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新事多,海外人回家必要的国内手机号
中国新事多,人人刨手机
这几年频频回国探亲,看到国内的科技创新发展,人民的生活方便,简直是日新月异。在2015年回去时,第一次发现同学的车上安装了ETC(电子收费不停车系统)。当车辆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点时,免去了排队,迅速畅通而去。感到非常新颖,时尚。尔后,在聊天中听见家姐提起带着老妈,预约“优吧儿”Ubus,继而又是“的的”。也亲眼看见姐姐娴熟的拨动手机,几分钟就叫来了一部“的的”车。再也不用像以往一样,站在大街上,费力地等候寻找出租车。还有,今年春天回国,我姐和姐夫,又煞有介事拨动起手机,然后推出了“小黄车”共享车。
用我老母亲的成都话来形容,他们一天都在,刨啊,刨啊,刨
接下的一波,那是更新更强的浪潮:移动手机支付,无处不在。
海外回国的尴尬:
曾经被巨仰慕的海外天之骄子,现在回国,面对强大的技术进步,常常有一种无法参与的尴尬。由手机移动支付而开启的新世界,因为没有开门的钥匙,国内手机号,我们只得站在门外,望洋兴叹。
记得那次在北京一家饼店就餐,付款时,告诉服务员,我有大众点评上的优惠卷。而她告知,必须使用微信扫瞄支付,才能有效。而微信上的支付功能,是需要国内的手机,与银行账户绑定。而我们那时的手机,购买的sim卡,只做临时用。返回加拿大,用处不大,也未有再充值,就弃之了。
今年春天在国内,看见人们使用手机付款的覆盖,几乎可以说是行行业业,面面俱到,让人惊异。大到机票,旅店,小到吃饭,理发,甚至街上买个5元钱的军屯锅盔,还有卖盐蛋的大娘,都愿意接受手机支付。
不用手机支付,就必须携带现款。不仅笨重不方便,而且有时也得不到商家的亲睐和优惠价格。
苦恼中的海外客,很希望得到一个“中国号”,也能参与到这场方便,已经深入到中国民间生活的大变更之中。
开启了长期的国内手机号码
十一月回国前,从中文报纸上注意到了iTalkBB提供的中国电话卡。通过咨询了解之后,确定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服务。其最大的优越是,一到国内就可立即装入手机内使用。而且,回到加拿大之后,国内手机号又能与本地的手机号连接。由国内发出的短信,消息,可以立即转到本地的手机上。这样,就解决了以往碰见的,无法认证国内消息送出的安全密码的窘境。费用很低,一年才略高于我fido的月费。
我记得几年前有一次,从北京转成都飞机,八点的飞机晚点到深夜。我想手机致电告诉家人,结果是有些难为情的两次请求了候机室的旅客帮打的。
国内手机号的获得,真有如鱼得水,弄潮儿之感。大江南北任我行,再不用像以前那样,携带现金。而且,我们也适时步入和领受了中国成长的现代化浪潮:方便,安全,满足感,都在其中。
这次十一月回国通过手机做了些什么呢:
扫码付款。购买飞机票,高铁动车票,酒店,餐馆,商店,小车接送,共享单车,适时与家人朋友联系。(顺便提一下,携程的服务也很值得称赞。通过他们预购的高铁票,全部都在车站附近的服务点准时无误取到了票。还有一次,在虹桥车站,预定接车晚来了三十分钟,按照携程规定是车要等人。次日告诉了,携程立即送出了一份30元的乘车奖卷。在石家庄凌晨5:00去飞机场时,接车4:30 就在酒店外面等候。在成都双流机场,来接我们司机,提前半个多小时,就等在那里了。小伙子彬彬有礼。这些服务,真是让人折服感动)。
参见:
戳这里 Claim your page
来源: 文学城-南国铁树