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4 )
(十七)
拉赫玛尼诺夫的最后一部交响作品《交响舞曲》值得一听。
晚年的拉赫玛尼诺夫日益陷入越来越深的乡愁之中。早年的时候,他在俄罗斯经历了沙俄帝国的覆灭,他却是那个时代最后的贵族,之后,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革命政权,他又是这个政权的革命的对象,所以,他作为没落贵族逃离了苏联,并永远不能再回到故土。和成为现代音乐的先驱的斯特拉文斯基不同,他是属于身后的那个旧的时代,那个符号化的俄罗斯,对于俄罗斯的情思他终身未渝到晚年思念更日渐沉痛。但是,他所思念的俄罗斯却变得越来越不真实,只是一个从来不曾存在过的他的梦幻中的俄国,就像他在美国说的俄罗斯的语言,他的俄罗斯的语言中的俄罗斯的口音,他所食用的俄罗斯的食物,他在纽约公寓里呈现着伊万诺夫卡的氛围的影子,他在瑞士卢塞恩赫腾施泰因建造的别墅完全仿照了他在俄罗斯家乡的伊万诺夫卡庄园样子,里面还有一个俄罗斯仆人,但这一切又怎么样呢?都不过是漂浮在他的梦中的幻影,而最终梦幻的幻影也作了他的《交响圆舞曲》。所以,这部作品带有奇异的声音和一层梦幻的纱幕。《交响圆舞曲》融合了交响乐、舞曲、俄罗斯民间音乐的色彩和拉赫玛尼诺夫在晚年越来越喜欢用的新奇的和声,产生出一股漂移古怪的感觉。同时,音乐里还有着一种欲言还休的况味随着舞曲声而散发。作为这部作品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一首中世纪天主教著名的安魂曲《愤怒的日子》。在拉赫玛尼诺夫的许多作品中都引用了这首著名安魂曲的音乐,早在他的第一交响曲中他曾经运用过这支安魂曲,而晚年他的引用更加频繁。《愤怒的日子》的歌词描述世界末日人们跪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的景象。它的开始是这样说的:
那将是震怒的一天,
举世化为灰烬,
大卫和西比拉都有预言。
将是何等恐怖?
当审判者降临,
严格清查一切时!
神奇号角布满天空,
响彻各地所有坟冢,
催起众生向审判者座前聚拢。
当它和有着俄罗斯民间舞曲的音乐混合起来时,就变得更加阴郁奇异,旋转着从梦幻的万花筒纷繁涌出,成为一部既沉重又轻盈,带着回忆与怅惘的苦与乐、欢闹与阴沉,阴晴不定的杰作。
晚年的拉赫玛尼诺夫一直饱受腰痛和关节炎之苦,从1942年起,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劳,情况到了1943年初拉赫玛尼诺夫开始全美巡演时变得越发糟糕,这时的拉赫玛尼诺夫已经非常虚弱,医生诊断他患的是胸膜炎积液严重,要求他立即卧床休息。但拉赫玛尼诺夫还想坚持完成演出合同,然而演完了2月17日在田纳西州诺克斯威尔的独奏音乐会,他再也无法继续演出,不得不停止了巡演和家人回到洛杉矶贝弗利山的家中休养。在洛杉矶,拉赫玛尼诺夫确诊为癌症晚期,肿瘤已经扩散到肺部和骨头。晚年的拉赫玛尼诺夫和霍洛维茨成为至交,两人的别墅比邻。霍洛维茨在拉赫玛尼诺夫最后的时刻一直陪在他身旁,据霍洛维茨回忆:拉赫玛尼诺夫的病情恶化非常快。最终,在1943年3月28日的早晨,拉赫玛尼诺夫在家中去世。
自从47岁离开祖国,拉赫玛尼诺夫的余生就一直沉浸在对俄罗斯的思念里。但他也从此一直生活在于俄罗斯的分离的痛苦里了。在他的遗嘱中,拉赫玛尼诺夫希望能被安葬在莫斯科新圣女公墓,斯克里亚宾、塔涅耶夫和契科夫都安葬在那里。但当年由于冷战和他的美国公民身份,使他的遗愿无法得以实现。2015年8月,俄罗斯宣布打算把拉赫玛尼诺夫重新安葬在新圣女公墓,但作曲家的后人又反对这个想法,他们已经成为美国人,并要把拉赫玛尼诺夫永远留在美国了。这样,拉赫玛尼诺夫就永远和俄罗斯分离了。但俄罗斯始终在他的心里,在他的音乐的旋律里,灵魂里。
麻木的人们一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而一个人的想象力越丰富,他一生的遗憾也越大。
整部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实际上是三个不同的舞曲。我看不出其中内在的关联。第二首华尔兹与如果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爵士交响乐中的华尔兹对比非常有意思。这首曲子我极其喜欢,反复聆听,所以这里把整部作品放出来,作为拉赫玛尼诺夫介绍的结束。
01 All-night Vigil, Op. 37, Vespers - 5 - Song of Simeon Lord, now let your servant depart
02 All-night Vigil, Op. 37, Vespers - 6 - Hail, O Virgin Mother
