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离开一年了!
妈妈离开我们一年了!
一
妈妈86载的人生,最后的三分之一是在美国度过的。经历了少年时期的战乱、青中年时期的动乱,我相信这三分之一是她一生最安稳舒适、最松弛愉悦、也最丰富多彩的一个篇章。
妈妈的原生家庭在解放前应该算是中产阶层,姥爷是内科医生,国共内战前在他的老家经营着一个诊所,规模嘛,一个小楼,还附有一层的住院部。姥姥毕业于助产士学校,在那个女孩都要裹小脚的年代,能有一双大脚且受了教育,完全要感恩洋人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妈妈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就有了下面这些我小时候和她的对话:
- 妈妈,这个月饼好吃!你小时候吃的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呀?
- 呃… 是装在木头盒子里的日本点心。
- 你们小时候也去公园玩吗?
- 去呀!每年春天你姥爷都会带全家去踏青,就是带上毯子,用篮子装上各种吃的,去公园草地上野餐,赏樱花、玉兰花。
- 你们在学校也上台表演节目吗?
- 我们每年圣诞节时都会背着翅膀扮成小天使在台上表演,记得每年会场的布置都会有“普天同庆”四个大字。
- 你们也上体育课吗?
- 上啊!有一次你四姨体育课跑步晕倒,醒来后,修女老师给她喝了一些红酒,大概相当于强心剂吧!
- 那时候打仗你们害怕吗?
- 国共拉锯战时就跟着大人避难,有时没什么吃的,就带上腌胡萝卜和干粮躲进地窖,有时就坐着马车逃难。我那时就负责背着你六姨,她比我小七岁。
- 那还上学吗?
- 中间停了两年,后来又接着上了,不过也没影响后来考大学。
- 你小时候在家有没有挨过打?
- 没有。你姥姥从来不打骂孩子,也从不偏心男孩或哪个孩子,记忆中她从没发过脾气。姥爷也不太过问孩子们的功课,学习都是靠自己。
妈妈的性格应该很像姥姥。我从没看到过妈妈高声叫喊或暴怒或歇斯底里或摔锅砸盆,对孩子、家人、邻居、同事,一直都是心平气和、沉稳豁达。记忆中,她没跟任何人起过争执或矛盾,爸爸跟邻居吵架的时候,她劝不住爸爸就自己安安静静地留在屋内。
二
妈妈和爸爸是大学同班同学,爸爸靠着自发的对上学的渴望一路从农村私塾考入大学,他和小资的我妈颇有“王贵与安娜”的反差。我记忆中妈妈的小资大多是这样的场景:
- 我小时候妈妈经常带我去公园玩,赏花顺便看蜜蜂忙碌,摘到片漂亮树叶或花朵会带回家夹到书本里做成树叶书签或干花。
- 我小时候穿过的月子小衣服、拍百岁照的衣服都保存得好好的,等我生女儿的时候,妈妈把它们从中国寄往美国,说“这非常有意义“。
- 我小时候把玩过的一些小物件——油光锃亮并一摇就沙沙响的小葫芦、巴掌大的小算盘、色彩斑斓的镇纸玻璃球…… 都被妈妈保留到了如今。
- 妈妈是教师,小时候记得她休暑假的时候,经常捧着从学校图书馆借回来的书读,而且读之前要先包上书皮,谓之"这样比较干净卫生"。我小学时特爱看小说,有时也想读妈妈在读的书,但遇到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这样的书就不被允许。
- 我初中的一个暑假去青岛玩,表姐在工艺美术品商店买了一包漂亮的贝壳送给我。带回家后,妈妈用棉花铺垫在一个带格的小木头盒子里,然后精心地把那些贝壳像宝贝一样摆放进去,看上去就像博物馆的展品。
- 80年代初,年青人流行学吉他,我也跃跃欲试,但知道爸爸那里不好通融,所以没有轻易开口。一个周末和妈妈逛百货公司,走到卖乐器的柜台前,看到有吉他现货摆在那卖,我立马兴奋地问妈妈可不可以买,然后我们俩就抱回家一个大盒子。一进门爸爸刚睡醒午觉,“哦,说买就还真买了啊?”
