美国没有绿卡是不允许考驾照的)看来,要想在美国开车,就只能钻这个空子了。

我预备了充足的理由说服那些对我开车有异议的人。您瞧,我有驾照(只不过是中国的而已),还有近十年的驾龄,女儿要临产无法开车,我需要开车带她去医院,需要开车去超市购物、需要出去替女儿办些事情 …… 

就这样,胆子越来越大。逢周日,女婿要在家照顾女儿,我就自己开车去挺远的另外一个镇上的教会,时而还开车带着女婿哥哥的岳父母出去逛店。

谁都知道,美国是一个车轮子上的国家。在美国如果不能开车,就等于没有了腿,没有腿的美国人可以坐公交车,可没有腿的中国老人由于语言不通,不会坐公交车,若再没有儿女们帮忙就真的哪儿也去不了了。

不能随心所欲地出门、不会说英语,这没腿、没嘴的生活是没有任何乐趣的,这是很多来美国探望子女的中国老年人觉得寂寞难捱、呆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我认识的一个中国女孩就曾经很无奈地对我们说,她本想把她的爸爸妈妈接到美国来安度晚年,谁料到爸爸仅仅住了一个月后,便对她说:

“虽然这儿的山好、水好、空气好,可是我总有一种张学良将军被囚禁的感觉,女儿的心意我领了,求求你还是让我回国吧!”

这个女孩很无奈,只好把爸妈又送回到他们的一亩三分地儿去了,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自由地生活。

我们的女儿、女婿都深明大义,为了让我们在美国没有被囚禁的感觉,所以从不阻挠我们开车,每当外出旅游,总还要让我们在宽敞的公路上开车撒着欢儿地跑,时不时地再租上一辆名牌豪车,让我们大过其瘾。

尽管有女儿、女婿的全力支持、尽管我们口袋里揣着北京驾照,但是北京交管局领导的说法在美国始终找不到正式的法律条文,所以我们从不敢造次。

 

直到2010年的一天,女婿的同学用中国驾照在美国租的车子,带着妻子、女儿、丈母娘从西部加州横穿美国大陆,一直开到东部麻州的波士顿,这一下让我们睁大了眼睛,领教了中国驾照的厉害,我们开始认真地请教来客。

那个小伙子一听说我们是他的清华学长,竟然十分兴奋,不仅大肆鼓吹中国驾照的威力,用他的实践向我们证明中国驾照在美国租车、开车、买保险没有任何问题,而且极力撺掇我们大胆地在这儿开车,不但能更好地帮助女儿、女婿,自己也过得舒心自在。

这个小校友绝对没有想到,他的这位学长叔叔可是个有名的傻大胆,不仅如此,后面还有一个大胆的女儿给撑腰,他的这席话照亮了我们之后几年的路程。

此后,每逢我们一年一度到波士顿陪外孙们度暑假时,总要带着孩子们开车出去玩,开上两、三个小时车,去北边的新罕布什州或者佛蒙特州找个度假村玩上些天,俩老加俩小甚是欢愉。

直到2014年我们在美国取得了正式驾照之前,我们每年来美国的这段时间,都会持中国驾照在这里开车,不敢说横膀子逛,也基本是随心所欲,包括我俩到遥远的俄勒冈州租车自驾游,居然都很顺利,从没有被警察捞过,也许是艺高人胆大,也许是有女儿、女婿支持,觉得腰杆子硬,也许只是运气好罢了!

现在回过头想想,其实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总之,这十几年中,我们从没有因为开车和美国警察打过照面,运气真的是太好了。

1,在奥特莱斯(OUTLETS)首次遭遇警察——万分惊魂

记得2000年前后,我们与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合作推进交警检测醉驾项目时,听交管局领导说过,美国警察人手一台酒精检测仪,人均身佩7种装备(包括武器在内)。

我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美国警察,根据这些所闻、加之影视中所见,印象中的美国警察应该是人高马大、彪悍强壮,黑人居多,否则7种装备的负载也得把他压得走不动道。