03 All-night Vigil, Op. 37, Vespers -15 - Thanksgiving hymn of Virgin Mary O victorious leader
04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 45 - 1. Non Allegro
05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 45 - 2. Andante Con Moto
06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 45 - 3. Lento Assai, Allegro VivaceII
07 Rachmaninov Symphonic Dances Op.45 for 2 Pianos
(十八)
《愤怒的日子》也译为《震怒之日》。我感觉后者的翻译更为准确。歌的名字源于歌词第一句。这是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中比较庞大的一首。格里高利圣咏对于后世欧洲音乐以及今天古典音乐都有深远影响。在格里高利一世就任之时,欧洲各地流行着不同的基督教圣咏,像意大利北部有米兰地区的安布洛斯圣咏,南部有贝内文托圣咏,西班牙有莫扎拉布圣咏,东方还有叙利亚的圣咏,蛮族有高卢的奉献仪式上的圣歌。格里高利出任教皇后,派人搜集整理罗马各地的圣咏,编辑成册,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圣咏。他还建立教会的歌唱学校教授这些歌曲,使得圣咏得以流传。这些圣咏后来就被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当年春秋“礼崩乐坏”,孔子收集整理了诗三百,而在西罗马灭亡后,欧洲腹地蛮族蜂拥,希腊罗马的文明礼法都被摧毁了,“邪教”盛行,基督教衰败,古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都毁掉了,连文字都渐渐鲜有人识。这时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收集整理了3000首圣咏,统一教会的仪式和音乐,对基督教进行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和科学的源泉。孔子之后,儒学成为中国人的信仰基石,而格里高利一世对于基督教最终成为一统欧洲大陆的共同的精神、信仰和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君士坦丁成为罗马皇帝之后,便迁都拜占庭,将此城重建并命名为君士坦丁堡。这使得罗马从地理上分裂为东西两个中心,自从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后世的整个世界。不久之后,395年罗马帝国最终彻底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成为了东罗马的首都,而西罗马则在402年迁都拉文纳。在君士坦丁堡的建设中,君士坦丁大帝还修建了最早的基督教大教堂。《旧约》中最早的教堂是公元前1450年,犹太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在旷野中游荡40年期间修了一座帐篷。后来,所罗门王按这座帐篷的格局,用上等的石料、木料花7年时间建成了第一座圣殿。前586年,该殿毁于巴比伦人的入侵,前519年,犹太人重建,公元70年又被罗马人焚毁。之后,基督教徒受到迫害,只能秘密聚会祈祷。公元360年,君士坦丁大帝在重建拜占庭时,在首都圣索菲亚为他的母亲建造了一座大教堂。当时并没有教堂的模板,人们于是就按照罗马时一种长方形的用于公共会议的建筑修建了最早的大教堂,这种会馆叫巴西利卡,因此,它也成为这种教堂的名称。当时,君士坦丁大帝建了数座巴西利卡大教堂。不过,后来都经历了损毁和重建,其中最著名的是圣索菲亚大教堂,但后来也变成了伊斯兰教的清真寺,而今天成为了一个没有明确宗教属性的博物馆。
