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轻“松”看中日之异同

轻“松”看中日之异同

博客

  “松”的中日之不同
  日本古来有“四大圣树”:松杉桧槙。其中最为尊贵的是松。当今人们喜爱松树的原因之一是松树没有恼人的“花粉症”,不象杉(柳杉,孔雀松)和桧(日本扁柏)雌雄同株在春来开花季节,引发大量的花粉过敏患者。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松树从古至今,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文人喜爱。中日流传至今的咏松佳作无数,松树已经完全融入进中日两国的文化基因之中。但在中国和日本,松树所承载的意象却十分不同。
  中国喜欢松而因为爱对松树“拟人化”。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咏松,赋松,歌松都将松树“人格化”。而日本却将松树“拟神”化。中国人喜“孤松”、日本人喜“群松”(松原)。
  古代日本人认为“松”是神圣之木,神经过松木从天而降故“松(matsu)”又通“待(matsu)”。又有人解释松叶分成两股故名“股(mata)”,“叉(mata)”转讹成了“matsu”。松是节操与长寿的象征。正月各家各户的“门松”第一就是松(第二竹第三梅)。门松也叫“迎松”,日本习俗认为神仙会于正月降临人间。因松树在日本有“等待”神降临的含义,所以在自家门前摆放松树,是为迎接神仙,方便其在自家门前歇脚。一般摆放至初7,忌讳摆放一夜便撤掉,这被认为是对神的不敬。因此,松树在日本被赋予了“神格”。
  松木建材用途广泛:公园树,庭院树,街道树,神社寺庙林,防沙防风林,盆景(栽)木,建具,桥梁,杭梁,木船,木箱,经木等都离不开松。
  京都西山善峰寺有日本第一“游龙松”,五叶松,树龄六百年,全长三十七米被指定为国家天然记念物。新日本名木一百选之一。
  东京的善养寺有繁荣茂盛面积最大的“影响松”。树龄600年,犹如神姿佛影降临凡界一般,繁茂面积东西31米南北28米。
  “奇迹一棵松”:2011年3月11日,日本陆前高田市遭遇地震海啸袭击,拥有约7万棵松树的高田松原毁于一旦。令人惊讶的是,在一片残枝枯叶中,一棵高达27米的松树却如“孤胆英雄”般傲然挺立。很快,这棵松树成了不畏灾难的精神符号,被日本人称为“奇迹一棵松”。 
  松树在中国也备受尊重和推崇。但在中国,松树并没有被“神格化”,相反,松树在中国被“人格化”了。
  《全唐诗》中,出现“松枝”的诗有70首,没有一首如《万叶集》的古代歌谣般赋予松树那种神性和咒性。《全唐诗》中,松树多以作为形容牢不可破的友情和送别之情而存在。如孟郊《答友人》中云:“砥行碧山石,结交青松枝。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中国喜“孤松”、日本喜“群松”(松原):在中国,讲到松,脑海里便想到那孤独的黄山迎客松。中国人更喜欢孤松,喜欢孤松独立。陶渊明于《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孤松在中华文化中象征着文人君子卓尔不群的象征。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在中国人眼中,是凌霜傲雪、坚守诺言、忠于友情的“君子”的象征,此便将松树的“人格化”推向最高处。
  在日本,松树往往以松原的形象出现。在日本文化中,“群生”才有无穷的力量。日本有驰名全国的“三大松原”,日本三大松原尽展魅力。“三保松原”(静岡県)、“虹之松原”(佐賀県)、“
气比之松原”(福井県)。佐贺县的“虹之松原”由100万余棵松树组成,静冈县的三保松原更是《万叶集》里家喻户晓的风景名胜,福井县的“气比松原”被评为国家级赏景胜地。在日本人对这些著名松原的评价中,往往能看到类似“在漫长的生存岁月中,共同顺应大自然的力量”等词句。孤松与松原实际上也是透过中日不同的“松树观”来表现两国文化中,“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的差异。

  日本第一“游龙松”

  面积最大的“影响松”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辛泰浩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