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越灭吴
弱越灭吴
心言
夫差被困在姑苏山上,期待肉袒膝行前去乞降的公孙雄带回一线生机,却等来了勾践要把他放逐甬东的消息。那一刻他彻底绝望了,羞愧了。顾不得君臣之礼对公孙雄叹道,"如果留下宗庙,把吴国贬为属国却也可苟且偷安。但是宗庙被废,吴国被灭的耻辱让自己无法偷生。"自戕的那一刻才知有今日之辱,那往日他所自鸣得意的王道呢,他津津乐道的"王者仁义呢?"
不是勾践铁了心要杀他,他本来是动了恻隐之心呢,但越国的文武大臣们容不得他夫差,吴越两国的力量对比决定了他夫差的命运。否则,范蠡见勾践稍有犹豫立即严辞拒绝公孙雄的时候,勾践还是可以做最后决断的。但是,谁能够保证他夫差不也来一次践卧薪尝胆呢? 吴国的实力当时还是要强过越国的,留下这么一个君王,就给吴国人留下了复国的企望。
那个励精图治,势报父仇的夫差呢? 他用三年的时间就逆转了吴国的衰势,把吴军整治的势不可当。夫椒一役,他本来是得到了灭越的机会,可惜他还没有满足,他要北上争霸,处心积虑地要把越国转变成他北上的基地。于是他想到了这样一个自认为有王者之风的办法,留下勾践为己所用。倘若勾践被他所用,那么对吴国来说当然是最捷便最完美的办法了。
但是可能吗? 越国的百姓,文武官员们不是没有被吴国杀戮,越王勾践不是没有被他吴王羞辱。单是伍子胥为了杀掉勾践,又做了多少羞辱勾践,激怒勾践的勾当? 就是在他夫差本人想要向越国人炫耀自己的"仁义"之时,不是也事实上把越国人当成了可以予取予夺,恣意凌辱的奴隶了吗?
夫差太相信自己的王道了,已经到了不知道有天道的程度。他自以为是万无一失的,觉得把与越国有仇的寄翼派去做监国,再派去公孙雄看管越国就够了。但是却在得意之时忘了天道,忘了在他自己谋划的同时越国人也同样在谋划!
越国人送给他三百美女,又送给伯嚭三十美女他觉得是自己王道的成功,他得到西施的时候更是沾沾自喜,却没有想到越国会以同样的方法把伯嚭等他的臣子们引向贪婪色欲,没有想到吴国却从此礼崩乐坏,天道尽失!
他出入时命卫士们喊的"夫差,你记得杀父之仇了吗"的警醒呢? 他有了西施,有了越国敬献的让他耗尽大量人工的木材,有了伯嚭这样的宠臣,但是却丢掉了励精图治时的警醒;更不应该的是,他杀死了忠诚敢谏的伍子胥。
伍子胥的死和伯嚭们之得道,显现出吴国在走向衰败了,吴国的民风堕落了,吴国的百姓们就要经历苦难了,就是在夫差北上图霸开始的同时!
越国太弱了,如果不被吴国吞并就必须要替他找到另外一个敌人,让他耗尽国力,民心尽失,然后乘机灭之!
西施,珠宝,钱财和木材,不过是越国的灭吴之计中小小的一部分。文种献给勾践了灭吴九计,只要夫差中了其中之一,就不怕他不中其它计算,就不怕他走向覆灭,况且夫差果然九计皆中!
文种从吴国借粮,还回来的是水煮过的种子。夫差却自以为得到的是良种,命吴国人全部种下导致举国出现大饥荒,吴人们逃亡到越国时就奠定了吴国必被越国征服的契机。范蠡诱使夫差讨伐齐国,成功地把吴国的敌意转移到他国,不仅让诸侯各国加强对吴国的戒备,更消耗了吴国的国力。而且,单是为北上伐齐倾吴国之力修建的邗沟,就已经让越国荡尽财力,人心散乱了。
黄池之会,夫差北上盟誓得到的不过一虚名,却失去了太子友的性命。勾践从此彻底撕下他臣服的面具,而且再没犯任何错误,一步一步地,把本来实力远强于自己的吴国打败,直到把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逼他自杀。
这时夫差往日里宠信的那些伯嚭们呢? 勾践的头脑是清楚的。过去误国殃民的臣子今后也还是要误国殃民。对他们他没有任何恻隐之心,或者赐死或者斩之,绝不留奸佞成明日之乱。
历史于是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夫差用三年的励精图治打败了越国,而勾践用三年在吴国为奴,又十五年的时间卧薪尝胆,终于灭亡了吴国。简单以实力计算,夫差十八年时的弱小越国是不可能再敢公开与吴国为敌的,但被消灭的恰好是强大的吴国。为什么呢? 其中的原委何尝不是今天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