当时我想,如果将来有机会见到这些威风凛凛的美国警察,一定要好好看看他们到底都佩戴一些什么装备,没想到我和他们还真的有点儿缘分。

2010年我和丈夫又来陪外孙们度暑假,回国之前我俩照例要去奥特莱斯购物。

这奥特莱斯是美国著名的名牌商品直销店,不但有我们喜爱的大牌商品,而且购物环境很好,我们每年一次的美国之行,必去这里逛一趟、采购一通。

女儿让我们带上外孙和外孙女,因为按美国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是不允许单独留在家中的。女儿怕这俩孩子逛店心烦,特意嘱咐他们带上几本书,实在不愿意走了,就坐在那儿看书。这两个小书虫只要有书看,就一切OK。我俩当然也乐不得,这奥特莱斯去一趟,单程开车就要45分钟,把他俩带上,也省得我们惦记他俩,还要着急忙慌往回赶路。

在奥特莱斯边逛边玩、悠闲自得,直到把俩孩子逛累了,我们还兴致勃勃地采购呢,在耐克鞋店的门口,我把他俩安排在外面的椅子上坐下看书,我俩进去买鞋。鞋子挑来选去,花的时间比较长,待选好之后,我也有些着急了,此时估计离开他俩已经有半小时了。

我让丈夫马小庄去付账,自己则快步走到门外。

可是不得了!只见外孙、外孙女坐的长椅子前面,正站着两名警察、真正的美国警察! 此时我可顾不上看人家的装备了,只看清这是标准的白人警察!

我知道,在美国如果警察一旦认定小孩的安全没有保障,就会把孩子带走,继而取消孩子父母的监护权,我的头“嗡”地一下大了!

那一年,我们的英语也还很烂,只能听懂警察的几句话,但是我的思维很清楚,动作也很到位。我先一手抓住一个孩子,把他们牢牢地搂在怀里,之后马上声明:这两个孩子是我的外孙子、外孙女,我是他们的姥姥,然后我开始不停地道歉:

“I’m sorry!”   “I’m sorry!”   “I am sorry!”

如果当时我会说:“下次再不敢了”,我一定会说这句话,好汉不吃眼前亏嘛。不管怎样,就是不能让他们把我的外孙们带走。

那两名警察反复地向外孙们询问,当他们确认我的的确确是孩子们的姥姥之后,就对我进行了一连串的、我也听不懂的教育,此时我估摸着已经没有要带走外孙的危险了,便开始了反复的感谢: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very much!”

那两名警察终于走了,我抹了一把汗,开始听外孙的描述:

是一位清洁工发现了他们独自在那儿看书,就问他们跟谁来的,为什么自己在这儿,之后大概就是这位清洁工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问外孙子、外孙女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在哪个学校念书、爸妈是谁等等。

警察问,是谁带他们来的,外孙说,是姥姥和姥爷。

问:他们干什么去了?

答:他们买东西去了。

问:他们电话怎么打?

答:不知道

问:他们进去多长时间了?

一向憨厚的外孙子此时还挺机灵,说,刚进去一会儿。

再没有询问的内容了,也许下一步就得把他们带走了,这当口,我一脚跨出来了。

看着警察远去,我俩惊魂未定,马上停止采购,立刻带孩子们回家!

女儿听完我们的叙述,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以后注意就是了。”

啊?就这样完事大吉了?!

 

2,沃尔森姆(Waltham)YMCA遭遇警察——诚惶诚恐

YMCA,即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 (基督教青年会),十九世纪创立之初是为了传导基督教,而如今遍布美国各大城镇的YMCA已经是广大美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所喜爱的运动健身的场所,其招牌比McDonald(麦当劳)还要响亮。

2012年暑假,外孙子、外孙女每周两次去YMCA进行游泳训练。虽然女儿家住莱克星顿(Lexington),但是离沃尔森姆(Waltham)这家YMCA很近,也就是5分钟的车程。我们俩对这家健身中心也非常熟悉,每年到波士顿都要上这儿来游泳,加入他们的会员。

那一天俩孩子是下午5:30上课,我们把他俩送到了YMCA之后,照例回到家中,一个半小时之后再去接他们回来。

然而没有多久,接到女儿的电话,问:

“壮壮、苗苗回家了吗?”