罗马式教堂盛行欧洲达两个世纪之久,它的式样简单浑厚,宁静古朴。但由于教堂的屋顶是石制的,非常沉重,使得支撑它的墙面也要建得非常厚实,支持屋顶重量,窗户不能开得太大,所以,教堂内部晦暗,而且也限制了教堂的整体规模和高度。后来,在西罗马的法国地区的西欧天主教有发展出了后世更为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十字拱、飞券、修长立柱,运用新的框架结构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无数丛集的直升线条构成雄伟的外观,而教堂内空阔空间,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神圣、光洁的宗教气氛。当然,哥特继承了罗马式教堂的长方形会堂、圆拱、圆顶和高窗,中亚阿拉伯人的建筑中流行的尖拱、穹庐圆顶、成束的方柱;而哥特式建筑中最使人目眩的是彩色玻璃,这在阿拉伯人的建筑中也早有应用。哥特一词原指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后来,哥特教堂的风格发展成一种重要的艺术的风格,主要特征就是高耸、阴森、诡异、神秘、恐怖等。而开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们认为是野蛮、落后和丑陋的。甚至到启蒙时代,康德一类的哲人对于中世纪的批评还混杂着对日耳曼蛮族的仇视和厌恶
然而,虽然拜占庭成为罗马帝国的政治和文化的中心,但罗马城仍然是基督教的中心。实际上,西罗马迁都后,元老院仍然在罗马城内,而且几任西罗马的皇帝也都待在这里。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就开始走向衰落,它四面受敌,不断被蛮族侵袭,到476年就灭亡了。然而,此间虽然西罗马屡遭战乱,但罗马城中却出了几任杰出的教皇,所以,这时的罗马城又与被蛮族侵占的西欧国家有产生分离。445年东罗马皇帝与东罗马教会不得不承认罗马教会的最高地位。然而,在西罗马衰亡的过程中,罗马城也不能免于劫难独善其身,而是随之饱受摧残,几次被围攻陷落,其原因竟然与黑胡椒也有着莫大干系。
408年,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率领下包围了罗马城,向罗马索要吃牛排的黑胡椒,哥特人在罗马城外振臂高呼:“黑胡椒,我们要黑胡椒!黑胡椒就是人权!不给黑胡椒我们就要捍卫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我们就不撤兵,坚决不撤兵!我们要再来一次鸦片战争!我们要玩真的啦!黑胡椒!快给拿出黑胡椒来吧!”在遭到拒绝后哥特人攻陷了罗马城。最终,罗马人交出了5万磅黄金,3万磅白银,3000件丝绸衣袍,最重要的是,3000磅黑胡椒。哥特人这才撤兵回家吃黑胡椒牛排去了。然而,一年之后,409年,哥特人又思念起罗马的黑胡椒了,于是又来了围攻罗马。当年,黑胡椒和丝绸都是要从遥远的东方运来,极为珍贵,比黄金还要贵。而这次东罗马帝国不能坐视不管了,或许罗马可以被攻打,但不能任由索要黑胡椒成为常态,要维护黑胡椒的国际秩序。于是,东罗马帝国发兵,把哥特人打了回去。但是,西方蛮族对于财富和黑胡椒的贪婪是打不灭的。回到家的哥特人过来几天就又受不了没有战争、抢劫和黑胡椒的日子,于是一年之后,410年哥特人又来了!不幸的是,这次东罗马帝国正在与旺达尔人和萨珊波斯作战,已经无力前来营救了。于是哥特人攻陷了罗马城,在城中抢劫整整三天,许多罗马贵族被杀。最后,又是交出了4000磅黑胡椒哥特人才撤兵。离开罗马之后,这次阿拉里克干脆率领大军带着大量的黑胡椒继续在意大利南部游荡,烧杀抢劫,一边吃黑胡椒牛排。然而,途中阿拉里克在吃着黑胡椒牛排时病死了,他的继承人转而向北进入西班牙定居,并于公元419年建立了西哥特王国。而到了452年,匈奴人在有着“上帝之鞭”的可怕称号的阿提拉的率领下又来了。匈奴人包围了罗马,但这次神奇的罗马教皇利奥一世,找到阿提拉一番游说,竟然把他说得撤兵。不过,利奥一世并不是感化了匈奴人,是他们改邪归正信仰了上帝,信仰上帝而变得善良发个人是存在的,但信仰上帝后变得善良的民族和国家是从来没有过的。利奥一世只是把匈奴人忽悠去到意大利半其他地方打劫去了。可是,事情没有这么容易就结束,历史绝不是忽悠出来的。到455年,蛮族又来了!他们包围了罗马,那时的西罗马也真没有几天好日子。这次教皇的忽悠没有成功,但是,神奇的故事总是会峰回路转出人意料的。结果利奥一世回到城内又忽悠城内的罗马人,把他们说服得放弃了抵抗,任由蛮族抢劫财物和妻女,这样换得蛮族不抢劫教会。所以,利奥一世是一个奇才,他成为后世封圣的四个教皇中的第一个。
格里高利540年出生于一个古罗马元老院贵族的家庭。他精于世俗的事物,又深谙政治的运作之道,最终对于基督教在中世纪的生存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格里高利的家族拥有显赫的地位,巨大的财富,而且还在教会中占据要职,他的曾祖父483年就曾出任过罗马教皇。573年,格里高利被拜占庭帝国任命为罗马城执政官。在任执政官一年后,他辞去官职,把全部家产捐给了教会,接济穷人,修建修道院,他自己也进入修道院做了隐修士。这为他赢得极高声望和传奇的色彩。590年,罗马发生大瘟疫,教皇不幸染病去世,格里高利于是被推选为教皇,而且他是第一位修士出身的教皇。
