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永远的亚非

永远的亚非

博客

永远的亚非



楼兰






十一月初的周末,明媚的阳光和暖的气温,让人感觉不到已是深秋。在中文教师研讨会上,我作为讲员之一,和大家分享获得公立学校教师执照的应考经验。演讲之末,我忍耐不住的几句话终于吐出嘴边,而我的泪水也无法抑制地夺眶而出:“我之所以能下决心考取教师执照,在中文教育的岗位上干下来,多亏了一位好朋友也是优秀的中文教师的帮助和鼓励。她是第一个向我较详细介绍教师考试的人。可惜,昨天刚刚得到令人悲痛的消息,胡亚非老师因癌症不幸去世……”我哽咽着泣不成声,听众们赶紧给我递纸巾。强忍着悲伤,我说:“亚非老师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和榜样,因此我也像她那样,乐于与大家分享经验。相信胡老师的在天之灵会保佑各位通过考试获得执照。”在座的很多老师都认识胡亚非,或者听说过她。这个突然的噩耗,令大家无比震惊。大会主持人是亚非在美国读研的校友,也得到过她的热情帮助。他表达了缅怀,并借此机会让中文教育界的同行们送亚非一程。

这是一个多么不愿听到的噩耗,却来得那样早。她走了,带着亲友、同事、学生、同行们的深深思念。与她相识交往的几年,为我留下了多少美好欢快的记忆,也留下了若干遗憾!

我和她是在网上相识的,这听起来是如今虽时髦却不靠谱的交友方式,但我俩却跨越虚拟世界,成为现时社会的好友和事业中的同行伙伴。

我是在2003年左右才上网坛的,在几个坛子上见到过“晚霞”的网名。记得开始和她接触的原因,是她想转贴我写的一篇文章到她当时主编的网上期刊《我们》,通过其他网友跟我打招呼后,我欣然应允并开始与她在网上或伊妹儿交往,她曾向从事儿童工作的我询问过培养女儿等事宜。我那时几乎阅读每一期《我们》,感觉其高品位在网络刊物中少见,晚霞发在首期上悼念李慎之先生的文章和其它作品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与我这网络新手相比,她当时已经是资深网人,据说1995年起就在网上发表文章,有晚霞、雅非、哑姐等网名称号。她还当过若干网坛的“版主”。我后来也干上版主,好多网络游戏规则和技术问题还得向她请教。几年来,我们常在几个共同出没的网坛相遇,她性格开朗直率,文笔流畅犀利,言谈妙语连珠。每当她一出现在网坛,就能给沉闷带来一阵欢笑,给争吵带来一股调和,给战场带来一片安宁……因此,她有个“政委”的美名。碰巧的是,我也曾在不同情境被人称为“政委”过。因年龄、个性、经历、兴趣、专长等都有很多相近之处,很快我和她就成了网友中少有的一拍即合的莫逆之交。后来发现,我俩的居住地离得不远,而且居然是同行,各自教书的校区也相距不远。这是多么难得的缘分。

一个转折点,将我俩从虚拟网络的交往变成现实社会的朋友。2005年,我随着美国中文热踏入主流中文教学领域,而亚非则已经在美国当了十多年中学教师,就像我俩的网龄一样,她在教书业又比我资深许多,成为我可以请教的师傅。那时我虽已开始任职于美国公立高中教中文,却还未下决心是否该把这行当作终生职业生涯。因为公立学校教师需要通过繁琐的考试,还有很多需要适应的情况,我犹豫是否值得在天命之年再做这样的努力。就在此时,我获得了亚非的热心指点和鼓励。

