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外文嚼汉字(211)“顶针”与“顶门一针”
“顶针”又称顶真也被叫做连珠、联珠。
七言的古体绝句也是绝句,苏轼的这五首绝句,都不是格律诗:
新月生魄迹未安,才破五六渐盘桓。今夜吐艳如半璧,游人得向三更看。
三更向阑月渐垂,欲落未落景特奇。明朝人事谁料得,看到苍龙西没时。
苍龙已没牛斗横,东方芒角升长庚。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见空茫然。
七言的古体绝句数量不多,而且佳作也少,所以不为人注意。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七绝一定是格律诗。其实,在唐朝时,李白就有不少七言古体绝句,例如《永王东巡歌》、《结袜子》等等。很多人说到,苏轼这首诗仿效曹植的《白马王彪》,曹植的这组诗是五言,使用了顶针蝉联的手法,例如第二章结束时:我马玄以黄,第三章开始的时候:玄黄犹能进。一直到最后一个章节。
【其一】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扼,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其四】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
【其五】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亡没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自顾非金石,咄唶心悲。
【其六】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七】
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顶针的手法,在诗经中就存在了,例如《大雅·文王之什》。类似的名作,还有谢灵运的《登临海峤初发强中作与从弟惠连可见羊何共和之》等。宋诗长于议论,唐诗更有风韵。苏轼这几首绝句被翁方纲称赞“空绝古人”未免夸大,但是这几首七绝写景叙事、不着议论,即所谓的“深得风人之旨 ”。
然而,苏轼最终也没有逃过一劫,即后来的乌台诗案。他的对手们就是从其诗文中,寻找隐含讥讽之意的文字,意欲将苏轼置之死地。
顶真辞格,是指用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两句首尾蝉联。我们常见的到的顶针格诗词,有单字顶针、词语顶针、短句顶针。
在诗词创作中,偶尔用一下顶针格,别有趣味。不过,通篇用顶针格,就有点像文字游戏了。这种顶针是前句最后一个字,作为后句的第一个字。例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白居易的《长恨歌》八百多字,只用了一个顶针格。
苏轼的回文词《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这种“双句回文”句式的特点是:下句是上句的颠倒,所以两句之间一定是顶针。
乐府诗《木兰辞》中,有句: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上句结尾是天子,下句开头也是天子。这是两个字的词语顶针。
又如《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常常被拿来作为顶针的范例: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首诗中,有单字顶针:长随{君},{君}入楚山里。
也有词语的顶针: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
还有一种短句的顶针:处处【长随君】,【长随君】。
苏轼的《赏花》是一首“环复回文诗”,也是短句的顶针格。上句的后三个字或四个字,是下句的前三个字或四个字: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又如王安石《忆金陵三首》是一组诗,由三首绝句组成,每一首之间是顶针格,也被叫做连珠体:
覆舟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陈迹故难忘】。【追思陈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这种顶针,是一句七言诗。前一首的最后一句,是后一首的第一句。
明朝徐有贞的《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此词运用顶针手法,虽感慨阴晴圆缺,但并不伤感,表达的是一种洒脱,蕴含对中秋月的喜爱之情。
“顶门一针”,意思是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切中要害而能使人觉醒的言语举动。出自宋-刘克庄《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盏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针,每言治乱,原于君心。”宋、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再接着说,说不出者为负,罚饮酒或其他。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日语的近似语(類語)有:要項-要目-要綱-論点-勘所-脈所-要点-主眼-眼目-軸足-立脚点-立脚地-力点-主力-重き-重視-重点-要所-要-Point-要領-大要-Keypoint-急所-壺(穴位)-正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