在灭绝西罗马的蛮族中,最主要的是日耳曼人,日尔曼人有许多分支,法兰克人是其中之一。481年,年仅15岁的克洛维成为了萨利法兰克人的国王,他开创了著名的墨洛温王朝。克洛维能征善战,一生忙于战争,扩张疆土,使得墨洛温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一个王国。然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却是让墨洛温王朝皈依了天主教。当时其他的日耳曼人要么相信过去的邪教,要么皈依了阿里乌教。这个阿里乌教派最初是罗马帝国时代基督教早期的一个教派,它引发了基督教第一次著名的教派分裂。那是在312年,亚历山大城主教阿里乌提出了一个教义,认为基督是上帝在某个时刻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上帝造了基督,又造了人。基督既不是人,也不是上帝。这一学说随后引发了基督教世界一百多年的激烈争论。争论一开始就非常激烈,由让人眩晕的理论探讨到嗓门角力的辩论,当音量制造达到顶点后就变成情感放纵的对骂,最后发展为肢体思考的暴力冲突——城市骚乱了。待到325,君士坦丁一世实在看不下去了,不得不出手解决。这就是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公会议,尼西亚公会议。君士坦丁一世当时邀请了所有1800名教会的主教,但最后只有不足三百位主教与会。会议就是要讨论基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然而,这样的讨论就是讨论2000年也不会有结果啊。结果就是基督的属性就和今天美国堕胎一样,引起社会撕裂。君士坦丁大帝知道这件事他最好不发表意见,但也不能就一直这样讨论下去,于是干脆他要求搞教会内民主吧。主教投票表决基督的属性。由此可见,西方的民主意识是历史非常悠久的民族的思维习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结果大多数主教反对阿里乌的教义。这样,大会同意以优西比乌所提出的《尼西亚信经》为基础,并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阿里乌教派被定为异端。阿里乌本人被流放,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君士坦丁大帝又把他召了回来赦免了。但,信仰无法民主。阿里乌教派虽然成为了少数派的邪教,可仍然流传。仅在君士坦丁大帝死后,继位的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就信了阿里乌派,可不幸的是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死后,继位的狄奥多西一世又反对阿里乌教派。狄奥多西一世重新支持主流基督教,并确立其国教地位。为此,381年狄奥多西一世召开基督教的第二次大公会议,即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教义。然而,当西罗马灭亡后,许多日耳曼民族却信仰了这个阿里乌教派,像后来给罗马教廷巨大威胁的巴伦第人就是信仰阿里乌教义。不过,这样日耳曼人就会和当地的原罗马居民在信仰上发生了严重冲突。而墨洛温王朝皈依了天主教则既有利于自身稳定以及与罗马原住居民的融合,又是对罗马教廷廷的一种极大的支持,这种支持则再转化为墨洛温王朝获得正统的地位。
当格里高利一世任教皇时,拉文纳正受到攻击,拜占庭疲于和波斯人、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作战无力,已经无力控制罗马城,因此,格里高利一世迅速抓住这个机会,扩大教皇的权力。他以主教身份独揽了罗马城的军政财经大权,一方面大力救济贫民,一方面组织军队修建城垣,成功阻止巴伦第人的攻击,之后,又通过付钱让他们远离罗马。格里高利精于理财,使得教会拥有了大量的产业、土地,在此基础上,他大力修建修道院,并在修道院开办中世纪的学校,以普及教育,由此教会对西欧文明的孕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格里高利还建立起中世纪的教皇国的模式。