“没有啊,不是在YMCA上课呢吗?”

“你们去一趟YMCA吧,教练说找不到他们俩,你们去看看怎么回事。”

我们俩立刻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马上开车赶到了YMCA

一进入游泳馆,迎头碰上了紧张的教练,问清了我们是孩子的姥姥、姥爷之后,教练说,本应在5:30的训练因故改在7:30开始,前台的服务人员说,俩孩子刚才还在这儿等家人来接,现在突然不见了,打电话问过他们的妈妈了,才知道家里也没有,于是教练报告了上级,他们开始在YMCA室内的游泳池、健身房到处寻找这俩孩子。

我提出到外面的操场去找找,那是一大片绿草地,每逢暑假,许多孩子Camp的项目都是在那里进行的。出去找了一圈,无果。再回到游泳馆时,门口已然停了两辆警车,不用说,这肯定是YMCA报的警。

警灯不停地闪烁,闪得我心里慌慌的。这期间,我们与女儿之间,警察与教练、教练与女儿之间都在不停地用电话沟通。

我很奇怪,孩子们不见了,女儿怎么能如此沉得住气,女儿冷静地说,只要两个孩子在一起,就应该没有什么危险,因为她的儿子虽然11岁,但是很有主意、她的女儿虽然才10岁,胆子却很大,所以只要他俩在一起就应该没什么问题。

大概又过了十几分钟,女儿来电话说,两个孩子已经回家了,他们是自己走回家的。之前,他们在YMCA的前台试图打电话,让姥姥、姥爷去接他们,但是电话是内线,俩孩子不会用,于是放弃了打电话,开始自己往家走。

我们长吁了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YMCA的负责人来了,拿了两张公文让我们签署姓名,大概是需要当事人签字吧!之后,那名领导认真地告诉我们,以后送孩子们来,需要留在这里等候他们训练,不能离开,我们诚惶诚恐地检讨自己、点头称是。

正当我俩庆幸地准备离开时,一名警察(又是白人警察),拦住了我们,询问马小庄的姓名、住址、出生年月日、联系电话,之后要看他的ID(身份证)。

美国人的ID 就是驾照,在这边住的中国老人,凡是取得正式身份后,不开车的都要去办一个ID ,相当于中国的身份证。我们俩此时一没有美国驾照、二没有美国身份,也没有随身携带护照,唯一能证明自己身份的就是这本宝贝的中国驾照。

直到这时才发现美国警察看不懂这个玩意儿,顶多能看出是本驾照而已,此后我们在驾照上加了一页,变成了 “2.0版” 北京驾照,让美国警察也能看得懂,这是后话。

就在那个警察和马小庄一问一答时,我心里则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盘算着这个老警一旦说我们的中国驾照在这儿不能用,我应该怎么对付。

还好,这个警察不管驾照是否有效(也许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他不管这段),人家客客气气地把驾照还给了我们,礼貌地说了一句:

“ All Set(好了),Thank you!” 

就这样结束了,也没难为我们,我俩这才把心放下,赶忙开车回家。

刚回到女儿家,远远地就看到她家门口也停了两辆警车,原来这两辆警车在外孙们刚一到家就赶过来了,他们要确认孩子们是否安全到家。

此刻女儿、女婿也已经回家了,看见我俩回来,便招呼我们吃饭,我惊愕不已,俩警车还在外面闪着灯,俩警察还在外面守着,这饭怎么吃啊?

女婿乐了:“怕他干嘛呀?我已经和他们谈过了,没我们事儿了。”

“可是警察还没走呢!”我说,

“咳!那两个警察是老熟人,好久未见了,人家借这个机会俩人聊聊,跟咱没关系!”

这顿饭大概是有史以来最奇特的了,两辆警车、两个警察守候在门外陪伴着我们一家老小吃饭,孩子们都熟视无睹,唯我难以下咽。

为了这俩孩子,惊动了四个警察、四辆警车,惊恐乎?高兴乎?

猛然一拍脑袋,嘿!今天出警的四个美国警察,只看清楚他们都是白人,到底他们都佩戴了些什么装备,我居然又忘看了!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劳拉夫人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