那是2006年的独立节周末,若干投缘的网友聚会到亚非家爬梯,在她家厨房的餐桌边,地下室的酒吧旁,花园的树阴下,大家热闹嘈杂地聊起网上趣闻和争纷。这是我第一次面见亚非,彼此却好像早已相识,不仅她秀美的相貌跟想象中一样,也因为早就心有灵犀。等远道的网友们离去后,我们两口子才有机会坐下来和她静静交谈,谈到各自的成长经历,她家虽然现在安徽,但她从小在北京上学。我老公评价说她一看就是北京女孩,大气爽快,见多识广,跟我有相似之处,难怪我俩投缘。我向亚非请教考教师执照事宜和当老师的优缺点。当时我在高中任教还不满一年。她用自己十多年的切身体会说明教师工作的特点,并给我仔细解释了获得执照需要参加的考试。在那之前,我连教师考试有哪些科目都搞不清,是她为我指点迷津。更令我受益匪浅的是她对我的肯定与鼓励。她说教师这行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干的,这是一行人际交往类的职业(people job)。因此除了专业水平外,还要具有爱心、热情、口才、社交能力、亲和力、以及能够和学生家长同事们妥善相处,她认为这些我都具备,简直是教师职业的完美人选,应该有信心迎接职业挑战。她也认为按我的语言文化功底,完全可以通过中文专科和英文通行考试。虽然初次见面,没想到她对我的了解这么透,一下子鼓舞了我的自信心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我读了她写的《我是美国教书匠》等文章,更是把她崇拜为先入行的前辈榜样,也感到我和她确实有很多相似,如果向她学习的话,自己也能当个不错的教书匠。

这个转折点之后,我们的共同语言不再是网络,而更多放到了真实的职业和生活中。那以后,我们常在教师培训等场合相见,也时不时通电话和伊妹儿,想交流的话题特多。何况在这小小世界上,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有很多共同的熟人朋友学生。因此即便我们不曾相识在网络,也照样会在现实世界的这个或那个职业或社交圈子中相遇。我俩都爱好写文,又因教书而对美国学校教育有直接感性的认识,并掌握丰厚的第一手资料,我们相约,把自己对美国教育系统的认知和教中文的经验写出来分享。北美女人、新浪等网坛和博克成为我们彼此学习借鉴、共享教学资源、商议讨论的场所。有些读者是我俩共同的粉丝,把我们看作网坛教育专家哼哈二将。

亚非为人真诚热情,头脑聪慧理性,思路清晰敏捷,她对时事政治社会等话题也有尖锐独到的见解,跟她在网坛上讨论令人很受启发。虽然观点不见得完全一致,因此我们也会在网上争论,你一言我一语直言不讳,有时一些网友以为我俩要翻脸吵架,赶忙从旁相劝调和。殊不知,我们是灵犀相通的好姐妹,斗嘴都有默契的。熟悉的网友们逐渐也看出名堂,特乐意看我俩同时上网说对口相声,常被我们的一唱一和逗得大笑喷饭。这也是我俩很对劲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天性使然,另一方面也因工作中整天跟青少年打交道,我们都似乎能永葆青春乐观面对人生,觉得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网络世界里都要给人带来轻松快乐,而不是憎恨吵骂或沉重烦恼。我们还觉得,做人要敢于坚持原则,而不能总是人云亦云;若有不同观念看法,开诚布公阐明,并非强求统一认识,但辩论能让彼此都有长进。

曾经有两次,亚非邀请我与她进一步合作。一次是约三年前,本地一家中文周报邀请她写个教育专栏。因觉得一个人每周写一篇有压力,她曾问我能否分担一起来写。而我曾是报纸编辑出身,深谙并厌烦了那行。一旦习惯了网络的随心写作自由发表,就不想受印刷媒体付印截止期和版面字数的限制,何况又没稿费可拿,因此温婉相拒。亚非也自嘲咋就她傻帽儿,不给稿费也肯贡献,但她既然应允了人家就得守信用。就这样,她开始以“雅非”之名在报上发表《教子新说》专栏,后来也陆续贴到网上。我佩服她遵守承诺坚持写文,更欣赏她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的分析,总能抓住敏感而又具教育性的题目。“教子新说”也成为她的招牌文字,深受读者们的欢迎。如今,斯人已去,我对当初未答应与她合作写文怀有深深的歉意,或许我应该继承她的未竟事业,把“教子新说”继续写下去。

