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的冷翠烛
冷翠烛
*
蜡烛汉代始由南越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点火把、烧油灯。蜡烛汉代极为珍贵,只有皇宫贵族才能使用,到唐朝时已开始普及,但仍属奢侈品。唐朝诗歌中蜡烛开始不断出现,替人垂泪,蜡炬成灰,之后它就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象征之物。蜡烛还为中国诗歌增添了色彩。唐诗中出现最多的是银烛和红烛。红烛尤为受人喜欢,成为中国红的色彩的一个重要构成,洞房花烛也成为中国婚庆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分。
“冷烛无烟绿蜡乾。”唐朝还有绿烛。虽然诗中绿烛极少,但李贺的“冷翠烛”却是极为著名。不可不提。在整个唐朝翠烛仅出现过这一次。之后,翠烛遂成典故,并与苏小小永久的连结在一起。
*
李贺可以算唐代诗人中命运最为奇舛的一个了。还是在李贺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当李贺的父亲降生之际,李贺的爷爷在为李贺的父亲取下了“晋肃”李晋肃这个名字的在那一刻,李贺的爷爷就决定了他的未来的孙子李贺未来的一生的坎坷的遭遇,这个名字为李贺带来了人生第一次重大打击,而人生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总是会和第二个重大事件相关联,或者是机遇,或者是第二个重大打击,而对于李贺接下来是引发了第二次打击。不过,命运通常总是这样的。李贺本来有皇室血统,他的祖上是郑王,是唐太宗李渊的远亲。李贺一生以他的皇族血统为傲。唐代极重血统。而李贺天才早慧,又极其勤奋。据说青年时,他每天早早便起床,骑上家中的一匹驽马,背上一个破旧的锦囊,迎着朝阳外出,在外面的世界游荡一天,搜寻写诗的素材,一有灵感便立刻记录在一张小纸条上,投入背后的锦囊。待到回家后,夜晚坐在灯下,把锦囊中的字条全都倒在桌子上,搜肠刮肚,寻剔词藻,写下一些惊风雨泣鬼 魅人间闻所未闻的诗句,小小年纪便“穿幽入仄,惨淡经营”。他自幼体弱多病,他的母亲见状便惊呼:“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来他也果真早早便死掉了。
*
李贺号称“诗鬼”,为唐朝诗歌创造出一个灵异奇瑰的鬼世界,极奇幻,极鬼 魅,既阴森又绚丽,既妖艳又凄清,既光怪又惊悚。就想象力而言,李贺的想象往往是难以想象的想象。屈原能发人悲凉慷慨、李白令人惊叹振飞,而李贺则是让人惊悚。“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也会写一些流畅、清新的民歌风格的诗作,这时的李白是极其优美的,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李贺呢,他也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的他也是优美的,但气质仍然与李白有所不同,《南园十三首》第一首:“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这些文字清新委婉,不过接下来的李贺就又抑制不住童心渐起,《南园十三首》的第二首说:“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餧吴王 八茧蚕。”长腰健妇偷折枝,这是唐诗中一个有趣而独特的女性形象。独特,是李贺的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性质。人们总爱把李贺为唐代诗歌创造的那个鬼世界强拉到屈原楚辞中的那个鬼巫的世界影响之下,但那个巴蜀山岚迷雾之间密布着蜿蜒盘曲的奇异香花异草的鬼世界与李贺的具有梦想性质的鬼世界非常不同。一个是桑林之舞,一个是现代的动漫游戏。李贺曾用古乐府题写过一首《大堤曲》,“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 诗歌开篇也是平静优美的,但你可能总会觉得好像隐隐的有些说不清的令人不安的气氛。你接下来读到:“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那叙述的镜头变换往复,如水波荡漾,于是, 你开始放心了,这可能只是你的心理作用,其实这里面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但就在这时你却读到了:“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这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对涂着猩红嘴唇的年轻小两口身穿大红唐装,牙齿洁白,两眼放着过于精亮的亮光,正在眉飞色舞的大嚼鲤鱼生鲜和一只煮熟的黑猩猩的脑袋。这时你可能不禁惊叫了出来,你或许都想要呕吐。于是,当你重新再读这首诗时,就会发现的确没有错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散发着一股极为轻渺的妖气:
“妾家住横塘,红沙满桂香”。
不过,诗的结尾非常美: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菖蒲 ,天南星科植物,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寒冬刚尽即开始生长,“耐苦寒,安淡泊”,有香气。先民崇拜,把菖蒲当作神草。旧时端午节人们把菖蒲叶和艾草一起插于房檐之下。汉有无名氏作:“石上生菖蒲,一寸八九节。仙人劝我餐,令人好颜色。”
06/2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