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武曌骑唐(1)大唐政事堂的宰相职位演变

武曌骑唐(1)大唐政事堂的宰相职位演变

历史

到了史上唯一的女皇,天可汗的武媚,太宗大人的儿媳,天皇大人的天后,李唐的女爹,酷吏的慈母,改名的狂魔,年号批发专业户,武则天的专场了。

准确的说,武则天这个名字很不合适,因为“则天”是她离世前不久被双规起来后才出现的尊号。

他儿子给她的尊号叫“则天大圣皇帝”,死后谥号是“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是这位大圣的谥号,这就很不合适。

因为李世民庙号叫唐太宗,谥号是唐文帝,到了李隆基时给他老祖又重新谥号为“唐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无论是庙号还是谥号,前面加的都是唐这个国号。

所以准确的说,武则天应该叫“唐则天”。

估计是后世觉得这个名字辱没了这位骑唐大圣的后半生,所以叫了武则天。

武则天的本名没有流传,她第一个正史记载的代号是被李世民赐号“武媚”,她唯一记载的人名叫武曌,这是她在载初元年(689)正月,正式翻身骑唐前造的新字,寓意日月当空照,她一个人把阴阳都兼了,突出一个雌雄同体。

在咱们的讲述中,总体来讲还是叫她名气最大的武则天吧,当然随着历史的进程可能会有若干变化,比如刚进宫时叫太宗大人钦点的武媚,跟李治眉来眼去时叫小武,跟李治深入交流后叫武姐,两口子对打舅爷时叫战友,李治风疾半死不活时叫老武,李治死后就叫武爹,根据剧情和年龄咱与时俱进的进行切换。

武则天始终被骂她的人说她成分低,实际上人家的家门并不差,武则天他爹武士彟是李渊太原起兵时的嫡系,封的是应国公,咱们太宗创业时代讲过,武士彟是少数李渊能放心指挥的嫡系,死时据说也是因为贞观九年听说李渊死讯后哭出了病,最终吐血死了。

武士彟死后李世民给赠了礼部尚书,还命李勣给办的丧事,这份门第可不低,武则天她妈的来头更是比她爹高多了,算是大业时代的传奇女同志了。

武则天她姥爷杨达是隋观德王杨雄之弟,官至纳言,大业八年在杨广刚现眼的时候死的,追赠吏部尚书、始安侯,谥号恭。

那么高的成分,养出来的闺女就容易有个性,武则天他妈妈信佛,因种种原因一直没出门子,直到李渊时代才以四十四岁高龄嫁给了死了媳妇的武士彠,随后生了仨闺女。

武德七年,李世民基本跟那爷仨摊牌的年份,武则天出生了。

虽说他爹是老李的人,但后面政局过渡还是挺平稳的,武士彟还没反应过来就成贞观忠臣了,按理讲武则天应该有个很平稳的人生,先是快乐长大,然后门当户对的嫁个官,随后相夫教子的过一辈子。

但武则天12岁的时候,武士彟死了,她的族兄武惟良、武怀运和亲兄弟武元庆、武元爽等开始挤兑她妈妈和她们姐仨。

这个经历给武则天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为女人,男人死了天就塌了,自己就得被欺负,家族里面就说不上一句话。对于自家兄弟们的恨意让武则天牢牢记了一辈子并最终一个个的报复了回去。

客观来讲,武则天对他兄弟们的反杀也蒙蔽了李治。

李治是真没想到,疯起来连自家根儿都拔的老武最后的梦想是当武爹。

死爹的两年后,贞观十一年十一月,李世民驾幸洛阳,听说了14岁的武则天容貌美,随后召入宫成为了太宗的武媚。

14岁的武媚就此成为了正厅待遇的五品才人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人生,但刚入职的12年中,武则天陷入了职业生涯的瓶颈期,始终没往上有啥突破和提拔。

职业颓废期的具体原因肯定是不能记载,不过从她晚年回顾自己职业生涯时曾经举过这么一个例子,大概能猜出来太宗大人为啥冻结了她的人事档案。

老武说:当年太宗有匹马叫狮子骢,又壮又野谁来也驯不服,我当时在旁边就说:我能制服它,给我仨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我先拿鞭抽它,不服用铁棍擂它脑袋,再不服用匕首我捅死它!太宗听后连夸我志气好宝宝。(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

知道她为啥提不上去了吧。

这娘们手太黑啊!

