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缘起性空,色即是空,五蕴皆空,无常无我:让我们走近佛学

缘起性空,色即是空,五蕴皆空,无常无我:让我们走近佛学

博客

儿子:为什么阴天就没有星星了呢?

妈妈:星星一直在那,只不过被乌云挡住了。

云开霾散日,缘起性空时。

成几番无我,延三生苦思。

文化人大多会研究一点佛教学说。为什么?因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超越宗教本身,而扩展到文学、哲学和艺术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到处可见佛教思想的影子。

对佛学略有所知的人,不会对“缘起性空、色即是空,五蕴皆空,无常无我”这十六字陌生,但是否真正悟到了其中的道理,不好说。我发现佛教说法,说来说去,就是一个“空”字:凡物性空,四大皆空;外加一个“无”字:无常无我。

我试图去感悟这个“空”字。世事无常,才是常态;万物无恒,变化不息。好的东西,你未必能抓得住,因为它稍纵即逝;坏的东西,你未必不可摆脱,因为待它坏到极致,便是转机。

所以性空是客观世界的本质,更是人们认知的最高境界。然而境界只是境界,红尘中人最放不下的,就是放不下。求不得、放不下便是我们做人的执念。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无”字。佛教断言:“诸法无我”,所谓何意?佛学坚持认为“我”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与凡物性空一样,也在不断变化而非恒定,表象下的自我并非本质上的自我。

佛学认为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君不见佛祖智慧,早已堪破尘世中的最坏情况,让你明白:你会遭遇什么,然后顺势推出“诸法无我”的重要观点。

我认为,佛学的“诸法无我”其实是在劝导众生从苦中解脱自我。既然人生在世,苦是必然,不可避免,不如以平常心待之。世事无常人有常。以平常心看待一切变数,以进取心防患一切变数,以悲悯心和解一切变数。

因变而苦,苦由欲生。人的痛苦既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迁,更来自于内心的失落。为什么会失落?因为欲望不能满足。欲望不能满足,就形成了执念。

佛法的无我其实就是让人放下执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自己内心一个清静。

说到此,我不由想起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独处与幸福”。

叔本华的独处是指在游走于喧嚣的凡俗世界之余,另给自己一点时间和空间,让自己安静下来,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为自己思考,最终做到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的人自得其乐,不介意别人的看法,会觉得幸福离他们很近。

你不难发现,叔本华倡导的独处与佛学的“诸法无我”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欲望和现实的矛盾,少一些执念,多一点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佛学美意,引导我们放下执著、人生无烦。可我倒觉得一切顺其自然为好,不必刻意去放下,也不必刻意去执著,遵循自己的内心最重要。有时候,没有烦恼,何尝不就是烦恼呢?

造化弄人,缘聚缘散,我们需要面对、接受和改变,不要错过每一个努力的可能。努力过了,便无遗憾。不留遗憾,是世事无常中的有常。

早有耳闻文学大师余秋雨先生著有一本《心经译写》,将佛教的精髓“心经”用散文般的语言加以诠释,让读者从文化的层面去领会佛学思想。在对佛学有粗略了解的基础上,如果再去拜读余秋雨先生有关《心经》的论述,看看他是如何解读“缘起性空”这四个字的,相信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后记:

“缘起性空,色即是空,五蕴皆空,无常无我”是佛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我对这十六字的感悟是:

缘起是指万物没有独存,而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性空是指万物不能自生,而是因缘而起,所以本性是虚空的,且无恒定,一直在变化中。

色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客观存在,是人所在的大千世界。

色即是空是指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万物,其本性必然是空。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色即存在,受是感受,想是思想,行是行为,识是认识。存在产生感受,感受形成思想,思想指导行为,行为提升认识。

五蕴皆空是指五蕴作为现实存在的五个方面,也和万物一样皆属性空。

无常无我是指世事无常,方是常态;自我也属性空,不可能独立存在,而是因缘而生,也因缘而灭。无我就是放下对自我的执念。

心经有云:照见五蕴皆空,能度一切苦厄 。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晴望有雨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