另一次是2007年,亚非所在的学区又招募高中汉语教师。她在该学区初中教中文多年,是位有口皆碑的出色教师,但高中一直未找到稳定称职的中文教师,因此想调她去教高中。她问我是否愿意去他们的高中教汉语,这样我俩可以密切配合,她也省得换学校了。我因刚在自己的学校混熟了没想挪窝,而且尚未考完教师执照的最后一门考试,不便跳槽,因此也未能答应她。两次相邀共事,表达出她对我的信任,也说明我俩的投缘,我对此非常感激。

虽然未能在同一校区共事,但我们的校区相距不远,特点也很相近,都位于富裕郊区,在全美优秀公立高中榜上名列前茅,因此彼此有很多交流互助。我们两校的外语组长(也就是我俩的顶头上司)还是亲密好友,所以从公事、上司、同行、学生等多种渠道都能了解彼此的信息。他们校区开设中文课较早,当我为本校开创中文课时,少不了向她和其他前辈请教。而我们学区则数年前率先开始与中国姐妹学校交流互访,她的学区2008年也开始派师生去中国交流,而刚调入高中的亚非被选作带队老师之一,因此她也常向我询问交流项目相关事宜。我们彼此的帮助促进是多方面的。一次我遇到一位即将跟亚非去中国交流的学生的家长,他对十几岁孩子跑去中国很不放心,我用自己的美国学生们去中国收获巨大的实例说服他,何况有那么好的胡老师带队,家长有啥可担心呢?那位家长马上舒心了。本地最大的主流英文报《波士顿环球报》上曾对方兴未艾的中文教育做过报道,文中刊登了一幅胡亚非老师正在讲课的照片。我的学生拿来给我看,因为都知道我俩是好朋友,我打电话向她祝贺登报,她爽朗地笑着:“哈哈,咱也享受了一把当名人的乐趣!”

跟大多数近几年趁着中文热才跨入教书行业的华人教师不同,学英文出身的亚非十多年前就进入美国学校,先教社会学,后来因需要才转教中文。她先后任职过私立学校、市区公立特许学校、及郊区公立学校,对各类学区、学校和学生、教师状况都有深入了解。因为资深、工作努力、业务水准高,她在行业圈内很有知名度。2008年的四五月间,她和另一位美国老师带了学生们去西安一所高中交流,并在博克上写了若干篇中英文的中国见闻。回美后他们还参加了本地美中交流计划总结会。我的学生们出席该会后告诉我,遇到了我的朋友胡老师。亚非也打电话跟我说见到我校的交流师生。她很为美国学生们通过中美交流进一步了解真实的中国而欣慰。我们都觉得自己能从事直接为美中沟通做贡献的职业,是值得自豪的事。

谁知之后不久,她就被查出结肠癌,并于暑假做了手术,接着是化疗放疗的漫长过程。虽然我早就知道了她的病情,但尊重她的意愿一直保密。她特别告诫我不要让网友们知道,主要担心网上消息传播太广,她怕传到国内家人耳中,因她父母年事已高,不希望他们担忧。在她治病的一年多期间,我们不时通伊妹儿和电话。她的语调还是那么乐观爽朗,常常夹杂笑声和幽默,一点儿不像个病人。但她也是个很现实而坚强的人,希望最好的结果,也作了最坏的心理准备。在经历着痛苦的治疗时,她还在给我的伊妹儿中风趣地写道“我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