在李世民这,大唐就不许那么牛逼的人存在!

李世民那么大的英雄,他爱的是长孙皇后那样柔顺至极的。

话说李世民下班特别爱跟长孙皇后嘚嘚朝里的事,每次皇后都是不听不听我不听,母鸡不管打鸣的事。李世民还就得嘚嘚,还就爱玩个强迫,然后长孙皇后就不搭理他。(太宗弥加礼待,常与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李世民爱就爱的这份感觉,天天外面见的都是猛男,回家要是还看猛男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知道为啥给你赐号“武媚”吗?

你戏路要在千娇百媚上发展,别特么老给朕拍恐怖动作片!

瞅给你能的,又是鞭又是棍子又捅刀子的,这睡边上得多特么吓人!你快当你的小破才人吧!


剧情再一个转身,李世民不行了,李治作为太子要天天去看他爹,正巧这个时候武则天也在身边侍驾,估计是李世民拿骁勇的武则天当门神用了。

一晃十几年性子磨下来,武猛男变了,眼里会勾搭人了,真成武媚了,这一来二去就跟李治确定了眼神。

然后李世民死了,老领导的御用工作人员都被安排去感业寺出家了。

可以了,武媚同学可以歇一歇去候场了,我们要写重要内容了。

“武曌骑唐”这章前半截的绝对主角,李治登场了。

李治生于贞观二年六月庚寅,贞观五年封为晋王,贞观七年遥授并州都督,贞观十年长孙皇后过世时李治年仅9岁,哭的好伤心。

李世民对这个孝顺的嫡幼子宠爱非常,准确的说,李世民对自己和长孙皇后生的三子四女都独一档的宠爱,都属于惯天上那种,李治就是占了小的便宜了,他要是跟李承乾和李泰踩肩膀生下来的,肯定是三王会战夺太子之位,李世民这辈子哪都能控制住,对于孩子方面是真勒不住。

贞观十七年,李治的两个哥哥双双退场,16岁的李治凭借自己的“无害性”躺赢了皇位之争。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讨伐高句丽,自从确定了日子李治就天天哭,天天给他爹飞马传递自己的每日工作情况,等大军凯旋后李治又跟着李世民来到了自己的封王地,也是自家龙行的晋阳随驾,李世民生了疮,李治亲口吸脓,扶车辇步行跟从了多日。

这孩子表现的非常好。

在李世民的很多光芒下,后世很多时候忽略了他的伴君如伴虎。

他是皇帝,是天可汗,是天下权力欲和征服欲最强的男人。

李承乾和李泰为什么最终这个结局?

因为李世民也是人,他爱这俩孩子,爱到了没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是他过度的爱让这两个嫡子互不心安,这两个孩子之所以最终被废了,也是因为这俩孩子最终触及了他的底线,随后他变成了钢铁慈父。

自幼丧母,亲眼目睹了俩哥哥咋倒台的李治在成为太子后一直很小心。

在李世民的眼中,安排李治这孩子当接班人简直完美了。

在李世民的眼中,他最后安排的这个班子也堪称完美,是一定能和衷共济的进行完美过渡的。

来看看李世民安排给李治的股肱之臣们:长孙无忌、李勣、褚遂良、刘洎、岑文本、马周、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我们仔细看一下履历(前面三位大佬下节单独说)。

刘洎,荆州江陵人,最早出身于南阳刘氏,萧铣的黄门侍郎,萧铣灭亡时刘洎人在岭南,献表归唐后被授为南康州都督府长史。

贞观七年,刘洎拜给事中,进入门下省开始被李世民锻炼。

给事中位次于黄门侍郎,编制四人,正五品上,为门下省重职,分判本省日常事务,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事权甚重。

