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缘分/之十:画家孔柏基(图)

缘分/之十:画家孔柏基(图)

博客

1979年回上海度蜜月,只有三天,如果看画,看哪一位?---我请教我的启蒙老师TTW。他脱口而出:孔柏基。

我去到黄浦区少年宫12人展,佳作不少,可是,正向我的启蒙是说的,只有孔柏基的作品,把我吸引住了----以至数年后,同时展出的画家见了面---我完全不记得了。。。

尤其是孔先生的佛像系列,尤其印象深刻、既有古意,还有新思---来自他的内心。。。我在想,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不管了,标价非常合理,我想收藏几张,尤其是我太座,看中了一张荷花。。。少年宫的人员,立即打电话通知孔先生,他烽火地骑着自行车来到现场了---好大气成熟男子汉呀--居然有如此细腻的情感色彩。。。他还跟我有缘,马上请我到他家去---“我的好作品,在家里。。。”完全不设防---那是文革后不久的年代呀---后来还听说,文革中,他因为是名家干部,受到不少不合理的对待。。。。可是,此时的他,完全是个坦荡又热情的艺术家,仿佛那些个不看的经历---没有留下痕迹。。。我喜欢这样的男子汉,我不欣赏正在流行的伤痕文学、和美术。。。

后来到了北京,北京的朋友赵以雄也有这样的经历:他问陈逸飞,上海画家的画,谁值得看?---孔柏基!---陈逸飞也没有考虑。

数年后,孔先生去了敦煌、组织了上海现代画研究班,80年代美术界的精英---个个喊他孔老师----可是,他不许我喊他孔先生,来信和我称兄道弟---我真是受宠若惊。。。

最求艺术,他有自信,不谦虚,但是,没有自负,更不会自私----81年再聚,他无私地将好朋友、老前辈、名家等,直接介绍我认识、拜访。有一位漫画及导演阿达---我们三人同防金山农村,欣赏农民画家。。。一路上真是开心啊,没有任何隔膜---虽然,我在香港快十年了---他们没有当我“外人”。

 

 

可能是包含下列内容的图片:3 位用户和一群人坐着

80年代中,日本传媒报道了孔先生敦煌印象绘画(纸上油画),火了起来,邀请他去日本展出,作品全部售罄,广获好评。。。后来,上海有人也仿他的“纸上油画”--还说是“创始人”,我愤愤不平,他却一笑置之。。。

孔先生年少时,正逢抗战胜利,听说国民党军官的亲戚来访,他早早去弄堂口迎接“抗战英雄”----远远看到,穿着军大衣的帅气”英雄“坐着三轮车到了弄堂口,下车了,直奔他来。。。可是,”英雄“背后的三轮车夫追了上来:长官,您还没付车钱。。。”啪“---只见“英雄”一个潇洒的转身,给了车夫一巴掌:妈的!老子冒死抗战!做你的三轮车还要给钱?!。。。---从此,少年的”英雄“梦成了泡影,他参加了”反饥饿!反内战!要和平!“的游行,他参加了共产党。。。直到文革,他的”共产梦“成了另一个泡影。。。

80年代中,他来到了纽约,专心写生、创作,在日本、美国、欧洲、香港、深圳、北京。。。举办好多次个人画展,越画越好---好到找不到合适的画评---我私下对他直言,他笑着点头,还说,林风眠在,就好了。。。实在的,孔先生待人太宽厚,为他写画评的人,一半是在是在炫耀自己、甚至误解、降低了孔先生作品中的含义。。。他笑笑说,嘿嘿,是他打电话来,我不好意思拒绝。。。

他的经纪人曾经叫我写,我说,我是后辈,不太合适,再说,我的水平也有限。

1989秋季,我们在纽约重逢,某日他对我说:还好,你没在中国的大学学画。。。(对我个人而言)

孔先生晚期的抽象作品,是他创作生涯的大飞跃,已经有了非常惊人的新意,随心所欲,返璞归真,绝对的自然又脱俗,不是为抽象而抽象,而是他晚年对艺术、对生命、对世界的一个更博大的观感。。。

孔柏基先生三年前(1932-2018年)离开了我们,我一直没有写他,今天,在此,点燃一枝心香:愿孔先生在天之灵,永远安详;愿孔先生的艺术,长存人间。。。

----------------------------------------

我不敢说自己是孔先生的知己,不过,1979年,我就就开始收藏他的作品。。。你看看(下图)那年上海少年宫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现在还能找到麽?

------缘分来了,千万不要让它溜走啊。。。

可能是包含下列内容的图片:5 位用户和一群人站着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江上一郎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