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故事(5)乡村的女孩子们
麦琪去的那个公社地处上海市和江苏省交界地区,是上海郊区农村中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之一。直到60年代末期,农民家才有了电灯,后来家家户户又装了广播喇叭,公社有线广播站转播的各种节目渐渐开阔了农民的眼界。但那里远离市区,交通不便,当地人以前很少接触过城里人,对城里人的生活习俗一无所知。后来随着下乡知青陆续迁入,当地的年轻人渐渐地对知青充满好奇,也很想了解城里人的生活习惯。
到了乡下一段时间,与麦琪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就喜欢来她的屋子里玩,其中来得最勤的当然是招娣和玲娟了。她们来的时候手里总是带着针线活,纳鞋底或绣兜头。麦琪想起自己小时候两三年级时就有了塑料底的布鞋,后来还有了球鞋和皮鞋,为什么她们还要纳鞋底做鞋子?后来才知道塑料鞋底在地里会打滑,容易摔跤。当时农村人的收入普遍较低,买不起其它的鞋子,如果在农村的土路上走,鞋底的磨损不大,因此他们觉得穿布鞋比较经济。
麦琪去乡下时带了一个直经大约有两尺多的木盆,是专门为洗澡准备的。农村人没有洗热水澡的习惯,天气热了就在河边洗洗擦擦,麦琪要烧了热水放在澡盆里洗澡,农民们觉得很奇怪。麦琪从女孩子那里了解到,她们平时会去河边洗脚擦身,冬天晚上睡觉前用热水洗一下脚。后来她们看见麦琪用澡盆洗热水澡,也到镇里去买了澡盆洗热水澡。玲娟因为哥哥结婚,家里住房短缺,所以常常到麦琪的住处睡觉,麦琪就“逼”她每天要洗干净了才能上床,渐渐地,玲娟也养成了睡前清洗的习惯,还向其她女孩子宣传每天洗干净的好处。
那个时候,织毛衣技术还没有在农村普及,女孩子们没有完全接触过绒线织针。有一次麦琪把毛衣拆洗了重织,女孩子们看见了,觉得很新鲜,就要麦琪教她们织毛衣。麦琪很乐意教她们织毛衣,还带她们去镇上买毛线,有时会把家里多余的织毛衣针送给她们。女孩子们学会织毛衣后,还帮家人织毛衣。玲娣在结婚前为男朋友织毛衣的事成了村里家喻户晓的的一段佳话。
除了农忙季节,招娣和玲娟常常在晚饭以后拿着针线活来找麦琪,后来还加了一个玉兰嬸的女儿建英。建英比招娣小一岁,读了初中,长得秀气,皮肤比较白,在农村女孩中算是比较漂亮的,用当地话说是“出客”。那个时候,农村的人都自己织布做衣服,很少有人去镇上买布做衣服,因此女孩子们对麦琪穿的衣服,无论是料子还是式样都很感兴趣。
夏天一到,农村的妇女和女孩就穿一个肚兜,麦琪以前只在书里看见过这种服装,当地妇女竟然收工一回来就穿肚兜,这着实把麦琪给吓了一大跳。玲娣当时还说要送她一个,麦琪婉言谢绝了。当时城里的妇女和女孩子穿的内衣是小背心,后来又有了胸罩。这几个常常来窜门的女孩子,开始对麦琪的内衣有了好奇心,特别是玉兰嬸的女儿秀珍,她先是说要看看,后来又说要想试试。她们告诉麦琪,老知青玲玲在的时候,她们就很想问她,可是玲玲比她们年纪大,觉得她们是小孩子,不愿与她们多说。现在她们觉得和麦琪年龄相仿,而且麦琪很随和,所以就提出了这个要求。麦琪爽快地答应了她们的请求,并且约她们等哪天有空一起来,大家关起门来试内衣。
有一天下雨,大家不出工,麦琪让招娣、玲娟、建英在屋里轮流试穿麦琪的内衣。女孩子们一边试穿,一边格格地笑个不停。建英试了以后,马上就要叫麦琪下次回去时帮她买胸罩。招娣开玩笑说:“你妈妈会同意吗?到时还没买,全村的人都会知道了”,建英回答道:“我让我爸爸给我钱,买好了妈妈就没办法了”,大家听罢都笑了起来。后来,麦琪每次回城里都会帮那些想要内衣的女孩子们买小背心或胸罩。没过多久,队里的好多女孩子都有了托麦琪从城里买来的内衣了。
买内衣的事最终还是瞒不过玉兰嬸。有一次,玉兰嬸在和一些妇女聊天的时候竟当着大家的面对麦琪半开玩笑地说:“城里人来了好是好,让我们知道了好多事。可你们怎么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带来了?这些小姑娘都跟你学坏了,什么戴胸罩啊,用木盆洗澡啊……”,她的话引起大家一阵哄笑。麦琪心里明白,玉兰嬸并无恶意,只是不舍得花钱罢了…… 尽管玉兰嬸一番数落,麦琪还是很高兴,她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农村女孩子开始了解城市人了,也学到了城里人的一些良好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