贞观十一年,刘洎改任治书侍御史(御史台次官)成了纪检干部,后任尚书右丞去尚书省又转了一圈。

贞观十三年,刘洎改任黄门侍郎又回到了门下省。

岑文本,邓州棘阳人,他跟刘洎一样都是荆州人,是萧铣的中书侍郎。

萧铣投降后岑文本劝李孝恭止杀,后被任荆州别驾、行台考功郎中。

贞观元年,岑文本入中央为秘书郎,后经荆州的恩主李靖推荐,授中书舍人进入了中书省,中书侍郎颜师古免职后岑文本代为中书侍郎,专掌机密。

说完这两位要阶段性的整整队,李世民在李治成为太子后给安排了四位师父,刘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这四位轮番去东宫与李治谈治国理政。(上乃命洎与岑文本、褚遂良、马周更日诣东宫,与太子游处谈论)

这四位中,刘洎和岑文本犯了路线错误,荆州派这俩之前是表态站队李泰的。(太子承乾既获罪,魏王泰日入侍奉,上面许立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亦劝之)

虽然立场有问题不过二人由于政务水平高,李世民也并没有在乎,继续选了给做李治的老师,这里面其实也有工具人的考虑因素。

李世民安排这四位老师都是谏臣,是本着小树得砍的考虑给李治配的。

有一次苑西守监穆裕忤逆了圣旨,气的李世民要在朝堂上杀人,李治赶紧进谏劝他爹刀下留人,事后长孙无忌给他外甥打圆场对李世民说:自古太子进谏都是趁皇帝心情好的时候,今陛下发天威之怒,太子却申犯颜之谏,古今未有啊!

李世民说:随根儿啊!朕这些年就爱听魏征怼朕,魏征死了之后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又接棒接着怼朕了,这孩子自幼在朕身边,天天看见的都是朕爱听进谏,所以今天自己扛炸药包上了。(太宗谓司徒长孙无忌曰:夫人久相与处,自然染习。自朕临御天下,虚心正直,即有魏徵朝夕进谏。自徵云亡,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继之。皇太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悦谏,昔者因染以成性,固有今日之谏耳)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命李治在定州监国,岑文本被李世民安排伐高句丽“凡所筹度,一皆委之”最终累死在了路上,刘洎被任命为检校民部尚书兼太子左庶子,与高士廉、马周共辅太子。

李世民临行前嘱咐刘洎道:好好辅佐太子,国家安危在你身上。

刘洎道:愿陛下无忧,大臣有过失者,臣谨即行诛。

这话太狂了,诛不诛杀这事不该你说,李世民给了他警告: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你性格容易冲动,恐以此取败,深宜诫慎,以保终吉。

同年十二月,李世民班师时在途中患病,刘洎与马周前去探视,随后褚遂良传问皇帝起居时,刘洎哭道:圣体患病,情况相当不好!褚遂良随后向李世民诬奏道:刘洎说国家之事不足虑,当行伊尹、霍光故事,有二心的大臣诛杀后自然安定!(洎、周出,遂良传问起居,洎泣曰:“圣体患痈,极可忧惧。”遂良诬奏之曰:洎云:国家之事不足虑,正当傅少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

后来李世民病愈后向刘洎问这事,刘洎据实回答,马周也为他作证,但褚遂良很坚持,你就是要造反!

最终李世民赐死了嘴上没把门的刘洎。

褚遂良是李治的铁杆拥立派,抱的也是长孙无忌的腿,他的坚持其实表明了背后政治势力对荆州派的态度,当然刘洎自己也有作死的成分,皇帝的病情好坏是否该忧惧不是你能张嘴的!你那句“圣体患痈,极可忧惧”本身就容易被各种解读,容易在朝野上下造成恐慌!

你是重臣!说的每句话都应深思熟虑无懈可击!死在嘴上那谁也别赖,高层建筑就这规则!

一个病死一个失言,刘洎和岑文本这俩原本支持过李泰的都在伐高句丽后退场了,咱们接着看。

马周,清河荏平人(非关陇系),少孤贫好学。武德中期补州助教,辞官西游长安时客居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李世民令百僚上书言得失,常何哪是这块料,随后马周代常何上书了二十多条,直接说李世民心坎里了。

李世民看后纳闷道老常你没这墨水啊?