日尔曼蛮族灭亡了西罗马,在西欧纷纷建立起蛮族国家,所以,日后日耳曼民族成为欧洲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塑造今天欧洲的国家。这些世俗国家形成之后就和教皇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墨洛温是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第一个重要国家,它存在了近200年,之后变成加洛林王朝。加洛林法兰克王国奠定了今天欧洲大陆的文化与国家的基础。
加洛林王国第一位国王丕平三世的祖父丕平一世,在墨洛温王国担任宫相期间逐渐独揽了大权,到他的著名的儿子马特接任宫相期间更是把国王变成了傀儡。马特十分生猛,被后世称为“铁锤马特”,他在担任宫相时正值伊斯兰狂热扩张的年代,而马特732年在图尔战役大败穆斯林之后,穆斯林便再也没有能够向欧洲腹地侵犯,所以马特被认为是拯救欧洲基督教世界免于被穆斯林化的救世英雄。不过,即便如此生猛,铁锤马特的铁锤仍然十分谨慎,没有直接砸到傀儡国王的脑袋上。他在世期间一直没有废掉国王自己称帝,死后把权力移交给了两个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显然,矮子丕平更加精明强干,他在746年把兄弟卡洛曼击败送进了修道院当隐修士去了。或许这是墨洛温和丕平热爱基督教的原因之一。然后751年丕平遣派使者觐见罗马教皇,向教皇提出了一个问题:“法兰克国王虽是国王,但除了在公文上签名,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当时的教皇扎哈里亚斯坐在宝座中听到这番话,立刻心领神会。
其时,罗马教廷虽然历经利奥一世和格里高利一世的运作获得了至高权力,但面对信仰邪教的蛮族战士和掌握现世俗权力的国王,想要发号施令,拥有真正的控制权却困难重重,尤其当时罗马正受到巴伦第人的威胁,情势危急,自身难保。而这时墨洛温的权相想借助教皇的权威让篡位夺权获得正义性,而教皇也正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对国王获得控制权,凌驾于世俗王国之上,这的确是个聪明的想法。于是,教皇当即就回答使者:“有实权的人应该称王,比徒有国王虚名的人更好。”这种回答简直和今天美国公开宣称打代理人战争一样赤裸裸。而矮子丕平听到后心花顿时就怒放了,一拍脑门儿:Thank God!这事儿成了。
于是,丕平立刻在苏瓦松召开大会,高调宣布了教皇的“决定”,教皇也派来红衣大主教卜尼法斯为丕平涂膏油。原来的墨洛温王朝的末代国王被送进了修道院。墨洛温王朝就此终结,辉煌的加洛林王朝开始了。753年,巴伦第人又来了。再次威胁罗马。新任教皇斯蒂芬二世冒着风雪翻越阿尔斯山脉,亲自为丕平又一次加冕涂膏油,并宣布今后禁止从非加洛林家族中的人中选取国王。作为回报,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巴伦第人,并将所夺取的从拉文纳到罗马之间的土地献给了教皇。这就是西方历史上著名的“丕平献土”。丕平确立了王权服从教权的传统,这导致后来欧洲历史千年不断的王权与教权之间的复杂的斗争与联合。而且,丕平献土还催生出了一个教皇国,这个教皇国一直延续了整整1100多年。
所以,加洛林王朝对奠定了今天欧洲的基础。
当年教皇为丕平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时,法兰克人就像当年春秋时代的楚国人目睹了周王朝的文明,也有幸目睹了真正的罗马教会的盛大礼仪和基督教的圣咏,算是知道什么叫有文化了。法国的文化,时尚甚至美食,最早都是从意大利传来的。而法兰克虽然是今天法国的来源,但当年他们却是是日耳曼蛮族的后代。所以加洛林王朝的领地内混杂着日耳曼的民间风俗和原始的宗教理法,对罗马教会的教条、教规多有不服之处。如今丕平见到了“真正的文化”,顿时心中升起敬仰,于是丕平请求教皇下令废止法兰克流行的高卢教义与圣咏,全盘罗马化。他令法兰克全境皈依罗马教宗,并统一采用罗马教会的仪式与圣咏。丕平的叔叔是当时梅斯地区大主教,他奉命率先改革教会,教授、推广罗马教廷的礼仪。到丕平死后,他的长子继位,这就是著名的“欧洲之父”查理曼大帝。查理曼更是竭力推广罗马基督教,统一境内的宗教信仰,而那时的法兰克地域辽阔,包括了今天几乎整个西欧洲版图。查理曼下大功夫提高法兰克的文化水平,促进了欧洲的文明复兴,他的统治时期被后世称为“加洛林文复兴时期”。而在这一运动中,推广罗马教廷仪式和格利高里圣咏的重要组成部分。789年,查理曼大帝颁布法令正式废弃高卢教义和礼仪、圣咏,改用罗马教仪和格利高里圣咏。同时,他还对罗马教廷和格里高利圣咏进行了修订完善。在修订过程中,这些教仪和圣咏又融合了高卢的文化元素,随后在欧洲流行,后来又输入回罗马。这样,中世纪欧洲音乐与政治紧密结合,音乐的发展为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到中世纪后期,各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又开始兴起,而宗教音乐则日益复杂严密,逐渐发展成宏伟壮观的繁复的复调音乐。
