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经济无法修复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1978年重新加入世界经济后,中国成为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增长的故事。 通过农业改革、工业化和收入增加,中国让近8亿人摆脱了极端贫困的困境。 198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为美国的十分之一,但现在规模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三。 但在中国政府于2022年底放弃“清零新冠”政策后,经济并没有增长回来,而是从一个沟跌到另一个沟。
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年化增长率仅为3.2%,据著名的预测,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接近6%,这一情况看起来更令人失望。 房价已经下跌,而往往在建成前就出售房屋的房地产开发商也遭遇了困境,进一步吓跑了买家。 消费者支出、商业投资和出口均低于预期水平。 尽管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与过高的通货膨胀作斗争,但中国却面临着相反的问题:在截至七月份的一年的消费者价格下降。一些分析师警告说,中国可能会陷入像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那样面临通货紧缩陷阱。
在某些方面,对于中国弊病的诊断为日本化是过于温和了。 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下滑会更加严重,因为中国人民更加贫穷。 截止1990年,日本的生活水平约为美国的60%;而今天的中国还不到20%。 而且,与日本状况不同的是,中国还面临着比需求疲软和债务沉重等更严重的问题。 它的许多挑战源于其制定的经济政策的广泛的失败,随着习近平主席的集权,这种失败变得更加严重。
大约十年前,中国的技术官僚几乎被视为学者,专家。 首先,他们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 当时中国是唯一一个以足够刺激力度应对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型经济体,有评论甚至说中国拯救了世界经济。 2010年代,每当经济出现波动,官员们都会通过降低信贷价格、建设基础设施或刺激房地产市场来反击灾难性的预测。
然而,在每一次事件中,公共和私人债务都在增加。 人们对房地产繁荣的可持续性以及是否需要新基础设施的怀疑也随之增加。 如今,政策制定者陷入了困境。 他们明智地不希望出现更多白象或加剧房地产泡沫。 他们也无法采取足够的更理想的刺激措施,例如养老金支出和向贫困家庭发放补贴以刺激消费等等的措施,因为习近平否认“福利主义”,而且政府寻求将官方赤字限制在GDP的3%。
因此,目前对经济放缓的反应乏善可陈。 政策制定者甚至不愿意大幅降息。 8月21日,他们将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了0.1个百分点,令投资者感到失望。
这种对增长和通胀下滑的无力反应是一系列政策错误中的一个最新的错误。 中国傲慢的外交政策和重商主义产业政策加剧了与美国的经济冲突。 在国内,它未能充分解决房产投机的激励问题,和由于开发商承担巨大义务而导致他们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制度。 从2020年开始,监管机构打击那些被认为过于不守规矩和具有垄断性的成功消费者科技公司,造成股票市场下跌。 在病毒大流行期间,官员们通过封锁赢得了时间,但未能利用这些时间为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以实现受控并退出疫情,随后社会就被高度传染性的Omicron变种淹没。
为什么中国政府总是犯错误呢? 原因之一是短期经济增长不再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 有迹象表明,习近平认为中国必须为与美国持续的经济冲突以及潜在的军事冲突做好准备。 因此,他今天更强调中国追求国家的伟大、安全和韧性。 他愿意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物质生活方面的牺牲,而且他想要的增长程度必须是所谓“高质量”的。
然而,即使按照习近平的标准,中共的决定也是有缺陷的。 清零新冠政策的崩溃已经损害了习近平的威望。 对科技公司的攻击吓跑了企业家。 如果中国因当局拒绝刺激消费而陷入持续通货紧缩,债务的实际价值将会上升,并对经济造成更大压力。 最重要的是,除非中共继续提高生活水平,否则它将削弱其对权力的控制并限制其与美国抗衡的能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政策失败看起来不像是新式自我牺牲型的对国家安全关注,而更像是简单的错误性决策。 它们与习近平的权力集中和他用忠诚者取代高级职位的技术官僚同时发生。 中国曾经容忍过有关其经济的辩论,但今天却仅仅是哄骗分析师们得出的一些虚假的乐观论点而已。 最近,中国停止发布有关令人不快的青年失业率和消费者信心的数据。 政府高层仍然拥有大量人才,但当高层传达的信息是忠诚高于一切时,期望那些官僚机构能做出理性分析或创造性想法就是天真的想法。 相反,融合了左翼对富有企业家的怀疑加上右翼不愿将钱交给无所事事的穷人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支配着各种决策。
中国的问题始于高层,这一事实意味着它们将持续存在。 随着笨拙的政策制定者面临经济日益严峻的挑战,情况甚至可能变得更糟。 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 美国日渐上升的敌意,试图扼杀中国经济中像芯片制造那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部分。因为中央集权经济更擅长模仿而不是创新,因此中国越是靠近追赶美国,进一步缩小它们的差距就越困难。
自由主义者对中国的预测常常违背它的一厢情愿。 2000年代,西方领导人错误地认为贸易、市场和经济增长将促进民主和个人自由。 但中国现在正在测试着相反的关系:更多的独裁专制是否会损害经济。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事实确实如此:在经历了四十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令人失望的时期。
(这是我的原始翻译。
原文英语作者:Harry Miller)
我其他的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