常何道:此非臣所能,是我家客马周帮我写的。

马周就此被李世民直接拎到了门下省上班。

贞观六年,马周被任命为监察御史,成为了御史台三院之一的察院长官,品秩不高但权限广,每次奉命出使都合李世民旨意,李世民还因常何举荐有功赐帛三百匹。

注意,马周跟刘洎一样,在更上一层提拔前干过监察干部。

贞观十一年,任给事中,回到了门下省。

贞观十二年,转任中书舍人又进了中书省。

贞观十五年,马周升任治书侍御史(御史台副官)兼谏议大夫,又兼检校晋王府长史搭上了此时还不显山不露水的李治的车。

贞观十七年,李治被立为皇太子时,任回中书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后来成为太子四位老师之一,他本来是李世民安排的继李勣之后关东派的一个关键压舱石,能力履历都够,在李治上位前就是晋王官署了,跟李治关系也好,他本身能力和人品也都深受朝野认可,所谓“周既职兼两宫,处事精密,甚获当时之誉”,但无奈寿数不够,贞观二十二年病死了。

张行成,定州义丰人(非关陇系),出身中山张氏,隋末时以察举入仕授员外郎,后为王世充的度支尚书。

王世充被灭后任为谷熟县尉,后在长安参加制举(为选拔“非常之才”而举行的不定期非常规考试)考中后改任为陈仓县尉,武德七年调任富平县主簿。

贞观年间,张行成在富平县任职期满被召入朝,授为殿中侍御史成为李世民的纪检干部,因执法严明,弹劾官员,不畏权贵而深得赏识,后升任给事中入了门下省。

熟悉不熟悉?

跟刘洎和马周一个意思,都是监察干部,随后入门下省。

后来李治成太子后,张行成时任刑部侍郎,李世民把这位纪检部门出身的关东干部放进了东宫成为了太子少詹士。

高季辅,渤海高氏(非关陇系),年少时勤奋好学,精通武艺,以孝母闻名,隋末纠集数千人成为了一方老大。

武德元年十月,高季辅与李密部将李育德、刘德威等投唐,授陟州总管府户曹参军,随后武德时代表现不详。

贞观元年,他和张行成一样,作为河北人被李世民提拔为监察御史,弹劾权贵,不畏权贵,后迁中书舍人。

贞观十七年李治成为皇太子后加授了高季辅为太子右庶子。

刘洎和岑文本都是荆州人,马周、高季辅、张行成这都是河北人,这五位除了岑文本本身是十八学士而且因为文章写的实在太好之外发现没发现一个特点?

他们都是从监察干部干过来的。

体会下李世民的政治手腕,看上你了,但你的成分和资历如果不够格,那就进御史台养养官威。

在古代,每个时代都有着当时大领导们规划好的上升路线,是有政治规则的,要善于思考与总结。

这帮人都是没有根子的,李世民之所以绕这么一大圈把他们都提起来是为了制衡那帮打天下的功勋集团的。

往后看,资历猛根子硬的,就都不用监察部门转这一圈了。

于志宁,八柱国于谨的曾孙,隋末任冠氏县长时因山东大乱弃官回乡。

李渊自太原起兵打入关中后于志宁就到长春宫前来求官了,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

当时负责渭北招降的是李世民。

于志宁就这样上了李世民的车从此没下来,李世民成立天策府后于志宁又成为了天策府从事中郎,是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上位后于志宁任中书侍郎成为了中书省副官,贞观三年随后加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

贞观十四年,皇太子李承乾日益奢侈放纵,于志宁写了《谏苑》二十卷对李承乾规劝,被李世民赐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又让兼任太子詹事。

于志宁就是李世民插在李承乾身边的一个钉子,天天在教他学好,一度气的李承乾暗中派刺客刺杀于志宁,但根子这么硬的人哪里杀的动,李承乾被废的时候,东宫官属被全部打掉,只有于志宁没事,还被再次任命为了太子左庶子。

于志宁就是李世民安装在接班人身边的实时摄像头,随后李治在这位于师傅的眼皮下六年没出任何问题。

还是那句话,这孩子的内功很棒。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李世民崩于避暑的翠微宫,仅仅转过天来,李治的第一波任命就宣布了:以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摄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