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是骨笛,在鸟或者熊的胫骨上钻几个洞就成为了一支笛子。后来,苏美尔人发明了最早的弦乐器——里拉。今天在伊拉克出土的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里拉琴已经非常精美了。苏美尔人很可能已经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记谱方法,不过最早的出土文物是公元前1400-1250年, 苏美尔人的后继者巴比伦人的在乌加里特(今天的叙利亚海岸边)一块泥板。泥板上记录的是一首圣歌。之后,古希腊人也有记谱的方法。今天曾出土过大约公元前200年的一小片莎草纸,上面残存着一段欧里庇得斯的剧本一段歌词和音乐标记。古希腊人在公元前六世纪到四世纪间发展出两种记谱方式,一是以字母文字,一是类 似字母的图形。
六世纪时,罗马教会修士包厄修斯依据古希腊的字母记谱法,以拉丁文字母来记谱。到九世纪中期又发展成一种纽姆记谱记录圣歌,十世纪开始运用线谱,它使圣歌旋律的轮廓与音程的关系能更清晰地表现出来,音高亦能明确地标示出来。从最初画一条红线代表「f」音,逐渐发展到两线、三线和四线等不同颜色的线条,表明四个固定的音高。十一世纪时,修士桂多·达·阿列佐开始以四线三间的谱表记载葛丽果圣歌,这就是今天通行的五线谱的前身了。十三世纪中叶,德国科隆的修士佛朗可开发以不同音值的音符表达节奏模式的定量记谱法。这些探索最终创造出今天的能够准确记录音乐的现代五线谱。而历史上,乐器的演奏记谱很多是使用各种图式的手法谱,以图形的方式直观记录指法。
欧洲中世纪曾经有人断言,人类无法准确记录音乐。但科学准确的音乐记录的方法是音乐的文字,对于西方音乐得以有效的发展至关重要。许多民族都没有能发展出科学的记谱方法,因此音乐的发展也受到局限,无法发展出复杂庞大的音乐。而西方对于音乐的研究最早始于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之后中世纪的教会音乐的创作演出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源泉,这些都与神学、宗教直接相关的。
然而,虽然有了今天的科学的记谱方法,不同音乐家在演奏同一乐谱时,仍然有着非常不同的演绎,这也是音乐的奇妙之处,而这奇妙今天也可以被现代录音神奇的保留下来,但每个听众在聆听同一音乐作品的演奏时,又会有千千万万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而这些理解和感受则永远无法被保留,而它们才是音乐真正的、终极的音乐。如果在茫茫的没有智慧与情感生命的宇宙里留下一片乐谱或者一个拉赫玛尼诺夫的录音,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而无论你回答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时,就都有意义了。所以,当你听到了那些音乐,无论你懂还是不懂,喜欢还是不喜欢,都是一件极为有意义的事情。
(十九)
这里我还放一组欧洲早期的音乐。它们不是人类最早的音乐,人类现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笛子,时间可早到距今1万年,远古人类在鸟和熊的胫骨按比例打孔就制成一把笛子,而更早的乐器可能是鼓。人类最早的音乐活动应该是歌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制造出复杂的弦乐器里拉,它是今天竖琴、吉他和提琴的前身。古希腊和埃及的文化都深受两河文明的影响。这里的音乐是从古希腊时代至中世纪的歌咏。由于那时没有科学记谱法,因此还原的过程肯定与当时的音乐有出处,不过大体上的风貌或许仍然能够反映。今天聆听一下借以畅想遥远的当年,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不过,说实话,这些音乐听起来未必有意思,可能会感觉单调乏味。但是,我们今天的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都是从这些简单单调的歌唱中发展出来的。而想一想古希腊的神话、《荷马史诗》中的对于那些神祗英雄弹着竖琴歌唱的描写,那时的人听着这些单调的音乐,会如闻仙乐,如醉如痴,所以,这说明我们今天的人类、我们今天人类的生活和远古的时来已经非常不同了。