生病,也使她思索了更多,对人生有了更新的感悟。她写给我说:“得了病才懂得生命的脆弱。当人以十年二十年计算生命时,他们想的是一回事。当人以一年两年或一月两月计算生命时,他们想的又是另一回事。我现在看待生命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有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帮助我把握自己的生活。我真想告诉所有的人,再也不要在很多事情上浪费生命了,唯一能提升生命价值和对个人生命有意义的事,是爱身边的亲人,爱自己的朋友,使自己和亲朋好友都健康幸福。别的一切都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她仍然在网上发过几篇文章,表达她的感悟。当我通过了教师考试的最后一门后,她还在我的博克留言,风趣地表示“撒欢祝贺”。今年4月,她给我们一干朋友同事发了一封汇报治疗近况的信,说病情没有恶化且有好转,因此她依然乐观面对。她还打算4月春假全家去南美利于,7月回国探亲。我当时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旅行,但又不想给她泄气,希望她的病真没那么严重。

而后,没再接到亚非的消息。74日,见她在新浪博克中贴出一篇博文,标题是《幻想与幻灭》。我从中感觉到一丝不祥,但潜意识中的惧怕,使我回避向她核实。直到101日,我从上司那里得知她病危恐怕不久人世的消息,怀着忐忑给她发了封信表达思念和想去看望她。108日收到她的回信,用英文简短地写自己病重虚弱乏累不便会客。我回信劝她安心养病,还写了一通从调理养生到环境风水的闲话,只不过想用精神转移法让她开开心,并不希望她回复。而她居然马上回了信,说看来我有些好主意,表示欢迎我去看她,只要告诉她何时去就行。

要去看望亚非,我需要作好精神和物质准备。我还欠她一顿饭!记得那次去她家聚会,她大力赞赏我们两口子带去的两样菜肴。她丈夫是美国人,而她自己不太擅长烹饪,难得吃到可口的中餐。她当场向我老公学做麻辣粉条,学会后就常做给家人吃。而我拿手的八宝饭,她说技术含量太高学不会,因此她一直嚷嚷要来我家大快朵颐,好好尝尝我们两口子的手艺。2008年春节,我们诚心邀请她全家来我家爬梯。她很兴奋,但担心她女儿的活动和家里小狗没人管,我说啥时候孩子活动结束了晚点来没关系,连狗狗都带来好了。亚非自己未曾生育,从中国领养来的这个女儿是她的掌上明珠,那种母爱令人感动。她原来并不喜欢宠物,但为了女儿养了条小狗后,马上又成为充满爱心的“狗妈妈”,她写“教子新说”的很多灵感都来自自己的学生、女儿和小狗。然而他们那次最终未能前来。她说反正来日方长,你这顿饭早晚得吃。没想到失之交臂便无机会弥补。我要补偿这顿欠她的饭,为此专门查了有利于癌症病人的营养食品并去采购。因为中秋刚过,我特地为她烤了酥皮鲜肉和豆沙月饼,还准备临去前给她做些新鲜的滋补粥汤。

我10月17日给她发信,说打算21日去前看望她,但没再收到回音。我觉得去之前还是与她家联系一下为好,就给她家打了电话,跟她母亲谈了许久。她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今年七月才知道女儿病重,那时亚非已又确诊出胰腺癌。亲人们立刻来美看望,她的兄妹因要上班先回国,老妈妈留下照顾女儿。老人家让我不要再做吃的了,因为虽然亚非
胃口还行,但吃后会吐,所以医生不让进补,她也不再做营养粥了。老人说眼下亚非已经无力下床交谈,因此劝我也不必去看望了。尊重家属意见,我没有前去。


我为她做的月饼留在家里还没吃完,115日,雅非就走了!阴差阳错,那顿欠她的饭,成为永久的遗憾。我懊悔,没有坚持去见她最后一面;但我也庆幸,因此她留给我的印象,永远是那样年轻美丽开朗健康。

亲爱的亚非,几周前原准备送给你的一盆含苞欲放的蟹爪莲,现在已经盛开出鲜艳的花朵,充满勃勃生气。看到这花,就像又见到你的音容笑貌。虽然花朵终会凋谢,人生总有尽头,但曾经有过怒放,经历过丰富的人生,就不枉世间潇洒走一回!朋友,愿你一路走好。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北美女人创作群
相关阅读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