李治没有马上搭理跟他一起被他爹最后时刻叫进屋的舅舅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而是迅速把原来太子班子的于志宁,张行成安排进了门下省做一把手的侍中,高季辅安排进了中书省做一把手的中书令。

任命宣布后的第二天,李治才启动还京。

从后面的一整套思路打法来看,李治并不完全信任自己这位扶自己上位的娘舅,而且权力的欲望一点不比他爹少。

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这三位太子班子分别被李治紧急任命为了侍中和中书令,从这两个官职大家也该知道,草创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尚书省又边待着去了。

来看看贞观一朝的班子演化。

唐初的班子固定成员最开始叫知政事官,当时能进班子跟李世民定国家大事的,常务的是尚书左右仆射,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这六位被称作知政事官。(《旧唐书.职官志》: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人,为知政事官,其时以他官预议国政者,云与宰相参议朝政)

李世民由于担心三省这帮领导各自在办公室推诿扯皮于是将选进班子的这帮宰相,也就是知政事官们合署办公。

宰相们就此被攒到了一个地方,其办公地点称为政事堂,最早设置于门下省。

贞观元年的九月,中书令宇文士及降职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预朝政进了政事堂,李世民就此开了口子,非三省的官员也能进班子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九月,辛酉,中书令宇文士及罢为殿中监,御史大夫杜淹参豫朝政。他官参豫政事自此始)

李世民这个调整非常高妙,班子里不能太固定化,那样对皇权不利,不一定非得提拔到三省长官的岗位才能跟我谈论大政,毕竟三省那长官都是国家体面,不是说踢就能踢的,啥玩意得讲究个政治规矩,得讲究个名正言顺。

为了制衡三省长官与此同时广开言路上通下达,当李世民看上谁,想用谁时就给加个“参议朝政”或者“参豫朝政”的衔,你也进班子来跟最高领导们一块合计。

政治是不断演化的,知政事官的人员构成和名号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像加“知政事”、“参预政事”、“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同掌机务”、“参知机务”这堆名号都是进班子做宰相的意思,实际上此时还只是临时工,不是固定官职,领导哪天看你不顺眼了随时能撤,只有正牌的那六个挪起来不那么轻松,需要正式流程。

李世民这个临时加衔的思路成本低还好用,保证了班子内的动态流通。

贞观四年时,曾经有过那段著名的李世民埋汰自己姨爷爷的对话,李世民问:隋文帝是个啥皇帝呀?

同志们别的好话不敢说,就说了个勤政。

李世民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李世民啥意思呢?

宰相这帮就是要和百官商量的,在百官和政事堂进行全面沟通后,由宰相们进行仔细筹划并形成方案随后报给我,我听这方案行不行,行的话批准,不行的话我也不说该咋办,我就不同意,顶多定个方向,你们给我改去。

李世民不再掺和底下的具体事了,国家太大了,啥事都自己做决定就累死了。

总体来讲,李世民开始给自己规定权责范围:

1、确定大政方针;(李世民定调:我准备要干啥大事了,国家要往哪个方向走,要打谁)

2、确定制度和法令;(推动大政方针的后续,以及目前下面反应上来啥问题了,国家机器哪的零件需要调整了)

3、五品以上官员选拔;(这个不用解释,文武分别由吏部和兵部往上拟,报到尚书省,再由尚书省往上报到中书和门下,看上去吏部兵部挺牛的,实际上都得是班子同意,不给你过你一点办法没有)

4、处理日常外交和突发政务。(谁有野心,哪里闹灾的突发事件)

贞观初年,尚书省的领导还能进政事堂,但后来慢慢尚书省就被排除出去了。

皇帝的很多心思和内部小话是需要和尚书省隔绝的。

因为尚书省下接六部百官,上面又能通着天,这要是能力太强你是想以武德年间尚书令为榜样吗?

贞观三年,李世民就给出了“中书、门下,机要之司”的说法,对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定位限定在了机要。

贞观元年十二月和贞观二年正月,萧瑀和长孙无忌就先后罢去了尚书仆射,此后一年间没有再任命尚书仆射,而以尚书左丞戴胄、尚书右丞魏征负责尚书省的工作,让四品官的尚书左右丞担了更大的责。

李世民很明确的对尚书左丞戴胄官方给予了尚书省权限的授权:尚书省天下纲维,百司所禀。若一事有失,天下必有受其弊者。今以令仆系之于卿,当称朕所望也!