- 妈妈有个本子,上面记录着很多我的成长经历和一些在老爸看来都是没什么用的东西。
- 妈妈70多岁学会用电脑之后,除了看新闻,每天还特别喜欢关注“历史上的今天”。
三
我曾写过一篇“我的奶奶”。我奶奶是个性格几近完美并有大智慧的农村老太太,她在我5岁学前、小学毕业和大一暑假从乡下来跟我们一起住过几次。我妈跟我奶奶之间从没闹过矛盾,一个有着大家闺秀的沉静优雅,一个历经沧桑充满了人生智慧,妈妈敬佩奶奶、奶奶欣赏妈妈。
记得一次妈妈下班回家跟奶奶一起做好晚饭,饭菜上桌后等了一会儿爸爸还没下班到家,妈妈说“咱们先吃吧”,奶奶说“哎呀,那怎么好?挣钱的还没回来呢!”妈妈笑吟吟地说“娘,我也是挣钱的呀”是的,爸妈同班同学,在那个国家管分配工作的年代,同样学历、同样年份参加工作就会挣同样的工资,分毫无差。
四
妈妈天资聪慧但一生低调。
小时候经常看爸妈下中国象棋,那时作为小棉袄,我一直喜欢让爸爸赢,可是大多数时候都是妈妈赢。妈妈还特别擅长猜谜语,直到晚年,还很会脑筋急转弯地快速猜出谜底。
妈妈最后的几年里经常跟爸爸玩扑克消磨时间,据老爸说,妈妈玩得很好,善于动脑、靠谋略赢。最后的时光,妈妈行动越来越迟缓,护工不在的时候,爸爸就下厨房准备饭菜。一次,他们的小烤箱坏了,重新买了个新的后,需要爸妈重新学习使用,老两口一起围在小烤箱前听讲,听了一会儿,老爸打算撤了:"哎,我听了也记不住,让你妈搞明白就行了!" 妈妈认真听讲认真提问,之后每次需要使用小烤箱时,爸爸就需要妈妈亲自操作或口头指挥。
五
妈妈性格温顺但内心强大。
爸爸在中年时期经常闹各种毛病,看医生跑医院是经常的事,不论是病情突发还是绵延持久,妈妈都波澜不惊、镇定应对,这种秉性也在几十年中应对着爸爸的急躁脾气。
时间来到了我要出国的时候,办理签证前,爸爸登高粉刷房间,不小心摔下来,小腿骨折,妈妈还是鼓励我按原计划去签证。出国当天早上,妈妈和表姐忙活了一桌堪比年夜饭的丰盛早饭为我送行。爸爸在床上唉声叹气地跟我道别,妈妈送我到火车站,笑盈盈地对不停抹眼泪的我说:"放心吧!我们还没老呐!不用惦记我们。"
最后让我真正见识到了妈妈的内心强大是她面对死亡的态度。
妈妈从确诊帕金森症到去世历经9年。随着行动能力越来越退化、各种不适和失眠越来越严重,妈妈起草了临终医疗照顾意愿:不使用任何无治疗意义、只单纯延长生命的手段,在保证尽量舒适的前提下自然走完人生。妈妈还写下了不办遗体告别和葬礼、不保留骨灰、不买墓地的意愿。妈妈还自己收拾了一包衣服,嘱咐我最后给她穿这一套,还特意说明这些都是全棉材质的,火化时比较环保。
我提出墓地还是需要的,因为晚辈可以去祭奠。妈妈听了直摇头摆手:"不需要不需要,咱们又不是什么名门望族,没有意义。再说了,地球就这么大,如果每个人死了都要留着,那得占用多少土地资源啊!"
六
去年上半年,妈妈出现了间歇性胸闷、腹胀和持续性吞咽困难并症状逐渐加重。期间看过几次医生,CT检查结果显示腹部和食道没有任何病变,说明帕金森症已经开始影响到内脏和食道的肌肉功能了!
9月份进了两次急诊室,第一次腹部CT结果腹腔所有器脏都很健康、胸闷时检测血氧值能达到98。第二次医生决定住院评估吞咽问题。经过几次饭前饭后的吞咽评估,医生认为只能用鼻饲管了,但妈妈坚决表态不需要用这种方法延长生命。她最怕卧床、最不能接受没有意义的苟活。医生听了妈妈的决定后表示,下面就只好进入临终关怀了。妈妈欣然接受,但我们很心碎……
妈妈一直最怕的是长期卧床。老天眷顾她,在开始临终关怀之前,她并没有因为病情被迫卧床。在临终关怀病房的最后日子里,妈妈非常平静和坚强。孙辈们来探望,她还会问小两口谁做饭谁洗碗,还会开玩笑地评判怎样做家务才公平,还希望孩子们能坚持用中文……
最后的几天,妈妈在吗啡的作用下,一直安详平静地睡着,偶尔会醒来一下,也会对我们放下工作陪伴她表达歉意。她留给我的最后一句话是"永别了",我回道 : "妈你放心地去跟我姥姥姥爷舅舅姨妈们团聚吧!" 我用手机在她耳边放着轻柔的音乐,音量很低,她听着有反应…… 然后,就一直睡着,睡着,直到睡去了天堂。
七
妈妈走后,午夜梦回时,想起妈妈,悲哀之后我会感到欣慰。妈妈这一辈子还是很安稳顺遂的,童年的生活算是衣食无忧,一路顺理成章地读到大学毕业,个人也没有在各种政治运动中受到冲击。在不担心下岗和单位倒闭的年代在教师岗位上退了休,然后来到美国踏踏实实地守着独生女儿一家安享晚年。带娃煮饭之余每年和爸爸出去旅游,美国各地、欧洲、游轮、回国探亲访友,不亦乐乎!
给爸妈办金婚庆典曾是我的一个心愿,经过细心筹划、精心准备,一个热闹温馨的party如期举行了!受邀参加的朋友们听我讲解了用爸妈各时期的照片和各地亲友的贺词制作的幻灯片,晚饭后,大家还传看了我制作的金婚纪念相册和白宫奥巴马总统夫妇的贺卡(我在网上为他们申请的)。看着爸妈在朋友的起哄笑闹中喝着交杯酒,我倍感欣慰、并感恩他们能这么健康快乐地庆祝自己的人生里程碑。
金婚时并不敢奢望10年后的钻石婚,我先在心里祈求的是妈妈能平平安安地出席外孙女的婚礼。显然上天确实眷顾了这对老人。
先是疫情来了,我不再让他们自己去超市买东西。然后婚礼日期被重新改到了第二年,妈妈坐轮椅出席了!新娘父亲致辞时提到今年是外祖父母的钻石婚,全场报以热烈掌声,众人投来赞叹的目光…… 同年,钻石婚也在疫情中庆祝了!考虑到疫情和妈妈的身体状况,我们在家里举行了家宴。席间老人给孙辈们讲了他们的人生、爱情、亲情,孩子们向姥姥姥爷提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间穿插着英翻中、中翻英…… 热闹温馨。
八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怀念一个人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和ta一起经历的各种美好留在心中。
相信有天堂,相信有平行空间,相信有来世…… 也相信妈妈现在得到了永生的喜乐,在欣慰地守望着她的家人和后代。
妈妈,我们永远爱您!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