最后放一个传奇的圣咏格雷戈里奥·阿列格里的《求主怜悯》。格雷戈里奥是意大利作曲家,天主教神父。1629年进入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唱诗班,直到逝世。他写的《求主垂怜》是梵蒂冈的至宝,被誉为人类合唱史上最优美的旋律与和声作品,教宗乌尔巴诺八世甚至敕令封乐谱为绝密文件,只可在耶稣受难日在西斯廷小堂内咏唱。所以,外面的世界很长一段时间都只流传着关于这首合唱的传说,但很少有人听到,更无法演唱传播。后来,在1770年,年仅14岁的莫扎特在西斯廷听完一遍后,凭借非凡的记忆将乐谱全部默写出来,并在两日后重新听后作出修正。教宗大感惊讶,同意莫扎特把这首乐曲带出教堂。
01_ Music of Ancient Greece-M¨¦lomai(Soprano,Barbitos,lyric by Anacreon-572-487 BC) [2]
02_ Music of Ancient Greece-Eros(Soprano,Barbitos,Tympanon,lyric by Sappho-600 BC) [3]
03_ The Music of the Bible-Psaume 150¡°All¨¦luia!¡± [12]
04_ The Music of the Bible-Esther¢õ,1 [13]
05_ Ambrosian Chant-LucernariumParavi lucernam Christo meo
06_ Old Roman Chant-Alleluia¢õ.Epi si Kyrie [4]
07_ Mozarabic Chant,Pri¨¨re eucharistique-Pr¨ºtreHumiliate vos ad benedictionem!(MM) [11]
08_ Mozarabic Chant,Pri¨¨re eucharistique-Ad accedentesGustate et videte(tol.B f¡ã9v) [12]
09_ Gregorian chant-Messe de Requiem gr¨¦gorienne-S¨¦quenceDies irae [6]
10_ Gregorian chant -Mass from the year 1000(excerpts)-Communion trop¨¦eCorpus quod nuncPsallite Domino[14]
11_ Missa Papae Marcelli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Allegri Miserere
不谈战争谈音乐——俄罗斯的音乐家随笔
不谈战争谈音乐——《基辅大门》
不谈战争谈音乐——前苏联的大美女
不谈战争谈音乐——鲍罗丁
不谈战争谈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收音机和小提琴
不谈战争谈音乐——巴拉基列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鲁宾斯坦兄弟、柴可夫斯基(1)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2)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3)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4)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5)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6)
不谈战争谈音乐——柴可夫斯基(7)
不谈战争谈音乐——阿连斯基/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不谈战争谈音乐——利亚多夫,梅特纳
不谈战争谈音乐 ——博特凯维奇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1)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2)
不谈战争谈音乐——拉赫玛尼诺夫(3)
肖斯塔科维奇的优美
善良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贝多芬的男情人们-Op.109(2)
静夜钢琴声
那些让人生显得太短的声音
从贝多芬的“晚期风格”到崔健上“中国好声音”
Vocalise:练声曲
阿根廷探戈: 那几乎就是爱情了
岁末漫谈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