虽然贞观三年二月李世民又重新任命了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尚书左右仆射,但不到两个月李世民又专门下敕:“尚书细务属左右丞,唯大事应奏者乃关仆射”。

尚书左右仆射被架空打压,入班子的名词也由“知政事”、“参预政事”、“参知政事”慢慢演化到了大批量和“机密”挂钩,贞观十六年以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贞观十九年高士廉等六人同掌机密;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中书舍人崔仁帅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贞观二十三年六月李治即位后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参掌机密。

这个过程也跟隋是一个进度,都是政权稳固后,尚书省被拎出来成了干活的,尚书省跟最高阶层进行了切割,由中书省起草诏敕,经门下审议后奏请皇帝批准施行,这是所谓的“佐天子而统大政者也”,人家这俩部门是官僚系统的核心了。

贞观十七年“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出现了,从名字上确定了班子成员以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为核心的格局开始形成。

这个调整除了冠名权外,制度也再次被李世民进行了创新。

像一品的长孙无忌在政事堂中由于资格太老是没人敢说话的,所谓“同中书门下三品”,即一品二品大员被指派担任知政事官的也全部同中书令、侍中一样按三品官的身份任职,所有的宰相在官职上都平等,一二品仅仅是工资待遇高。

这是防止三公这种正一品的高官进了班子后欺压侍中和中书令,等到了李治时期,不仅三品以上高官入相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连四品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入相也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把更底层的干部们也给端成一边齐了。

无论你品级之前是高还是低,只要进了班子就肩膀齐。

为什么呢?

李世民时代,考虑的仅仅是高级干部不要以势压人。

到了李治时代,开始考虑用三品以下的低级干部制衡高级干部了。

他毕竟流着李世民的血,他对权力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他对他的那位开国二号人物扶他上位的亲娘舅,不太放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什么是民主?#伯恩斯大使的民主对话#第一集(1)《神秘花园》&《Love Me Tender》(待会删)大家低调浏览!!!大模型之争(1):“参数为王”?普通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逃离 - 建国先贤的故事(1)武韦之乱(1)她知道,她从一开始就什么都知道高纯度氟化氢突围记 | 半导体材料故事(1)白玉兰奖最失落的五位演员,个个演技炸裂,却没有被提名早财经丨徐州:推进以数字人民币发放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部分工资;退休8年,刘张君被查;中介贿赂张靓颖前经纪人中标被罚210万她的故事(1):“我觉得自己挺棒的。”从美国转学瑞士,华人妈妈的观察与思考(1)那些华人无法涉足的行业(1)武曌骑唐(6)手握权柄到最后一秒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死了,恶龙的封印解除了(万字篇)武曌骑唐(2)永徽的权力暗战下,“比丘尼”变成“武战友”的时代机遇你这样旅行好辛苦,嗯,主要是为了刺激|2023日本游记(1)2023年中考南京升学数据合计(1)亲妈们的头等(疼)大事!宝宝的第一口干货该怎么吃?第九届国际数学建模挑战赛(IMMC 2023)大中华区答辩决赛在香港科技大学成功举行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1):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2023多伦多及周边16个排骨节(Ribfests)大盘点!武曌骑唐(5)贞观红利的吃干抹净,由盛转衰的临界交点宰相找高僧算命,高僧:只要吃满一万只羊就得死!结果字字应验敏楠:懒人懒游台湾(1)一个tenure的故事天可汗(7)钱权名的不能全占原理,女皇骑唐的蝴蝶效应源头(万字长篇)“悯农”的李绅官至宰相!为啥被严惩“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经典回顾】动力学平均场7:超越局域近似—费曼图展开(1)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1)灭霸的人口理论小幽默,武曌的祸国殃民成绩单(万字篇)盛唐气象的最后挽歌(5)拐点整个中国历史的宰相粉墨登场武曌骑唐(4)李治得了“不死癌症”后的权力最优算法选择癸卯花见马英九五一游记(1):出门这么难,到底还是出来了去大唐!去大唐!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